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喜爱武术,尤善形意、八卦、太极拳和春秋大刀、七节鞭及家传少林武术。青年时代曾习练吴氏、杨氏太极拳,为探求太极之奥妙,两次专程赴陈家沟考察研究陈式太极拳。1963年,核定陈家沟古本《陈氏太极拳图说》,编著《中国国术太极拳教材》,其在教材自序中写道:“太极拳之盛行于国内者,有杨家、吴家、郝家。而吴家之太极,出于杨家;郝家之太极,出自武家;而杨家与武家之太极,皆由河南温县陈家沟所传授,故陈家沟实为近代太极拳之发源地。”   沈家桢(1891~1972年)    字维周,浙江如皋县白蒲镇人,《陈式太极拳》作者。集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于一身,拳艺精湛,蜚声海内外。早年在北平平汉铁路总局供职时曾拜陈发科、杨健侯为师习练太极拳。   陈照丕(1893.4.8~1972.12.30)    字绩甫,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曾任全国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全国武术协会委员,被授予“全国太极拳名家”称号。一生经历清朝晚期、民国战乱和建国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历尽坎坷曲折,极具传奇色彩。是近现代太极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陈照丕生于太极拳世家,是“牌位先生”陈长兴嫡系后裔。幼年因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曾三次昏厥,有一次呼吸微弱,家人认为已死而抛于河滩荒草中,稍后,乡亲听见其啼哭而又抱回。多方救治不见奇效,至三岁,仍腿软不能行走。八岁以前,药物不断,人称“药罐子”。无耐,其父陈登科教其习练家传太极拳。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坚持五年,不但太极拳功夫“稍窥门径”(陈照丕自语),原来体弱多病的身体也渐而强壮起来,丢掉了“药罐子”。实践使陈照丕体会到了太极拳祛病强身的效用,也使村中不少人受到启示。后,学拳于叔祖陈延熙、陈鑫和三叔陈发科。   1914年起,曾随亲戚远赴甘肃、河北一带经商;后在秦、陇、直隶等地授拳。再后,因军阀混战,时局动荡,辞馆回籍,随三叔陈发科等人出任县国术馆教习,“助剿抢匪、保卫桑梓”(陈照丕语)。   1928年秋,北京著名药店同仁堂东家乐佑申、乐笃同兄弟托人聘太极拳师于陈家沟,族人公推其前往。之前,河南同乡会有个清末翰林名李庆临,常以太极拳发源于自己的故乡而自豪,结交陈照丕后,又为他的高尚武德所倾服,遂投书《北平时报》,文曰:“我国提倡武术,其目的在于强种效国,御侮自卫。纵观我国拳种,五花八门,不可尽述。如学者选择不慎,偏其刚者,摧折筋骨;偏其柔者,无济实用。而太极拳术,刚柔并济,浑然一元,既有攻防技击之神力,又有延年益寿之奇效。”“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诸先辈名手,若陈长兴、陈耕耘、陈仲甡、陈延熙等,早已声震中华。”“现有陈长兴四世孙陈照丕漫游到平,小作逗留,暂下榻于南门外打磨场杜盛兴号内,如有爱好者,莫交臂而失机……”《北平晚报》等报刊也对此事大为光扬。自此,不断有人登门找陈照丕推手或散手较技。后赴约宣武楼立擂,广会武林同道竞技献艺,前后17天未遇敌者,其声名大振,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17个单位纷纷聘请陈照丕前往教授太极拳。此期间,陈照丕收徒甚众。   1929年,应时南京市市长魏道明之一再邀请,赴南京教拳。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先后在南京市政府、侨务委员会和全国民营电业联合会等处教拳。1933年,担任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委员会委员和全国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返乡加入范庭兰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任武术教官,其间,曾率敢死队战斗在抗日前线。1942年,受当时黄委会委员长张含英(解放后任水利部副部长)之邀,出任黄委会机关武术教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陈照丕一直在黄委会工作。工作之余,免费收徒传艺。1958年退休回原籍任温县一中等单位武术教练,并在陈沟家中免费办班收徒传拳,集中对村内年轻人的培养、训练,当代陈式太极拳大师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陈庆州和一些中年拳师均曾在此一时期受教于他名下。1958年3月,以65岁高龄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太极拳第一名、梨花枪第三名。1960年参加全国武术大会,被大会誉为全国太极拳名手。1962年,在全国武术大会上,被授予“太极拳名家”称号。1964年,当选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太极拳曾一度被诬蔑为“四旧”、“反对阶级斗争”,全身心致力于教授陈式太极拳的陈照丕曾多次遭到批斗。但矢志不移,未曾懈怠,不能明传,便暗以施教,他曾以诗言志,表达其不怕打击迫害、讽刺挖苦,坚持传播太极拳的豪情壮志:“传习太极数十年,名利对我如云烟。愿将拳艺献人民,桃李遍布死如愿。”“余今八十教太极,不管前途凶与吉。风吹雨打困难多,喜看后进满乡里。”“说我疯癫我疯癫,沐浴少年乐无边。披星戴月起五更,白头老翁学少年。”   1971年冬天始,为提高年轻人的太极拳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陈照丕每晚在所居饲养室的小油灯下,根据自己教学太极拳的实践,经一冬一春时间,写出了《太极拳理论十三篇》(又名《陈式太极拳须知》)书稿。书稿以问答形式、通俗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陈式太极拳理论和锻炼方法,是其五十余年习拳授拳的经验结晶。书稿传抄以后,广受太极拳爱好者欢迎。1972年秋天,传来了恢复全省武术比赛的消息,抖擞精神,欣喜若狂。亲自率徒赴登封参加比赛,并亲自下场表演太极拳、太极剑和春秋大刀,受到了与会者欢迎、鼓舞。   1972年9月,河南省举行武术表演赛,指名要陈家沟派队参加。闻此消息,陈照丕格外兴奋,为准备好这次比赛,他白天坚持在村小学授拳,晚上培训参赛队员,终于积劳成疾,于11月患病住院不治,12月30日辞世。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