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6 0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
需要你有一枪,我有一盾。
也就是说:
没有矛盾劲,拳就是软的。
唯有矛盾劲,可激发深层筋膜。
抻筋拔骨,八方鼓荡;
都是矛盾劲。
伸是一头;
抻是两头。
如掩手肱捶:
右捶拧着向前;
左肘向后撞;
左右一接;
又是同向的。
起势如是:
双臂前抬,背往后扩。
手往下按,头往上领;
一切矛盾,又在一个闭环。
两掌相合,形如按球;
两肘要撑,肩胛要扩。
大椎提领;
就要虚裆沉胯;
形成吊坠劲。
前肋开,后肋合。
后肋开,前肋合。
重心一腾挪;
脚底立见圈弧。
沉劲在脚底流动;
则裆下有了虚实。

肘沉肩必松;
背扩丹必缩。
臀肌一紧,脊柱上挑。
臀肌一松,脊柱下顺。
左右抱圆,撑肘拉斜方肌。
丹田收缩,膈肌开张。
步法频换,中线不丢。
肌肉关窍,时而开合;
时而松紧,始终富于弹性。
看似不动,其实内动。
好像放松,却筋绵骨沉。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关键元素:
领大椎与提肛!
提肛这一关键:
是内家拳秘要中之秘要!
当这一张簿的窗纸没有冲破之前;
个个觉得神乎其神。
说白了这是个的固精还原的法门。

不管是行拳还是站桩;
都强调要提肛。
提肛能起保健作用。
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
督脉、任脉和冲脉。
这三条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的经脉
都起于会阴;
它们分别主管着气、血和性。
督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气;
任脉主管人的一身之血;
冲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性。
而气、血、性是人活在
这个世上的最关键的东西。
这三条经脉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
练这个提肛术。
它不但能够真正起保健作用的;
还可以用特殊的方式达到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效果。
1、提肛可防止静脉淤血,使前列腺充血减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退,还能防治痔疮和前列腺等疾病。

2、提肛有助于升提阳气、通经活络、温煦五脏而延年益寿;
并能防治脱肛、阳痿、早泄、尿失禁、尿频等疾病。

3、提肛可同时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
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4、提肛能够强壮会阴,一般中年女性;
尤其是经阴道生产的多产妇,阴道肌肉变得松弛;
经常提肛可以使整个骨盆底肌肉群得到锻炼;
变得坚实而富有弹性;
有利于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
增强性感受能力;
进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质量。

提肛的具体练法是:
习练者在站桩时调身、调心、调息的基础上;
同时做到“收阴提肛门”。
从起式的第一吸开始;
就同步进行“收阴提肛门”;
上领大椎、尾闾下垂;
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
用丹田呼吸,使腰向后放松;
臀部后挪,身不能前倾;
大腿根部虚空;
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
并持久地保持到收功才放松。

一是要微微收提,万万不可用力过大;
二是意念也不能过重;
三是配合调息,更要文火炖之;
不能过急过重;
关键是口腔要松;
呼吸要深、细、匀、长;
招式要柔、缓、绵、连。
练拳中要时时检验自己口中的津液
是否增多,是否清香;
如果感觉口干,味苦;
就是过火了。
而很多名师站桩打拳都翘屁股,自己都搞不明白能教好徒弟?
可以试一翘着屁股腰往前踏,能提肛吗?
再看看多少拳师,挺胸抬头撅着大屁股讲拳理做示范。
结果把自己和学员练得浊气填胸,心浮气燥,脚下无根!

要知道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而不是自己去寻找功夫:

提肛可结合站桩练习;
站桩不仅是采气聚气;
而且要调整形体;
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
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
这就是立身中正!!!
站桩时脊柱要直;
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后撑)。
大腿根那里空一空;
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
大椎往上领,下颏往回收;
身体放松。
想像天地间的灵气直往丹田涌来;
慢慢地,原本十分枯燥的站桩就变成了身心愉悦和精神享受。

站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
由于间架、意念引起感觉;
又用这些感觉对照间架、意念的要求去调整;
同时检验意念活动的正确与否;
就在不断思维、感觉、调整中;
气血不养而自养;
肌肉不练而自练;
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和养生的效果。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
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
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
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5: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耐心很关键;
很多大东西;
前期必须忍;
后期才见成果。
一个劲,千锤百炼;
心得自然就有了。
越练气越顺。
一行拳,浑身特有范儿。
那个劲,非常契合身形。
劲与身合;
身与意合;
东西才显出魅力。
如闪通背:
陡然转身;
一掌劈下;
干净利落。
劈不离腰劲;
陡然拔腰扬肘;
突然合腰砸肘;
大开大合;
腰背发力;
劈劲势大力沉。

抱丹田,合腹肌;
扩后背,这是合腰劲。
拔腹肌,立竖脊;
泛骨盆,这是拔腰劲。
练一套拳:
腰背要透着功力。
功夫在腰背;
有功夫的人;
时而后背像大球;
时而腰脊似枪立。

云手即是云腰;
换掌即是换背。
用内压扩充腰背;
这是内功精髓。
腰法为尊:
或旋动,或开合;
带动了胯法。
腔为主宰;
用腔劲打磨背劲;
有助于摘开筋膜。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5: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道理简单;
想明白容易,做明白难。
能做明白容易,说明白更难。
巧妙的背后,是功力支撑。
劲就是思想,叫做体思维。
肚里拨算盘;
胯上安天平;
腰肩放磨盘;
这就是内家拳劲。

一身混元劲,敢叫虎低头。
俩人推手,刚一搭上;
别人感觉憋屈;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咱却很合适;
掤也行,捋也行;
腾挪自如,这就是中。
放得是地方;
则我顺人背。

行拳,先听己劲。
好比如封似闭;
按掌扩背;
抱丹田,掌根螺旋塌按;
胯根沉,这些体感都要有。

烦躁时,没静气;
心中少条理。
人都会遇到瓶颈;
智慧不来,于是停滞不前;
心中郁闷。
不必着急,出去走走;
换换脑子。换个环境;
兴许什么个事儿,一点;
激发了体感;
心境一转;
境界就来了;
身上劲一换;
就有了突破。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拳架劲力的原理:
太极拳行拳时不会用力的人;
把手伸得老远;
会用力的人把手、臂贴近肩、腰;
就能用上肩劲、腰劲;
变得力量大增;
身摇肩靠;
就有排山倒海之势。
肩是固定在脊柱上端的一个横杆;
双肩与腰形成的三角形;
有很强的支撑力和扭转力。
腰与下面的胯形成另一个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通过腰连接起来;
相互作用;
就能把力传导到身体各部。
身上的顶抗力、撞靠力、
拧旋力、压榨力都靠肩发放出来;
或者由肩传导给臂、手。
所以盘练太极拳:
需要肘对胸门口;
出手不出肘!!!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8 15: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2-11-28 15:50 编辑

浅析拳架发力的技巧:
真正的发力是需要“大形过位”的。
就是步要过人;
身要过人,手要过人;
整个人要过人。
1;步要过人:
就是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
你的步要把敌人掀起来、趟出去。

2;身要过人:
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
要把敌人砸倒、撞飞。

3;手要过人;
要把敌人打穿、打透;
打的是后脑、后心;
而不是脸、胸。

真正打惯了实搏的人;
反而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
因为如果水平相近;
一旦动手,精神激荡;
杀机一起,很难控制;
谁也不能保证对方不突出杀招;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
实搏只能从实搏中去体会;
没法教、也没法训练;

蛇形或太极拳的斜飞;
在切磋的时候;
可以用肩撞身等法把对方发出去;
证明自己的步法、身法;
贴身发力比对手要高;

但如果是实搏;
就可以有拆骨剪手;
肘打,撩阴,戳眼,刺喉等用法;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
如此一下:
当不知所用而用;
不期然而然。

内家一急应;
其周身瞬如刚铁撞人;
如虎扑羊或虎狮王扑倒鬣狗刹那颈椎折断;
刹那扑踩在地上。

接手便使对方失重;
在对方身形不稳时迅速进招;
落掌点要入任通督;
也就是从胸前的任脉打入;
对准后背的督脉;
轻轻将对方抛出数步之外了。

打人如拍球,要体其意。
眼神须活;
但看注敌身中心重心一线。
手上的劲碰到哪就往哪扎进去。

就是用那个“慢慢”伸出去的手打。
手还是那么慢。
想象用手拿着一个特重的水泥块慢慢的伸出去。
虽然慢的象伸懒腰一样;
但是碰上对方的脸只要你不收劲;
信手一挥;
对方就会立扑于地并且受到重创。
旋转身体就是把身体摆顺在后面顶着水泥块;
躲在水泥块后面望前迎着走。
这得把整劲练到份上;
手上有极绵软极刚硬的状态。
不是极绵软和极刚强的转换;
只要转换就是人为的是破体之力。
手上不做任何变化
就同时具有极坚硬和极柔软的两种效应;
看着绵软碰上才知道是石头一样的坚硬。

看看穿透力的盘练:
打蜡烛能够锻炼人的穿透力;
在练习时,不能用手扇风;
必须用拳头打出去;
这是练习集中力量;
跟力量大小无关;
力量越集中;
灭蜡烛的距离就越远。
真正的高手不在有多大力量;
而在于能集中多少力量。
手之练法可备油灯一只;
中置三股粗灯芯一束;
点燃后对准火舌击之;
始则火舌有晃动之象。
日久功深,手到即灭;
然后将灯芯加粗。
站立距离愈远;
功夫愈深矣。
其握前臂一抖后;
突觉有一过电的感觉;
由前臂而起直逼心脏。
惊问其练法,不过用粗缆绳握其一端;
每日抖练,功久自成。

透劲的诀窍便是一个震字;
无震便谈不上透;
搔痒而已。
透劲的秘诀在于攻击者巧妙发力;
发力后引起对手自身身体产生反弹;
并由此产生震荡。
透劲训练要求的是将沙袋打得晃动的频率越高越好;
而且晃动幅度不能超过5度;
里面的沙要越来越松;
而不能越来越紧。

两人相斗:
若攻击者大力击打对手躯体;
对手势必用力抵抗;
若攻击力量太大则对手会倒地或退步;
攻击的力量自然得以削减;
内脏也就不会受伤。
要让对手内脏受伤的办法;
一是提高肢体硬度和攻击速度;
力求突破防御,强攻入内;
二则是利用透劲让对手机体产生“自杀式”反应。
透劲的发力讲究不让对手倒地或退步;
力量控制在让对手平衡感失去
但实际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间。

打沙袋首先不要注重力度;
先要把形和劲给打顺;
形不要僵;
要做到松不是散,自然到位。

两脚塌实,腰跨松沉;
含胸跋背,顶要自然上领;
臂要自然抬起。
但要做到拳从口中出;
封住自己的中线;
出手如拿东西一样。
握拳时腕部要平;
不可弯曲;
肘部截力;
要从调整肩部顺其力;
形和劲打顺之后;
就以腰胯为主;
做到腰胯松沉;
气沉丹田;
以打透为目的;
此种练法半年就可伤物。

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5: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2-12-6 15:28 编辑

看看盘练拳架的松紧。
窍内有开合;
筋劲有松紧。
松紧之间;
有根小线牵着。
这根小线就是筋劲。
放松之后;
骨骼内部;
还有筋劲串联;
又细又韧;
这是好的。
紧也不是憋劲;
关窍开张时;
筋劲能腾起。
一松一紧;
只在窍内互换。
好比两树之间;
兜了一张大网;
时而抻,时而松;
时而拧,时而撑;
鼓荡不断。

浅析拳架的刚柔:
太极的柔;
是一种绵沉。
绵代表连续不断;
沉是筋骨与重力混成。
练拳时;
用舒缓连续的方式;
把沉劲串联起来;
这是好的。

太极的刚;
是一种内整劲。
摸上去很柔;
但内压非常绵密;
不但很整;
还随时能弹;
骨力又十分坚实;
这都是刚劲。

太极练到高阶;
刚柔揉成一体。
没有了刚柔;
只有球劲。

看看拳架的虚实:
初学太极,一圈之内;
自重腾挪,弧移来去;
流动感分明;
这是大圈阶段。

再往后练;
越拧越细;
动态精微;
内部微调大于外动;
圈越练越小;
转关越练越纯熟;
虚实逐渐融合;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浑然天成。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5: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顺序:
先求展开,后求紧凑。
先求展开:
不是动作有多大;
是关节窍内部;
首先练出张力。
张力,并非死拉硬拽。
张力是弹性劲;
窍内能松紧;
身法懂抱圆;
身上有了圆意;
由内部掤开筋骨。

后求紧凑:
紧凑并非动作小;
而是往回抽筋。
把四肢的筋;
往丹田抽拽;
这样会更整。

一个三角架;
越用力下按;
三脚架底盘越稳。
联系到人体就是:
把脊柱插在裆里;
说的就是内塌劲。
塌是垂直下沉;
两条轴力贯通脚底;
竖劲始终都在。
这就是盘练拳架必须是坐的原理!!!
蹲就未必;
随便下蹲;
百会与涌泉之间;
竖劲不贯通;
即使下去了;
劲也是折的。

比如用挑扁担,来形容竖劲;
身上有竖劲的人;
扁担往肩头一放;
就支撑住了;
一点不费劲。
没竖劲的人;
扁担一放,人就垮了;
支撑不住。
也不要认为;
竖劲必须硬挺;
真正的竖劲;
源于点点对正;
本身还是松的;
只有触力时;
才显出刚性。

有拳必有肘。
脊柱一拧,肩头弹靠;
肘劲抡劈。
两足如吸盘;
双臂似鞭杆;
肘劲如鹰嘴;
又尖又锐。
如掩手肱捶:
抖的是膀子;
弹的却是肘。

披身捶;
抡得是手臂;
肘暗含挂劲。

拳架的松不在表面;
而是身体内部。
一是松心意;
意念轻灵,神聚泥丸。
二是松脊柱;
骨盆微沉,裆劲虚灵。
三是松膈肌;
膈肌放松,内压松沉;
沉淀丹劲。
松目的是传导。

练大杆子,并非故意抖脊柱;
而是训练命门发力。
脊柱乱抖没用,还伤神经;
命门松紧开合;
去控制脊劲升降;
身法吞吐;
这是要领所在。
练枪法也是;
身子一团;
丹田一抱;
一枪扎出;
命门一挑;
脊柱一挺;
又把枪抽回。
一出一入;
全靠丹田命门;
互为开合。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15: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顺序:
先求展开,后求紧凑。
先求展开:
不是动作有多大;
是关节窍内部;
首先练出张力。
张力,并非死拉硬拽。
张力是弹性劲;
窍内能松紧;
身法懂抱圆;
身上有了圆意;
由内部掤开筋骨。

后求紧凑:
紧凑并非动作小;
而是往回抽筋。
把四肢的筋;
往丹田抽拽;
这样会更整。

一个三角架;
越用力下按;
三脚架底盘越稳。
联系到人体就是:
把脊柱插在裆里;
说的就是内塌劲。
塌是垂直下沉;
两条轴力贯通脚底;
竖劲始终都在。
这就是盘练拳架必须是坐的原理!!!
蹲就未必;
随便下蹲;
百会与涌泉之间;
竖劲不贯通;
即使下去了;
劲也是折的。

比如用挑扁担,来形容竖劲;
身上有竖劲的人;
扁担往肩头一放;
就支撑住了;
一点不费劲。
没竖劲的人;
扁担一放,人就垮了;
支撑不住。
也不要认为;
竖劲必须硬挺;
真正的竖劲;
源于点点对正;
本身还是松的;
只有触力时;
才显出刚性。

有拳必有肘。
脊柱一拧,肩头弹靠;
肘劲抡劈。
两足如吸盘;
双臂似鞭杆;
肘劲如鹰嘴;
又尖又锐。
如掩手肱捶:
抖的是膀子;
弹的却是肘。

披身捶;
抡得是手臂;
肘暗含挂劲。

拳架的松不在表面;
而是身体内部。
一是松心意;
意念轻灵,神聚泥丸。
二是松脊柱;
骨盆微沉,裆劲虚灵。
三是松膈肌;
膈肌放松,内压松沉;
沉淀丹劲。
松目的是传导。

练大杆子,并非故意抖脊柱;
而是训练命门发力。
脊柱乱抖没用,还伤神经;
命门松紧开合;
去控制脊劲升降;
身法吞吐;
这是要领所在。
练枪法也是;
身子一团;
丹田一抱;
一枪扎出;
命门一挑;
脊柱一挺;
又把枪抽回。
一出一入;
全靠丹田命门;
互为开合。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是武术的共有的拳理拳法;
不是太极拳的独有;
只是程度与深度的不同要求而已。
所以要想把全身骨节打开;
就必须撑筋拔骨;
而这个撑筋的过程
开始就是从“紧伸”而来。
而身体轻灵有从哪里来呢?
是从脚腿部的支撑力来的。
也即从“沉”中来的;
能松则能沉。
——“松”从“紧”中得;
“轻”从“沉”中来。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