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3: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由根出发;
自内而来。
体会一下;
以胯带腿,丹田轻轻一动;
腹股沟与臀肌,缓缓松紧;
髋关节开始运动;
骨盆产生弧形动态。
双臂抱圆叫兜撑;
换胯如是,也要兜个小弧出来;
膝盖相住保持稳定;
换胯才能充分。
膝盖摇晃,腿似风摆柳儿;
骨盆不聚能,还容易受伤。

拳劲这个东西;
不是坐沙发的软劲;
而是坐圈椅那个中劲。
双臂放到圈上;
身子饱满中正。
松梢动根。

越接近重心的;
越接近丹田的;
就先启动谁;
慢慢体会这个路子。

先开始不练拳;
下几年功夫;
把各部位练开了;
盘活了;
再练一套拳。
他想要的,都能实做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11: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20-9-23 16:42
浅析太极拳的中!
拳架的“中”是击打对方身上的一个特定的点。
技击要想取胜,选择打击的点十分重要。

浅析拳架的中:“中”是“中心”的简称。中心这个词的本来含意是:
跟周围距离相等的位置。
太极拳的“中”;
属内功范畴;
有特殊的内涵。
它是神、意、气的中心;
发劲之本源。
对方的中心在劲源上;
是劲源上的一个特定的点。
视对方劲源为一个球体;
球面上有阴、阳、虚、实之分。
上面有若干点;
顶点是阳、实,有阻力,称为重心。
顶点周围是阴、虚,没有阻力;
中心就在其中。


要区分中心和重心;
不能稀里糊涂地发劲。
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中心和重心的区别。

中心不是固定的;
中心在劲源上。
劲源因对方的身形、
手势、姿势、功力的不同;
而位置不固定;
中心,当然不会是固定的。
中心存在在一定的范围内;
大体在对方脊柱前后的两条虚线上。
发劲儿要击发中心之侧。
意念在对方的'中’;
奔向上死点或下死点。
“拿到'中’以后;
击发上死点或下死点。

发劲技击的点不外有四种:
对方劲源的上、下、左、右;
……可以不拘于考虑上死点、下死点。
具体的打法有绝命点、上死点、下死点;
丹田、阴部、尾闾,等等。
这些都是发点。
发落点对即成功。
击发发点以后;
要奔向落点。

意念在对方身体上找出路;
走出对方身体;
到达他身外的某个点。
这个点是“手达不到的”;
中间要走空;
这个点叫“落点”。


找“中”、碰“中”、击发“中”;
必须把意气渗入对方体内;
通过气球运作;
“听”、“问”、“拿”、“放”来实施。
对方身体外部的一些标志;
如胸口、纽扣等;
可以作为神、意、气运行的参考系;
在导向方面起辅助作用。

气球运作理念是独特的功夫;
太极拳属内家拳;
注重神、意、气的运行。
在神、意、气运行的具体方式、机制上;
各门派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神、意、气运行的方式是气球。


气球是“专业”的内功术语;
不同于一般气球的概念;
有它特殊的内涵;
它是神、意、气存在的一种方式。

全身都有球。
设想自身是个大气球。
大气球之中还有小气球;
手中捧着球;
脚下踩着球;
全身处处都有球。
   
手中气球,无论手心朝向,始终持有。
气球可大可小;
大如网球;
小如小米;
功夫越高,球体越小。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1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列举几条例子:
   1、引进落空,合即出。手中气球旋转,对方来力在接触点上碰到侧,改变方向,失空。“来力不过腕”。这叫对来力“不要”。或者球向一个方向旋转,放掉部分来力。再向相反方向逆转,找到合适的点,借留下的部分来力反击,这叫“又要,又不要”。汪老师经常用此法。
   2、渗内劲儿入对方体内。二人的劲儿抵触,我手中的球旋转,避实就虚,从顶点之侧,“找缝儿”,“叫开门”,把内劲儿渗入,沿来力劲路逆上,直奔劲源。
   3、掌控击发对方的“中”。意气抵达对方劲源之后,手中气球通过接触点,在对方劲源上运作,分辨阴、阳、虚、实,确定重心、中心,发点、落点,上死点、下死点,击发中心之侧,为内劲儿找出路,等等。
   4、掌控劲路、方向。发劲儿击发,靠手中球转动,变点、变劲儿,准确地击中对方的“中”。
  5、发凌空劲儿。一只手拿住对方的“中”,另一只手把手中气球抛出“虚射”对方的“中”,这叫“气球拽(zhuāi)人”。
汪老师说,以“中”碰“中”的功夫有二个阶段:
   1、初级阶段:通过“听”、“问”、“拿”、“放”,找“中”,确定“中”,击发“中”。
  2、高级阶段:自己意气放松,形成气球。不去找“中”,让对方把他的“中”送上来碰。无论他碰到气球的哪个点,都被碰到他的“中”之侧,碰回去。这叫作“气球崩人”,“用(动)想法儿发人”。汪老师的功夫就达到了这个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功夫,是经过长期的修炼,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初级阶段功夫,“听”、“问”、“拿”、“放”运用自如,习惯成自然,形成条件反射,像是有了自动化程序的软件,遇到情况,不加思索,闪念之间,自如应对,如同乒乓球手接球反击,骑自行车的人握手把掌控方向那样。汪老师说:“要凭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难练“。事实证明,这个阶段的功夫是可以掌握的。只要认定目标,经过长期艰苦修炼,有志者一定能够攀登到高峰,为发掘、传承太极拳,为保护、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13: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拳架的“借力”:
太极拳历来有“借力打力”之说。
而如何“借力”呢?
1、将对手的劲力,通过气血的沉降,沉入脚底;
2、涵空脚心,发动地心的反馈劲力;
3、虚领顶劲,将地心的反馈劲力向周身散发。
“借力”不但是借对手之力;
更重要的是善借地心的反馈力。

要点:
1、会气血沉降,才会将对手的劲力沉入地心。
而不是用蛮力去拉对手。
接触对手的触点要“含胸拔背”;
比如手、臂上的胸与背;
而不但只是胸和背。
这就是大的五弓;小的九弓;
2、脚底平韬地面,而不是五趾抓地。
是脚后跟与脚趾根扣地;
尽量让脚底板与地面的触面大一些,更能承受重力。
3、这就涵空了脚底心;
理论上是分清了脚的阴阳虚实。
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发动地心的反馈力。
意思是脚上也要“含胸拔背”。
4、发动地心反馈劲力前应虚领顶劲;
目的是让地心的反馈力放长、放远、放松、放透。

这种借力就是前辈们常诙谐的称为:
“我用地球打你”;
“你自己打自己”等等。
懂得了这种借力;
太极拳才开始有了一些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13: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三年有余;
形再熟也不出东西了;
需要对照拳理看自己的拳架合不合;
有没有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等;
定式合了,那么就该在转关连接上找了;
这个时候会发现自己不会练了;
什么是“倒重心不转体,转体不倒重心”?
身体要行成规矩;
我们一般都是边转体边倒重心;
那就等于自己主动给了别人了。
没沉肩坠肘也等于主动给了别人了正好受制。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
是主动的先右再左还是被动的先右再左?
需要把它弄明白。
什么是逢转必沉,逢沉必领;
逢定必沉,逢升必降,降了再降?
这些东西身体形不成习惯
甚至就不知道或知道的不全;
那就又丢了。

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定;
这些基本功夫;
它到底用哪里棚;
哪里捋哪里靠;
接触对方的部位只是工具;
运劲起作用却全在工具背后的点;
这些个点明白了能省自己瞎捉摸很多年;

看拳看什么?
一点一滴基础的积累;
不在于打的什么样的架形;
在内里的魅力;
在内里的味道;
拳就是拳!
它只是一个东西不同的人打出的不同表现。
不在于谁传承的,传承谁的;
只要你够天分够努力永远不会失传。
内家的东西相通;
不存在失不失传的问题。   
拳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全身得有弹性;
腰像轴承;
手脚头顶要撑住;
也就是掤住;
但除却此外的身体各部都要放松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13: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
拳不仅要沉,还要圆。
沉是落胯,自重沉于脚底。
圆不仅是外形,更是内压饱满。
勿使有亏欠,勿使有断续;
暗指行拳时:
腔运内压,旋转浑厚;
无有断续,一气混成;
这都离不开填海。
填海是内家之特色。
后腰内撑力稳;
张力十足,这是功力体现。
腰没功,后身薄;
三维有漏儿,核心必不整。
所以需要始终抱丹;
海底捞月,负阴抱阳。
抱合丹田的目的;
充盈胸腰筋膜。
中正为做,竖劲不丢。
利用内压内掤;
催开胸腰筋膜;
这是内功正途。
起势时,不光手臂;
有意识的,同步启动丹田;
扩张填海,圆而饱满。
三换掌,不光转手臂;
有意识的,抱住丹田;
内压催开后腰;
滚动背胛,会感觉好的。
填海就是拎命门;
可镇固核心,募集腰力。
对于合劲,顿挫,刹劲,磨劲;
都必不可少。
练好丹田,行圆抱之势;
久练积淀内劲功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1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拳架的“松”与“紧”:
严格的说用“紧”是不贴切的;
应该用“实”最贴切!
“松”和“实”是一个事物或动作的阴阳两个面;
它们同时存在,相互依存。
由于语言习惯
松和紧是对立的才用了“紧”。
所以往往在你讲松时;
就会有人说“紧”。
其实没有“松”那个“紧”就“僵”了;
没有“紧”的那个“松”
便是我们常说的“懈”。

如:“松膝”;
我们上楼梯爬坡;
很自然的膝窝踏实吃劲就可以跟步了;
此刻的膝盖就正好是松的不吃劲的。
哪里用的着加什么意念去上提?
相反的膝盖膝窝同时“松”;
你连一步也动不了;
膝盖膝窝同时紧你恐怕就得通过跨来勉强走路。

再看一例;
把手按到墙面;
手心想按实;
手背一定是松的;
你绝对不会手心手背同时松;
更不会手心手背同时紧;
这种状态下去理解什么叫僵了
什么叫懈了就很明白了。
脚上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脚趾根和脚后跟都应该接触地面;
则脚底心涌泉是空的;
如同吸盘一样吸住地面。
这就是阴阳,就是虚实!
练拳必须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通过这两个例子;
我们知道了孤阴不存,孤阳不长的原理。
也很清楚了;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的问题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17: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练好拳。
若拳法不能成就强者;
说明结构有缺失。
练拳,首先做到强身健体;
再图武功运使。

一门之拳,有横有竖。
横竖皆得其位;
谓之栋梁。
竖劲贵正;
往那一站,立得住阵势。

横劲贵端;
稳稳当当,撑得住场面。

任何时候,锁骨平正。
任何时辰,骨盆居中。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17: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法第七,太极肘劲。
斜方一抻,鹰嘴极沉;
还要兼顾左右维度;
还要会撑肘。
左右撑肘,目的是扩背。
背量大,势就大。
撑腰,扩背;
撑肘,都属横劲。
横劲出面积,有量乃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0 17: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念一沉吟;
一步一思量。
只要肯走,脚步能丈量世界。
只要肯练,身心可感知十方。
盘拳内向觉知,孕育内动。
纵是身材高大;
若底气不足,音声不会嘹亮。
走内劲路子,没有不练丹田的。
知道了丹田作用;
也就感知了内压的存在。

坚强不在肌肉,而在骨子里。
掤劲,松撑,抱合;
都在说一件事儿,内压贯骨。
以柔和腔劲,缓沉骨力;
这就是柔中寓刚。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