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30|回复: 0

上善如五行 解读与分享——陈氏太极拳传人陈立伟解读阿城之“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1 15: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炉炼得真金亮
城聚贤良正气扬
同品琼浆诗雅韵
樽前悟道意悠长
微信图片_20250811144324.png
2025年《中华武术》杂志第3期《传承太极  榜上有名》——《太极拳名家》陈立伟老师

  洪城城,赣鄱之子,乐善好义,人称“阿城”,系陈氏太极拳第13代传人,在学研道德经中,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带领同樽文化传媒,感恩、学习、进取,其由上善若水悟及五行之善,恰如太极图中阴阳鱼的流转——单一的“水”是阴柔之象,而五行的相生相克,正是阴阳平衡在天地间的具象呈现。太极之道,在于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动则分阴阳,静则归太极;上善之理,亦在五行的刚柔、动静、收放中,显露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深层智慧。
微信图片_20250811144322.jpg
洪城城拳姿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智慧,本就是阴阳平衡的缩影:水之柔为阴,利万物的动能为阳。若以太极五行观之,金、木、水、火、土皆是阴阳相济的载体——金之刚中藏柔,木之柔中蓄刚,水之阴中含阳,火之阳中抱阴,土之阴阳和合。它们在对立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显上善。
微信图片_20250512161614.jpg 微信图片_20250512161630.jpg
陈立伟拳姿
  (一)上善若金:刚为阳,守为阴,刚柔相济立乾坤。金性坚硬为阳,收敛恒定为阴,恰如太极中阳刚在外、阴守在内的平衡。真正的善,绝非一味强硬的“刚”,亦非毫无原则的“柔”,而是如金般在坚守中藏着变通的智慧。孔子周游列国,以“仁”为阳刚之则,却能在陈蔡之困时“弦歌不辍”,以阴柔之态保存火种;包拯铁面无私为阳,却在断案时细察民情,以阴慈之心体恤疾苦。金经烈火淬炼,阳刚之气愈纯,阴柔之韧愈显,正如善者在原则与变通的平衡中,守住道义的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603160323.jpg
陈立伟
  (二)上善若木:生为阳,根为阴,动静相济展生机。木向阳生长为阳,深根固柢为阴,恰似太极中“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的生机循环。善的生命力,正在于“动”与“静”的平衡:向外舒展是阳的进取,向内扎根是阴的沉淀。徐光启引入西学为阳动,坚守中华文化根基为阴静,让新知与传统如枝叶与根系般共生;支月英扎根大山为阴静,顺应时代更新教学方法为阳动,使教育的“幼苗”在动静相济中茁壮成长。木在阴阳流转中岁岁枯荣,善亦在坚守与应变的平衡中生生不息。
微信图片_20250526145527.jpg 微信图片_20241231145345.jpg
陈立伟

  (三)上善若水:润为阳,隐为阴,虚实相济利万物。水性滋养为阳,居下不争为阴,暗合太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妙境。水看似柔弱(阴),却能穿石破岩(阳);看似无形(虚),却能随物赋形(实)。鉴真东渡,六次磨难中显阳刚之毅,传法后隐退无名显阴柔之谦;黄文秀扎根山村,带领村民脱贫是阳的实干,不求功名是阴的虚怀。水之善,正在于阳的“利万物”与阴的“不争功”相互成就,如太极图中阴阳鱼相拥,虚实则相生。
微信图片_20250811144323.jpg 微信图片_202508111443231.jpg

  (四)上善若火:燃为阳,暖为阴,刚柔相济照四方。火的炽热燃烧为阳,温和照亮为阴,正如太极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转化。火焰若一味刚烈,便会燎原为害;若只剩微弱,又难驱黑暗。李大钊以“铁肩担道义”的阳刚唤醒民众,却以“温情待同志”的阴柔凝聚力量;张定宇院长与病毒赛跑是阳的急迫,安抚患者时的耐心是阴的温润。火之善,在燃烧的阳刚与温暖的阴柔间平衡,既照亮前路,又不灼伤人。
微信图片_20250526145533.jpg 微信图片_20250526145534.jpg

  (五)上善若土:载为阳,容为阴,刚柔相济承万物。土承载万物为阳,包容异质为阴,恰如太极“至刚至柔,浑然一体”的境界。大地若只硬不柔,便难生草木;若只柔不硬,便难承山岳。孟尝君接纳“鸡鸣狗盗”之徒是阴的包容,最终凭其之力脱险是阳的承载;樊锦诗守护壁画是阳的坚守,包容多元研究视角是阴的宽厚。土之善,正在于阳的担当与阴的包容相辅相成,如太极阴阳交融,让万物在平衡中各得其所。
微信图片_202508111443221.jpg

  五行之善,实为太极阴阳平衡的五种化身:金之刚柔、木之动静、水之虚实、火之明暗、土之收放,皆是“一阴一阳”的具体呈现。它们相生时,如金生水、水生木,善的能量在阴阳流转中传递;相克时,如金克木、木克土,善的边界在对立中得以守护。正如太极图中阴阳鱼永不停歇地旋转,五行之善也在动态平衡中,共同构成“利万物而不伤”的天地大道。
微信图片_202508111443222.jpg

  理解这一点便知——善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如太极般在阴阳调和中应变的智慧——该刚时如金,该柔时如水,该进时如火,该守时如土,该生时如木。如此,方能在纷繁世事中,既保持本心,又与万物和谐共生,这正是上善之道的精彩奥义。
作者:陈立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