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开展时紧,沉合时松;

运劲时紧,定式时松;

逆缠相开时紧,顺缠相合时松;

胸腹开时紧,胸腹合时松;

发放时紧,收蓄时松;

进时紧,引时松;

上一势与下一势之间转换时松;

此圈与彼圈之间转换时松;

往返折叠时松;

转关运化时松。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9: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找到这个位置。
要点: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4: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内练,才能天人合一

其实内家拳的精髓,就是内练;

不是套路.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现在看过去,会看见无知;从宽容看是非,会看见解脱;从接受看命运,会看见踏实;从平凡看生活,会看见快乐;从检讨看内心,会看见成长;从随缘看事物,会看见自在;从善念看他人,会看见慈悲;从乐观看未来,会看见希望;从反省看自己,会看见转机;从知足看人生,会看见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0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不用手,手到不再走!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7: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太极拳动作转换时,气柱下沉到地,裆走下弧,梢节领进,身体转动,领内气旋转。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走架要自然呼吸,一般不强调动作配合呼吸。虽然太极拳呼吸有“起吸落呼.蓄吸发呼,开吸合呼”的讲究,但是强求动作配合呼吸会造成”闭气”的毛病,影响放松,制约功力.此乃行拳之大忌。
拳论云:“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在行拳走架中,还是自然呼吸为好,但要做到细、匀、深、缓。
使中气贯足,重心下降.体外舒展无压抑之处,体内顺畅无憋闷之感.这才是意气真正通了,才能达到“聚气凝神,形神统一”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04: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追求“意到气到劲到”,由于劲是动作的直接原因,因此“劲到”也就是“动作到”。然而,一个拳架动作是身体许多部位协同的结果;日常的思维意识是不可能全面精细照顾到而实现全部支配的,所以,任何武术无论是日常的锻炼还是实战应用,都是要求达到不假思索这种程度的,也就是要通过日常不断锻炼追求形成不需要意识支配的条件反射的,或者说就是要由无意识的潜意识支配动作,这样才能既精神放松又动作正确协调。不然的话,如果总是以日常的意识指挥动作,动作的正确协调反而会受到妨碍。这一道理几乎绝大多数武术锻炼者都是有亲身体会的,比如某些高难动作学习中有意识地做总是做不好;然而成功地完成总是在某一日的无意之间。这就是顿悟!!!当然,这高难动作的完成有以前这种有意识地做作为基础的,但能够协调地正确完成是不能处处有意识指挥的。正因为这样,以日常的意识指挥动作对于初学者是必需的,是“入手功夫”,也就是仅仅适用于初学者的锻炼方法;而当动作熟练后,需要协调正确地完成;行拳,心中一物无所着则最明这样的精神状态。这样的精神状态就是对于气力、劲力与动作如何都是毫不思考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5: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虚步脚尖点地时,拳式越高,脚跟离地越近,拳式越低,脚跟离地越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6: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
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
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
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
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