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列举几条例子:
1、引进落空,合即出。手中气球旋转,对方来力在接触点上碰到侧,改变方向,失空。“来力不过腕”。这叫对来力“不要”。或者球向一个方向旋转,放掉部分来力。再向相反方向逆转,找到合适的点,借留下的部分来力反击,这叫“又要,又不要”。汪老师经常用此法。
2、渗内劲儿入对方体内。二人的劲儿抵触,我手中的球旋转,避实就虚,从顶点之侧,“找缝儿”,“叫开门”,把内劲儿渗入,沿来力劲路逆上,直奔劲源。
3、掌控击发对方的“中”。意气抵达对方劲源之后,手中气球通过接触点,在对方劲源上运作,分辨阴、阳、虚、实,确定重心、中心,发点、落点,上死点、下死点,击发中心之侧,为内劲儿找出路,等等。
4、掌控劲路、方向。发劲儿击发,靠手中球转动,变点、变劲儿,准确地击中对方的“中”。
5、发凌空劲儿。一只手拿住对方的“中”,另一只手把手中气球抛出“虚射”对方的“中”,这叫“气球拽(zhuāi)人”。
汪老师说,以“中”碰“中”的功夫有二个阶段:
1、初级阶段:通过“听”、“问”、“拿”、“放”,找“中”,确定“中”,击发“中”。
2、高级阶段:自己意气放松,形成气球。不去找“中”,让对方把他的“中”送上来碰。无论他碰到气球的哪个点,都被碰到他的“中”之侧,碰回去。这叫作“气球崩人”,“用(动)想法儿发人”。汪老师的功夫就达到了这个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功夫,是经过长期的修炼,极其熟练地掌握了初级阶段功夫,“听”、“问”、“拿”、“放”运用自如,习惯成自然,形成条件反射,像是有了自动化程序的软件,遇到情况,不加思索,闪念之间,自如应对,如同乒乓球手接球反击,骑自行车的人握手把掌控方向那样。汪老师说:“要凭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难练“。事实证明,这个阶段的功夫是可以掌握的。只要认定目标,经过长期艰苦修炼,有志者一定能够攀登到高峰,为发掘、传承太极拳,为保护、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