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6: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运用缠丝劲时,不论是顺或逆,各使八门劲运到螺旋的弓背上,就如弓弦弓背的弹力拉长而产生弹性力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6: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4-15 17:19 编辑

练拳时要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要求,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就需要“一身备五弓”。其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简明扼要如下。
一身备五弓,即:腰身为主弓,两臂为两上弓,两腿为两下弓,五弓合一,能蓄能发。


练拳时要使两臂两上弓饱满(以肘为弓把,手腕和项下锁骨为弓梢);
必须做到沉肩坠肘。
  肩要下沉,两臂与肩接牢,才能使臂生根,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肘在运动中不能高于肩,肘尖有下坠之感。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使两臂放松、放长。


练拳时要使两腿两下弓(以膝为弓把,髋骨与足根为弓梢)饱满,必须做到两点。
   l、屈膝圆裆。两腿弯曲,身体下坐(切记不是下蹲),两膝向外撑,意念将两膝往里收,形成一圆裆。腿部得以圆活旋转,腿部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才能放松、放长,会阴穴下沉,气达涌泉穴,使两腿翱起练就千斤力。
  2、腿的旋转配合手臂、身的旋转.成为全身的旋转,逐步上升,就可以达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完整一体的太极劲。
  五弓合一是内外整体劲的具体规定,在练拳过程中把以上要点始终贯穿于动作中,每站一势,五弓具备,形成八而支撑的蓄势,逐渐达到弓弓饱满,一触即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0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连棉不断是;在内外三合的基础上,不论是【迈步转身先不要快,】还是【手、足、肩、腰、胯、肘,与内外务要合成一气,】都应该要有区分度,太极拳不论在肢体上,还是在气息,劲力上,每个身体中的【。四梢者,骨、肉、筋、血也。】【三尖对(眼尖脚尖手尖),六合力】【七星中】都分度。身体上下三七或四六,脚在运动中也分度,前后三七,左右四六,你的手、腿、跨、肘、筋、骨、肌肉等等。在轻沉、虚实转换中都有度,都是上是三,下是七,沉是七,虚是三,这样掌握。每式都不用足劲,要留守2分在转换时用,,这就需要内三合要做的好。才能达到。做好啦。你的拳运行中就会,行如流水,棚劲饱满,柔中带刚,钢中含柔,灵活自如,身轻如飘。有机器运动起来后的惯性,你打的拳不用力也会达到弹性,达到连绵不断。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07: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十三式的理论:是八卦加五行;这个十三式就是八卦加五行和太极拳相结合的理论。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结合太极拳内掤,捋,挤,按是四正方,正北方是坎, 就是掤,正东方是震,就是捋,正南方为离,就是挤,正西方是兑,就是按。採,挒,肘,靠为四斜角,西北角为乾,就是採,东北角为艮,就是挒,东南角为巽,就是肘,西南角为坤,就是靠。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结合太极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金是西方,庚为金,就是搂膝拗步前进等式;
木是东方,甲己木,就是倒撵耾等式;
水是东方,壬睽水,就是云手,用左手往外发,左顾等式;
火是南方,丙丁火,就是右手往外发(云手)右盼等式;
中间戊己土,就是单鞭(丹变),斜形中定等式。
练太极拳就是先知道理论再结合实际,如果不知道理论,等于动作不知道方向;
如果说不结合实际,等于纸上谈兵,无实际用处,不但打太极拳,任何的事情皆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09: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每练习一个动作,必须注意16 个方面的协调变化:

1) 眼神的变化(目视所向);

2) 手型、手法的变化;

3) 手臂的顺缠、逆缠的变化;

4) 步型、步法的变化;

5) 腿的顺缠、逆缠的变化;

6) 胸背的开合变化(开合关系);

7) 左臀、右臀的翻沉变化;

8) 丹田(腰、小腹)旋转方向的变化;

9) 重心左右倒换的变化(虚实关系);

10) 手足运动起点、终点、运行路线的变化;

11) 力点、力度和劲别的变化;

12) 方位、角度的变化;

13) 螺旋升沉的变化(一上一下关系);

14) 速度快慢的变化(快慢关系);

15) 呼吸的变化(内外呼吸与动作的关系);

16) 耳听方位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0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2-11-26 19:48
谢谢关注,会介绍的。

气以运而实,力以柔而刚,气稳力显,  力凭气出,无气则无力。学习了,很有感悟!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3: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身体的放松,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在一个动作过程中,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够的话,就决不用一分半的力量,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那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那就在这个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和不断增长灵性。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而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轻沉兼备的、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要体悟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这句话。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14: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思维练太极,搞得扑朔又离迷。越学越觉难度大,顾了这里丢了那。
太极就是一句话,阴阳合中在脚下。

根基一动百枝摇,圆桶桩体轻飘飘。

脚下转换要记牢,虚实一定渐渐到。

一只脚活干彻底,避免双重上身体。

思维还要走逆向,动哪不用哪帮忙。
抬左脚时想右脚,阴阳和合中空道。
所有定式想会阴,这个重心了如神。
蹬脚分脚想下脚,不管上脚抬得高。
逆向思维不得了,阴阳合中走正道。
下式也想支撑脚,全身撒开腿不要。
只要会阴与百会,轻体立柱有滋味。

走猫步也一只脚,撒开肢体球形抱。

身披八卦脚无形,五弓在身似全能。

行拳看住一只脚,自然转换乐逍遥。脚胯后背是一体,旋转起来是太极。
会阴百会做指挥,无形指挥有形飞。

只看旋转不看动,这个功夫是真功。

不要急来不要躁,静中体会才合道。

有动之前先有静,以静制动是正宗。转换之前先想沉,沉在脚下就如神。
太极就是一只脚,带动全身去合道。

道法自然不刻意,会了套路就用意。意到气到不费力,一个想法出太极。
每个动作一句话,脚下指挥三个爪。不信你去体悟去,都是走了这规矩。
这是阴阳中合道,不是谁来瞎编造。太极就是阴阳中,祖宗都说他认同。就看你是怎样想,换个观念就出样。正常思维那不行,先天自然才行通。
一句话是逆向动,动哪不能哪先行。

反面调动才有门,整套打完才算神。

一个动作谁都能,一套练出那是功。

谁先悟到谁先得,悟不出来我没辙。大道至简就这理,一句话就调整体。
只要不是刻意动,静心体会都能行。所有问题简单话,合上阴阳就不怕。
没有阴阳离开中,就是白练自己动。

一只脚的阴阳体,那是天地三才气。

脱离肢体练太极,脚下指挥练空体。

会阴百会涌泉帅,全体将领听安排。

这个神体是太极,从此再也不费力。

一句话是脚下起,练出一个真太极。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拳势动作求得身体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放松恰到好处,才是完整的周身松。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行身,当血气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和泰然自若,松的甜头自然就感受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容易产生两个方面的错误;
一是容易丢;还有一个是没有松他讲松了,身体不听指挥,
人一碰到问题就是僵紧的。这是本能,如果想碰到问题总能松,就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去锻炼。松容易丢,我松了,再松也没有了,实际上这种松已经丢了。松是把身体松开来,而不是松得缩了。松开松开,松了以后毕竟是大,而不是小。缩小不是松,而是紧,它是局部的松,而不是整体的松,所以松是一个张大的概念。如果没有松而去推手的话,自已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慢了。意气在纵向松落的同时伴随着横向开展,是实现全松的重点。
二是有些人认为肩松是要向下松到腰胯,腰胯松是要松到腿足,能上下松至此处便是完全松沉到位了。殊不知,这样就再无处可松下去,只好承受负荷,从而导致腿足僵滞不灵。在拳势动作求得身体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放松恰到好处,才是完整的周身松。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行身,当血气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和泰然自若,松的甜头自然就感受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