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8: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
有物潜藏,导引万物。
比如单鞭,斜行,前蹚拗步。
这类式子,有个要领;
越是四肢开张;
窍劲越回抽;
拧着,沉着,抻着;
求出筋骨之间;
那一条中线。
吊坠劲也是;
也就是竖一写好:
轻轻领头也就是领住大椎:
脊柱松顺,沉坠骨盆;
从头顶到尾椎;
也会有一条中线感。
先有牵挂,才懂放下。
行起拳来;
两脚旋撑;
拧腰旋胯;
从脚底过腿骨;
再至脊柱;
也有一条细线串通。
筋骨之中;
又细又韧;
缠绕自如;
这就是极好的。
这个阶段;
必须经历。
再往后练;
这条隐线揉没了;
练到后面;
才是那个空灵劲。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8: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应该体悟:
肚里有算盘,丹田安弹簧。
滚着肚子,切换内劲。
有个夹脊劲;
好好练练。
胛骨闭合,夹住大椎;
立脊拔腰,可增强竖劲。
裆下无马似有马。
好裆劲;
前虚灵;
后圆活;
球劲裆下腾挪;
就是不倒翁。

上提命门,来个提领劲。
下顺脊柱,走个沉坠劲。
练练单鞭,出腿胯必随。
走走斜行,拧成一条龙。
丹田一缩,侧腰一鼓;
裆劲一沉,这叫整沉劲。
小动作,大禅机。
一条毛巾,两头拧;
拧出水了;
也拧到了中线。
练拳,没在意;
也在螺旋;
也不停拧绞;
但没拧到那个中。
松为了啥?
为了拧到筋骨中劲。
筋骨之中;
有一条力线。
波浪催动也好;
节节贯穿也罢;
要求出筋骨之间的这一条隐线。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3: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拳架的松:
拳架的柔不是软;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
绵里藏针之艺术也!
所谓柔中寓刚:
“刚”是指劲说的。
“针”也是指劲说的。
柔是带有韧性的。
而软呢?
是虚无的、空的;
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这种软的现象出现;
其根源主要是对练法上的“放松”;
认识与理解有出入造成的错觉。
这种软的现象出现与拳理必然产生矛盾;
也极其自然的反映在拳势的风格特点上的迥然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有助于练拳者对练法上的放松有进一步了解:
有几点需要分别讨论一下:
01;什么是“放松”
1、“放松”是练好拳架的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手段;
但不是目的。

2:放松”有两个方面的含意:
一是意念的放松;
即排除一切杂念和紧张状态,集中精力练拳;
二是肢体也要放松,即排除体内的僵力拙力。

3:“放松”是有意识的使全身关节、肌肉、
整个骨骼松开、放展;
使其韧带拉长;
忌僵硬。
通过松开、放展;
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
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
这一点是一定要下功夫揣摩的。

4:“放松”是使肢体放展、引长之后;
有沉重的自我感觉;
这种感觉也就是具体体现
人体与基本要领相互沟通的
最初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劲的内在感觉;
这种感觉应该介乎软、硬之间;
既不是软,也不是硬;
更不是局部;
而是全身。

5:“放松”犹如高温溶解生铁;
“放松”又如高温溶解拙力(僵力)。
溶解后的铁水似液体;
但绝非食用水;
溶解后的拙力似软非软,它是柔。
铁水经过锤炼;
可以转化为钢;
可以由柔转化为劲:
这就是由松入柔;
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显然:
柔与软、铁水与食用水;
应该说是两码事。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人体的“龙筋虎骨”:
练武功的人都知道筋长力大;
通过盘炼把肌腱抻开;
才能收放迅速;
抻得长,放得远;
筋腱绷弹打击力大。

内家拳入门先站三年桩;
把肩上的筋拉开了;
摸一下肩部会有一个窝。
必须先要站桩求得整劲;
更要用波浪试力将身体的脊柱拉开;
达到筋长力大的目的。
整体发力颤一颤;
浑身就有弹簧的感觉。
才会有筋骨缠拧鼓荡惊炸爆发的功力。

站桩站得好;
人就等同一座会走的山;
推之不动,浑元一体。
可以挑起周身大筋;
增加整体劲力。
这就是所谓筋长一寸;
力大十分的道理。

此时已与以前不站桩时的肌肉蛮力不同;
关节稳定性;
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功架因此十分牢固;
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
你一抬手就能感觉到一种
好像是内力一样的力感;
又好像是磁性力。

脊柱的拉伸(背部两侧大筋挑起)躯干
是整体劲力的根本。
将各关节拉开后;
动作外形由大动变为定位似的小动
而各关节之间以脊柱弹射带动躯干;
周身大筋鼓荡;
为脱身幻影之表象。

所谓“筋长(粗)力大”;
筋如弹簧骨如针;
没有桩功的修炼;
不能发出惊炸力,惊抖力;
又冷又脆的发力不一定有超强的穿透力;
没有穿透力就不能一招解决战斗。
穿透力是一招制敌的根本。
惊炸力和穿透力的基础都是整劲。
穿透力与电击力差不多;
打人时一招就可使人如遭电击;
窒息眼黑,双颊苍白,绵软无力。

交手者,一个照面即可击垮;
丧失战斗能力。
全身的大筋腾起来后;
浑身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
全身的筋腾挑到体表而且鼓起;
所谓:遍体筋撑弹簧似;
而身体问架结构之稳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22-9-24 10:29
浅析人体的“龙筋虎骨”:
练武功的人都知道筋长力大;
通过盘炼把肌腱抻开;

通过桩功易筋后;
骨架支撑周身的筋络拉伸腾挑及脊骨伸缩拉拔;
同时肌肉也跟着伸展拉长;
筋骨肌同步。
缩筋:
从脑海到足跟;
脑海到掌跟;
脑海到尾椎等十二条大主筋
及附属的筋膜全方位的拉伸、伸展后
再练缩筋法。
缩筋法使周身原已挑起的大筋,下陷贴骨;
使周身肌肉用力不断匀化;
不断缓解工作肌用力强度
加强休息肌的用力强度;
使屈肌伸肌都起主动作用;
将周身零散的内力聚于总重心(丹田);
易筋伸筋后获得钢性圆活的弹性结构。

此阶段盘练后:
外形刚猛,肉眼可视;
习者的骨骼与问架也异于常人。
而当进一步习练缩筋使其外在劲力结构内敛;
使他人从外表看似习者却无武者之态,好似平常。
因此,拳学修炼不是筋长力大;
而是筋粗力大!
因此被称作“龙筋虎骨”。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1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拳架的运动形态:
花不可无蝶,石不可无苔。
手圈配胯圈,功夫长一半。
后腰催脊柱,瞬间变吕布。
不是肘锐利,是胛骨好使。
不是腿利落,是重心圆活。
手能握刀,也能捏针;
变化在手上;
功力在身上;
是这个逻辑。

物各有性;
拳各有劲。
形意出手,一刹一顿;
动静之中,有个变点。

太极划圈;
左一圈,右一绕;
虚实之间,也有个触机。
太阳蹦出来;
月亮跳下去。
通过学习;
知道个劲;
但它还不是劲;
而是一个知识。
把这个知识;
练到身上;
身体吸收了;
它才成为劲。
这就是意相具体化。
所有的劲;
都是意的表达;
拳劲上身后;
才能唤醒体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1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拳这个东西;
研究怎么动。
意这个东西;
指导怎么动。
有什么意;
就会出什么劲。
意识高极,劲必然高极。

丹田不动;
外头就别动;
这就是内不动就外不动!
丹田腔劲一动;
内压鼓荡;
这是内意。

关节若不旋;
窍缝若不转;
身法就别动;
手臂也别抬;
这是窍意。

学会推导,换位思考。
得这么想;
手不是手;
手就是腰;
腰运一圈;
手走一圈。

腰不是腰;
腰就是胯;
腰腔旋动;
胯必打旋。

胯不是胯;
胯就是脚;
大转子一旋;
脚底必碾。

你我他;
都在一条轴上;
开时一张网;
合时一条枪。

天罩着地;
地托着天。
互为其根!!!
亦能互换。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撑开了就拧;
边拧边摩边换;
换虚实;
换阴阳;
我成了你,你成了我;
你我成了一个。
重心一动,就下去;
裆走底弧;
随时换胯。

五指一捏;
丹田就蹦。
五指一张;
脊柱就拔。
锁骨,胯骨,脚底;
左右敏感着;
有三对天平。
意在先;
得意者得劲;
功夫越练越有味。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3: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掤八留二;
抱七沉三。
站个桩:
胸前沉肘环臂一抱;
松而饱满。
在松撑基础上;
关窍之内;
还能扩张一寸。
轻轻一张,轻轻一松;
非常有弹性。
站桩时:
体会周身各部;
在寸许之间;
一松一紧。
后背也是;
微靠微拔,暗暗开合。
骨盆也是;
轻轻一敛,轻轻一泛。
每到定式时;
不要急动;
间架饱满;
稍微再开一小下;
绕个小弧;
再往前去;
练一寸弧劲。
虽然很圆;
掤劲也有;
但还能再开一寸;
然后松回来。
在寸许之间;
切换刚柔松紧;
而松撑底衬不丢;
这就是小劲。

发力如是:
圆还是那个圆;
在掤圆基础上;
还能弹一寸。
有劲推来;
掤劲饱满;
突然间;
还能弹他一下。
好比皮球:
打足气了;
去按这个球;
它不仅圆;
还具备弹性。
就是要练这个构造。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4: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时候:
把根节的劲,运到梢节;
这叫运劲。
把来力顺到脚底;
这叫消劲。
小臂放松;
不代表小臂没劲。
脚底轻灵;
不代表脚底不稳。
有个词叫复合;
可以松;
还要琢磨开窍;
练出松沉劲。
要琢磨旋腔;
练出内动力。
一个推导一个;
一个连带一个;
懂了这个逻辑;
就有意思了。

手上灵活;
但后背很猛。
自己练拳时;
暗暗活动后背;
去控制手臂动态;
会有新体会。
手上变化多;
但胯劲也得跟上。
好比发力;
也可以不抖;
突然启动,瞬间又松了;
去体会周身运劲过程。
抖不是关键;
关键如何调动;
去募集周身的劲。

一套拳里;
都会有几个主劲。
经常出现的式子;
要多留意。
留意什么?
里头的劲。

金刚捣碓;
隔三差五来一个;
是让练整合。

掩手肱捶;
时不时的,穿插几个;
这是让练弹性。

单鞭:
着练着,反复出现;
是让练拧绞。
叫什么名字;
没大所谓;
得清楚练什么劲。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