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立身中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7: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时,脚跟旋转、出腿、收腿、脚跟落地、脚尖点地看是容易,做起可难。先说脚跟与脚尖落地的转换,一般打拳时,迈步时脚跟轻轻落地,收腿时脚尖轻轻点地,以为不错了,轻灵了。这是初级阶段。   

    进入高级阶段必须是出腿、收腿要有攻防意识。无论是出腿,还是收腿都是放劲。外型小而筋骨在放大、伸长、内力无阻的发放到发力点上。时刻注意筋骨在收放时都做到放大,“放”的时候容易做到放大,而收的时候就变成抽和缩了,筋骨并没放大伸长。

    出腿时,脚跟要向地上有踹的意识;地上如有鸡蛋,踹到鸡蛋上而蛋不碎,这才是轻落地。后座步收腿时,脚尖上翘有钩挂之意,然后脚掌下落,用脚掌碾地收回逐渐用脚尖点地,脚掌碾地时要想地面上有一蚯蚓,用脚掌碾回时,蚯蚓不能受伤。旋转时要以实腿脚跟为轴做到提顶、长腰、坐跨。两跨、两膝、两踝相合旋转,这样练才能筋骨放大、伸长、“劲”循环不断,转换才能轻灵,才能虚实分明。

为此,“川字步”的训练是基础功的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0: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要保持立身中正的姿势,通体放松,具备足够的腿部力量,这是实现步法轻起轻落的前提条件。迈步强调以腰胯带动腿的运行,两腿的虚实务必要分清,虚中轻含意念随心所欲,实中暗蓄松柔收放自如,上下相随协调一致。上步时充分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4: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身体的重心并不在涌泉穴上的,其间的误会,源於对於字义认知诠释上的差距。别家太极拳的「重心压涌泉」概念,应该是「足心贴地」,进一步的训练,则是「足心贴地。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跟矣。」;而当「把重心放在脚跟上」的时候,足心其实也是贴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所谓放松,实指松沉;是指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全身各个关节松开,肌肉全部放松,骨架下沉,以达到松沉之功能。只松不沉,事倍功半;拳论上讲:“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只有松才有利于伸筋拔骨,有利于经络活泛气血畅通,有利于腹胸松静气腾然。不会“松”、不能“松”乃拳家大忌,“松”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松不是丢,也不是懈;而是能松开。一个“开”字意味深长,我们说胯要松得开,周身各部位的筋骨关节要松得开。“松开”可使周身伸筋拔骨、展筋舒骨,直至柔若无骨,呈龙蛇之相;可使心气下沉、气沉丹田,使劲能沉下去。但是松得开不是松塌塌、松懈懈,而是建立在棚劲的基础上;松中有搠不丢不顶、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是和谐,才是中庸,才是太极。松开有利于各部位的协调和重新组合,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能,为超强的爆发力一触即发奠定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8: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松得开,合得住”与整体劲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松得开是练整体劲的前提,合得住则是整体劲爆发的前奏。谈到“合”时大家最能想到的就是内三合外三合之说,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内三合。“合”实际上就是形成所谓的“劲整”,我们在行功走架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一动全动、动中有序、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这本身就是一种“合”,从而练就周身一家的高层次的“合”的整体性;达到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动下随、中间动上下合、上下动中部应,周身相合调动千钧之力凝于一点。拳论讲: “劲起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里的梢指的并非四梢,而是各个出击点。太极拳要求周身上下各个部位都能够发力,把各部整合为一体、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其爆发力不言而喻。太极拳讲究落地生根,要求脚下要稳,如果脚下不稳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身体尽量放松,下盘自然就稳;身稳劲才能实,这时脚下才更稳健。足下蹬地发力,拧腰扣裆,瞬间借地面的反弹力向上传递、弹抖爆发,将力传输到发力点,整体弹抖力才会更有效地发出。这里的各个部位的恰到好处的协调一致就是“合”。只有这样高度一致地“合”,才能使整体劲爆发得淋漓尽致。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太极拳精华,什么是糟粕?
1)有了抽扯之形,提拔之意,有了直线,有了平面是不对的。(2)完整一气是对的,一盘散沙是不对的。上虚下实是对的,
3)外柔内刚是对的。上重下轻,外散内空是不对的。
(4)大圈和小圈结合是对的,大小不结合是不对的。出劲和蓄劲相结合是对的,不结合是不对的。
(5)一肢动而百骸皆随是对的,手到身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形不到是不对的。
(6)气与劲结合是对的,不结合是不对的。
(7)刚柔相济是对的,刚柔不相济是不对的。
(8)用先天自然之气是对的,用后天之拙力是不对的。
(9)周身关节要处处开张,骨节要松是对的,把周身关节练的象铁棍一样,没有曲折是不对的。
(10)快而乱,慢而散,轻而浮,沉而僵是不对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是对的。
(11)打太极拳必须含胸塌腰,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由涌泉穴反映上来的青气,顺后脊梁骨上升,升至百会穴,这就是虚领顶劲。这种虚领顶劲是对的。含胸拔背是不对的,虽然说脊骨是自然弧形,但气是活的,能上升能下降。好比一棵树,天生是直线是不会动的,但是树根必须往下降,使根深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如果使树往上提是不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16: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棚劲是太极身法均匀的结果;不能认为把胳膊固定住憋住劲就当作棚劲;常年练习太极拳套路拳打万变,是不会出棚劲的,不能认为常年练套路,腿上长了很多肌肉,力气大了就当成棚劲,棚劲只有在把身法全部掌握后,真正达到松沉后慢慢长成的。千万不要以自己会多少套路;自己练了多少年来当成结果;只有不断琢步按照太极身法要求往里面练,劲往里走,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练太极拳时身体的虚实转换是指“上虚下实”,拳架运行时,重心转换是指“两腿一实一虚”。腹部的运转是靠脚趾扣地,通过腿的拧转挤压(螺旋缠丝)将沉到脚底的气(能量)反弹,身体内的能量通过外力的挤压上升到腰髋部位,腰髋部在这种能量的催动下像磨盘一样开始辗转,身体上肢随腰运转。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7: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一定要有阴有阳;走拳架的时候要分清阴阳。要把虚实体现出来。虚实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胯。松沉到位之后,才能转腰。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清清楚楚。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