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圣地 温县陈家沟 查看内容

陈家沟景区解说词

2019-4-24 11:11| 发布者: 柳随风| 查看: 72210| 评论: 0

摘要: 陈家沟景区解说词,了解陈家沟人文历史。
第二章 陈卜与陈家沟

第二章 陈卜与陈家沟 

六百年前,陈家沟不叫陈家沟,叫常阳村。那时,常阳村并没有陈人家。村子因何易名?陈姓因何迁来?其中自有一段故事。

元朝末年,纪纲废弛,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四海纷争。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便剪灭异己,驱逐鞑虏,统一了华夏。

朱元璋刚坐上皇帝宝座,不想却下了一道密旨:血洗怀庆府。据说原因有二。

一是明兵攻打怀庆府(今沁阳。辖八县,温县其一)之时,遇到了元军大将铁木尔的顽强抵抗,双方你攻过来,我攻过去,各各伤亡惨重。铁木尔为稳定军心,命令怀府各县农户,必须在门口挂一块牌子,上写:“欢迎元朝军队。”否则:“杀无赦”!但是老百姓欢迎明兵呀!便又偷偷做一个牌子,上写:“欢迎明朝军队”。等明兵攻来时挂上去。由于长期的拉据战,弄得人们苦不堪言,许多人家干脆只挂一个牌子,正面写“欢迎元朝军队”,反面写“欢迎明朝军队”。谁来欢迎谁。一天,朱元璋亲自率兵猛攻,占领了温县招贤一带。老百姓赶忙把牌子翻过来,换成了“欢迎明朝军队”。朱元璋沿街巡视,天心大悦,环视左右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之谓也”。不承想夜里起了一场大风,牌子全刮得翻了过来。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得到报告:家家户户门前都换成了“欢迎元朝军队”的牌子。朱元璋暗想:这怎么可能呢?上街一看,果不其然。令人将牌子摘下来,秘密暴露无遗。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齿,认为这里的老百姓心系鞑虏,阻挡天兵。本想立即拉出几个斩首,又想大敌当前,只得将一口恶气咽了,暗结心头。

二是怀庆府境内,发生了打劫“皇纲”事件。温县西北与沁阳交界处,有个耿庄村,村南有条河,河上有座木桥,是当时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明兵占领怀庆府不久,一天,几十个明兵押着一批粮食,由山西而来,向南京进发。经过这座木桥时,突然遭到了元朝残余匪兵的袭击,明兵毫无防备,顷刻间死伤大半,几个明兵一看势头不妙,落荒而逃。这座木桥原本没名,因为此事,人们便把这座桥叫做“打纲桥”。至今桥还在,名未改。

问题在于,打劫皇纲的元朝兵都换成了老百姓的衣服,所以,朱元璋得到的奏报是:怀庆府的老百姓劫了皇纲。立时,龙颜大怒,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如此刁民,杀不足惜!密令心腹大将常遇春,发兵怀庆府。

    据《温县志》载:“明洪武初年,元铁木尔守怀庆,明兵久攻不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民间传说“朱元璋三洗怀庆府”。明兵在怀庆府境内,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每烧杀一个地方,便在村中十字路口,丢下钱、粮、衣服等物,发现有人拾取,即重新发兵搜寻屠杀。如此“三洗”,直使得怀庆一府八县,白骨露于野,千村无鸡鸣,三百里方圆,荒无人烟。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圣旨:从山西洪洞县一带向怀庆府境内移民。

且说有个名叫陈卜的青年,祖籍山西泽州(今晋城)东土河村人氏,因家乡连年干旱,庄稼无收,眼看活不下去,只好扶老拖幼,出外逃荒要饭,辗转来到了洪洞县。本来,陈卜一家并不在移民的范围,由于他搭救一家贫困父女,得罪了当地官吏,被迫迁徙。至今,陈家沟还流传着陈卜县衙救贫女、迁民路上解危难、青风岭上战强匪的故事。

这陈卜,便是陈家沟陈氏一世祖

陈卜县衙救贫女

话说洪武二年,洪洞县有一个贫苦的百姓,名叫张丰,因为发葬自己的妻子,向本村财主王福借了五两纹银。没想到三年以后,利滚利这五两银子变成了十八两,王安福多次讨要,张丰无力偿还。王安福贼眼骨碌碌一打起了张丰女儿张妞的主意,便说:“张丰兄弟,钱,我不要了,你把张妞许配给我那二儿子,咱俩结个亲家”。王安福的二儿子是个傻子,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整日鼻涕一脸,灰土一身。张丰岂肯将女儿往火炕里推?坚辞不许。王安福便想借助他的拜把子兄弟——县太爷势力,强迫张丰就范。于是,将张丰告到了县衙门。

升堂开审这天,是洪武五年的秋天。洪洞县的县衙门前,聚集了数百名老百姓,人们要看看,县太爷如何断这个案子。

县官装腔作势审问一番,突然一拍惊堂木,宣判张丰无力偿债,必须把女儿嫁给王安福的二儿子为妻,从此人财两清,互不纠缠。

堂下一步人群一片哗然。张丰气得浑身发抖,猛地战起身来,大声喊道:“我还钱!”

“好啊。”县官阴阳怪气地笑着,“拿来呀。”见张丰垂下了头,又冷笑道:“本官言出法随,今天有钱还钱,无钱带人!”

张丰急得鼻一把泪一把,无可奈何,只有死死护着女儿。

县官喝道:“带人!”

衙役们扑上来,硬生生从张丰怀中抢走了张妞。张丰上去拼命,衙役们仓啷一声抽出刀来......

“慢着!”

随着一声大喝,只见一人分开众人,闯进县衙大堂。县官和衙役们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这人六尺上下身材,立眉怒目,像个铁打的金钢,铜铸的罗汉。众人没见他如何动作,衙役们手中的钢刀,却当啷啷掉在地下。壮汉腾腾上前两步,将张丰父女拉到自己身边。

县官见来者不善,心下一紧,随即装出大老爷的威风,将惊堂木“啪”地又一拍,怒喝道:“何处狂徒,竟敢扰乱公堂!来人,将他乱棍打出去!”众衙役刚刚领教过壮汉的手段,面面相觑,光哟喝,不敢动。

这时,那个壮汉发一声冷笑:“刚才老爷不是说,有钱还钱,没钱带人吗?你放了他们爷俩,这笔阎王债,俺陈卜来还!”

堂下百姓一听这人就是陈卜,不由欢呼起来。人们早就听说这陈卜武艺高强,是个铁铮铮的汉子,虽然来洪洞县不久,却扶弱抑强,打抱不平,做了不少善事。

堂上县官和王安福岂肯善罢甘休?两人一嘀咕,王安福写了一张借据,递到陈卜面前,阴恻恻道:“既然你替他出头,画押吧!”

陈卜斜他一眼:“你把这位老哥的借据还他!”

王安福慢吞吞摸出张丰的借据,陈卜一把夺过,撕个粉碎。然后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递给张丰:“老哥,领着孩子逃命去吧。”张丰父女千恩万谢,慌慌走了。

陈卜从一个衙役的腰中抽出钢刀,走到公案前,吓得县官连连后退,面如土色。陈卜伸出刀,照笔架上的朱红毛笔只一挑,那笔在空中连翻几个跟头,笔头恰恰点在王安福手中的借据上陈卜的名字后面,扑嗒一声落在地下。

这时,气喘喘走进来几个小伙子,其中一个对陈卜说:“陈大哥,照您的吩咐,俺几个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够了十八两银子。”

“好!”陈卜接过一包银子,哗地摔在王安福面前,顺手扯过自己的借据,高声道:“王财主,把事做绝了,没有好结果!兄弟们,走!”大摇大摆走出了县衙门。

陈卜大闹县衙,解救了张丰父女,县官怀恨在心,他怕陈卜留在洪洞,自己的官做不安生,便以朝廷圣旨的名义,将陈卜圈入迁民之列。于是,陈卜一家,在官吏的胁迫下,一路东南,往怀庆府而来。

 

迁民路上解危难

 

陈卜为人仗义,古道热肠。迁民路上,时时扶难救困,深受众人敬重。这一日,淋淋沥沥下起雨来。时节已过,天气渐冷,移民们腹中缺食,身上少衣,加上风餐露宿,连日跋涉,哪里还走得动?脚下一步一滑,越发行得慢了。押解移民的官兵虎狼一般,手持鞭子,大声呵斥,驱赶人们快走。忽听有人哭喊:“妈,您醒醒!妈,您醒醒啊!……”众人抬眼看去,原来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婆婆摔倒在山道上,跌折了手臂,疼得昏了过去,老人的儿子跪在地上,声声呼唤。人们连忙围了上去。

“散开,散开!”一个军官口中喝着,手中皮鞭不分头脑抽将下来。众人稍一躲闪,他竟然上去拖起老婆婆,就要往山沟里扔!儿子抱着母亲,怎肯放手?这军官抡起皮鞭,狠命抽打老婆婆的儿子,鞭鞭见血。众人怒形于色,却无一人敢于上前。

“住手!”猛听得一声喝,陈卜大踏步赶了过来。

这军官吃了一惊,但他凶煞惯了,并没有把陈卜放在眼里,冷笑道:“陈卜,你小子活不耐烦了!”

陈卜二目射光,直逼军官,亢声道:“我们是奉旨迁移,不是犯了罪的囚徒,我劝长官手下留情,给子孙积些阴德!”

“啊嗬,还反了你了!”这军官没想到陈卜竟敢顶撞,又话里带刺,哪里容得?扬起手臂,一鞭打来。陈卜只一闪,早将鞭子夺在手中,顺手一扯,已成两断。军官大怒,掣出腰刀,直直朝陈卜心窝搠来。众人吓得面如土色,胆小的闭上了眼睛,——两人相距不过五尺,陈卜如何能避得过?却听“哎哟哟”一声叫,那军官抖着手腕,口中“咝儿咝儿”倒吸冷气,那口刀飞出几丈开外,磕在山壁上,“当啷啷”跌落下来。有人看得真切:那切尖眼看就要搠住陈卜时,只见陈卜身形一动,躲避过去,同时飞起一脚,踢中了这军官手腕。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这个热心助人的陈卜,原来有一身精绝的武功!

那军官知道陈卜历害,气焰先自去了一半,但在众人面前丢丑,面皮要紧这小子痛定不思痛,手指陈卜,破口大骂:“狗日的,你想造反!”陈卜最听不得骂娘,一个箭步过去,抓住这家伙的衣领,拎小鸡一般将他提溜起来,“啪”地给他一个耳光,骂道“你作死!”这军官何时受过这等羞辱,一连声骂不绝口。陈卜性起,将他提至悬崖头上,抓住脚踝,顺势便将他倒悬崖下。此处壁立千仞,抛石入谷,不闻回声,探首下望,令人毛骨悚然。此时那军官早吓得三窍出魂,四窍出魄,浑身颤抖如筛糠。陈卜喝道:“我手略一松,你岂有命在!”那军官苦苦哀求:“大人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

陈卜道:“刚刚那老婆婆,你不是想扔山沟里吗?刚刚拿刀搠我,你不是想叫我见阎王吗?现世现报,轮到你了!”说着腰往下弯,手往下送,那军官突然觉得一沉,不由双目一闭,自认必死无疑。这时,又听陈卜道:“动不动就想毁人性命,你也太狠毒了,岂不闻天作孽,犹自可;人作孽,不可活。这回我放你一马,再见你为非作歹,决不容你!”陈卜手上一紧,将他提上崖头,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这军官面如死灰,双腿发软,好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当下陈卜脱下衣袄,披在老婆婆身上,搀扶老人坐到自己的独轮车上,叫她的儿子挑担随后,这才和大家又上了路。一路千辛万苦,方来到怀庆府温县。

陈卜见县境内一马平川,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土地肥沃,便和家人商量,决定在此定居(今温县北冷乡)。有几户移民愿与陈卜为邻,便也在此停了下来。于是,大家筑土为墙,结草为房,建起了一个村庄。村须有名,大家敬重陈卜,便以他的名字为村名,立村“陈卜庄”。如今村庄仍在,村名依旧。村东北隅水井上的石盖,村民传说是“当年陈卜使用过的石碾盘。”

住了二年,陈卜嫌陈卜庄地势低洼,想另找一个高岗的地方安身,便趁农闲时节,四处察看起来。

一天,陈卜来到黄河岸边的青风岭上,举目四顾,不由心下欢喜:岭南,远处黄河似一条白线,一直扯到天的尽头;近处蟒河曲折东去,水流潺潺;岭北,地势平坦,田可耕,地可浇;土岭虽不高峻,却是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滔滔黄水,保得一方平安;岭上草长莺飞,杂树生花,如烟的绿波里,掩藏着一个村庄,村中有一个常阳古寺,村以寺名,叫常阳村。陈卜进得村来,见整个村庄低,背风向阳,果然是一个安家乐业的好地方,胸中已是有了主张。村里人却说,青风岭上时有土匪出没,打家劫舍,骚扰百姓,官府也奈何不得。陈卜听了,一笑了之。遂择日举家搬迁常阳村。

 

青风岭上战强匪

陈卜不料真有土匪。

第二年夏天,陈卜正在地里割麦,忽听村中有人喊:“土匪来了!”陈卜手持镰刀,飞步而回。一进村,只见七八个土匪抢了两车小麦,推着要走。陈卜大喝一声,扑了过去。

那几个土匪见陈卜扑来,丢下抢麦的车子,团团围住了陈卜。陈卜虽然武艺高强,可是手中没有趁手的兵器,这些土匪人多势众,你一刀我一枪,乱砍乱杀,一时间险象环生。陈卜用镰刀左遮右挡,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时间一长,一个不小心,一把刀正刺在他的左胳膊上,顿时血流如注,钻心的疼痛。时至此,陈卜也是豁出去了,土匪刀没拔出,他镰刀一挥,直奔那匪手腕,土匪一看不好,慌忙松手,与此同时,陈卜胳膊一甩,那口刀直飞起来,正好扎在身旁一个土匪的心窝上,匪惨叫一声,登时见了阎王。

就在众土匪一楞神的工夫,陈卜早跳出了包围圈,顺手抄起墙边靠的一条扁担。这一来,陈卜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一条扁担舞得呼呼生风,左插花,右插花,上打盘头盖顶,下扫枯树盘根,三下五除二,便把众匪打得一个个头破血流,喊爹叫娘。“风紧!”土匪头目打个唿哨,这些家伙一溜烟跑了。其中一个跑得慢些,陈卜将扁担在地下一点,身子便如穿云燕子似的飞起,空中一脚,早把他踹进了沟里……

收罢麦,种罢秋,到了挂锄钩时节,闲。陈卜明察暗访,摸清了土匪底细,趁个黎明,土匪酣睡之际,带领村中少壮摸进匪窟,将匪徒们一个个捆绑起来,送交官府。从此,陈卜名声大震,四方前来投师学武者,日渐增多。陈卜便在村中开设武学社,收徒传艺。《温县志》载:这个武学社,“开陈家沟世代习武之先河。”

后来,陈家人丁兴旺,在村中渐成大户,陈家武术代代相传,闻名遐迩,加之常阳古寺倾圮,村中沟壑纵横,人们便把常阳村渐渐叫成了陈家沟。

而今,陈家沟十之七八的人家姓陈。当地有“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

 


26

点赞
28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54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粉丝50万!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太极旅游|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