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18: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才能松开关节?
首先是松开关节之间的腱,接着骨;
要不断的松开关节之间的腱。
关节之间不松;
气不能顺畅的流动。
我们习惯于拉紧;
应不断的放松。
当我们初学时;
动作是紧绷绷的。
我们学习知道那些动作
是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
运而后动的动作。
当肩关节能松开时;
其它的都容易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18: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什么是合?
肩与胯合其实是指肩骨与胯骨的连接的合。
当肩骨能通过下方骨骼支撑获得稳定;
自然会放松四周的肌肉;
而仅仅是肩部附近的骨骼支撑;
不足以松掉肩膀之上的压力;
所以需要调整到与胯部的大骨头连接;
这样从肩到胯再到脚底的通道就完全连通了。
附着在骨骼之上的肌肉等组织自然放松下沉;
劲收敛入骨。
这就是接骨斗隼!
肩胯合之后;
上半身就处于一套结构系统中;
意识只需要保持结构的稳定;
那么下盘的所有动作
就可以带动胯与肩的整体运动;
不存在胯与肩的主次;
大家都服从于整体大劲。
这样:周身一家就形成了!
合劲就有咯!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1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合?
领住大椎;
保持肩膀之上的头骨不下压;
释放肩膀上方的压力。
从颈椎开始逐节往下找支撑;
一直到胯。
当然也可从胯开始逐节往上;
一直松到肩。
肩与胯合的重点在于保持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
结构做好了;
肩自然能放松;
并能将地面的力传导到手肘与指尖。
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
然后才能谈到练腰。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0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不是一遍遍重复;
而是一遍遍悟那个法,
修那个劲。
关键得不得法。
得法者得劲;
失法者丢劲。

螺旋是什么?
哪儿螺旋,怎么拧筋?
往这个方向去,新东西就来了。
譬如,很整了,那能不能再活些?
又好比,很沉了,能不能加些弹性?
不是式子多就好;
而是越练拳;
劲的含金量越高,才对。

一个桩站好几年,目的是什么?
不断积淀,不断修正;
终有一天,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比如起势:
上领下坠;
波浪折叠;
筋骨杠杆;
都特明显。
练着练着,体感弱了;
不是弱了,是吸纳了;
成熟了,所以变平常了;
其实东西还在。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0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拳这东西;
只有坚持,才能出新东西。
平滑期谁都有;
瓶颈期都会遇到。
别放弃,不急于突破;
刻意改变,都是假的;
沉住气;
该怎么练,还怎么练。
沉淀到一定份上;
身体自然换了;
这才真突破。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0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修单势。
单势,由功劲组成。
把单势拆解了;
去探求里头的劲。
有几动,就有几个劲。
把劲练熟了;
式子才货真价实。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16: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套拳,无论怎么变化;
其中有几个东西;
始终别丢。
第一抱圆,拳就是个球。
单鞭,斜行;
这种式子看似拉开;
其实还抱着球。
是旋转关节;
就开发旋劲。
是屈伸关节;
就增强稳定。
抱圆,抱出一股张力;
窍还特灵活.

其二开合;
什么先不说,开合先得懂。
抱小圆;
慢慢张力扩大;
成了大圆。
抱大圆;
慢慢压缩变小;
成了小圆。
一开一合;
不是手臂开合;
而是身法催的。
掖胯撑胯,正弓反弓;
用这些东西;
控制手臂开合;
功力就上去了。

其三螺旋。
再慢的拳;
哪怕一个小动作;
都由旋转引发。
腰胯拧劲;
带动窍内旋转;
用这个练拳。

之所以没东西;
就是太直,不懂拧旋。
有些人行拳,看着挺圆;
其实是个死圆;
不是螺旋运动。
这就好比;
抱个球就知道端着;
一直走直线,这就错了。
抱个球;
还要和球一起滚动着走;
这才是拳劲。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16: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1-11-26 18:46 编辑

盘练拳架时肘底沉吗?
肩胛活吗?肋骨开吗?
多琢磨这些东西。
身体开发到位;
再谈气的运行;
否则都是空谈。

气就是能;
有什么结构,它就是什么状态。
好比水利,疏通水路;
治理两岸,河道通畅;
才能造福一方。

练拳的人!
一定要喜欢看拳。
看看形意,哪里好?
为什么这样?
瞧瞧通背,何处高?
练什么呢?
每种风格的背后;
都是一种原理。
窥见根本,才能拿到精髓。
精髓是什么?
基本功的升华。

基本功是什么?
问问自己。
基本功,不是套路;
而是支撑套路的东西。
一套拳,什么出现最多?
就要留意了;
那里藏着基本功;
摘出来,反复盘;
专攻这几个劲;
时间一长,熟能生巧;
很多精髓就来了。

体感好;
练什么,就有什么;
想什么,就来什么。
过了几天;
体感突然又没了;
心里纳闷;
怎么又练着没感觉了呢?
状态好时;
只是碰到了;
但还是没真正理解;
所以会丢。
直到有一天;
技术精纯了;
心里有了拳味;
脑内有了拳相;
能整体把握了;
才能稳定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1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为何慢?
四个字,培养条理。
有条理,才有序。
所有生命,都有自身序列。
譬如站桩:
看着没动,都是微调;
调什么?
调立架关系。
比如坐车;
有人挤你,你就得调整。
一种椅子,适合一种坐姿。
非常协调,劲很顺;
就应了先天。
刻意造作,就失了先天。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19: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拳和其它运动;
最大一个区别,就是桩劲。
有桩劲,才能通变化。
桩的内劲;
桩的筋骨;
桩的知觉;
站明白了;
才动得有理。
有些人;
一动就丢东西;
是基础不扎实。
会站桩的人;
很熟悉自己;
手一抱,骨力就来了;
又松又坚,立架强悍。
说强悍,是支撑力好;
虽没使劲,但放得地方对。
所谓站桩:
各部位的劲;
完成重组,合理搭配。
站桩,学会蹭后背。
痒痒,挠不着;
自发的动背;
动后肋,后腰掤开;
臀部夹闭;
让后背敏感起来。

通体如绵,立鼎封炉。
越小的地方,越能迸发。
越大的部位,越要敏感。
看懒扎衣:
不是两臂划圈;
而是后背球劲;
滚动如球。
懒扎衣,就是盘活内腔;
从里头揉活后背;
让后背充满张力;
还能滚动。
丹田打气;
内压做球囊;
鼓荡掤滚后背;
这样去练功力。

一个高手;
后背既强大,又灵活;
推他后背;
跟推球面一样,一推就滚;
摸不到实处。

什么是好劲?
腰胯整合,你推不动。
后背圆活,你摸不着。
所谓锥子劲;
后背如锥把;
小臂是锥尖。
丹田一绞;
后背滚动;
小臂拧翻;
劲就进去了。
三换掌,倒卷肱;
后背都有运化;
要多多体会。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