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能不能谈谈洪老师的武德? 答: 以我所看,洪老师的武德,犹过于他那高超的武功。怎见得?试问:当今之世,谁不贪钱?谁不图利? 谁不想去当那大官达人? 在济南市和山东省内,洪老师的门下少说也有几千。要说揽钱,他可以很容易的成为富翁。但是,他却不是那样的人。不说别人,我当年跟着洪老师学拳,没有缴纳过学费。只不过有时极少次给老师送点吃的东西。反之,我经常在老师家吃饭。最后一次是在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早上七点在老师家吃的喇叭花师母做的饭。据我现居澳大利亚的师兄吴仕增讲,他在一九八四年去济南学拳的时候就直接住在洪老师的家里(那时已经搬进了公寓)。临走的时候吴师兄要给老师点钱表示谢意,老师好坏都不收。 勉强收下后又以吴师兄的名义捐给了另外一个事业。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老师常说,做好事不吃亏,对自己有好处。自己有一个馒头分给五个学生吃。他们饿了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你是帮了他们,可是将来,每个人拿了一个馒头回来给你报应,你就有了五个馒头吃。 按理来说,洪老师是陈发科的大徒弟,在师兄弟们中那是应该有身份的。但是,洪老师从来不以“大”字位居, 总是很谦虚地对待师弟们。他的徒弟们中所有经济上允许的,他都派他们去跟陈发科的其他的徒弟们学习。他的大徒弟何淑淦就被派去亲自跟着陈发科学拳一年多。最老的徒弟徐贵成就被派去北京跟冯志强师叔学的刀术。他的另一个徒弟萧明奎怀有家传绝技“牛郎棍”。他看到后大加赞赏,命徒弟们都破例从学之。这种精神,很值得现代这个充满竞争的大鱼吃小鱼的社会中的人学习的。 中国的武林中素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以金钱为生活标准的现代社会,“尊师重道”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洪老师的武德,基本上可以说是传统式的。也可能是因为陈发科是他的唯一的师父, 他对陈发科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尊敬的态度, 就连他快要去世的那几年里, 他都一直坚持告诫学生们一定要严格遵守陈发科师所传的规矩去练习, 绝对不允许望文生义, 想入非非, 自以为是地去对待陈发科公传的这套拳法。这种态度,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也完全可以说是由于他对陈发科公的尊敬而产生的。我现在正在按照洪老师的遗愿和他的家人的嘱托翻译出版他的[陈式太极拳使用拳法] 一书。在这本书里,洪老师在阐述他的拳法的时候,将每一个动作的来龙去脉都讲的清清楚楚,每一个和陈发科教他的不一样的地方洪老师都作了说明。他怕自己的东西被误认为是陈公的东西。这是一种严格的治学态度,同时也说明了他一生对他的老师的敬重。 另外一件使我觉得洪老师对他的老师陈发科充满了真挚的尊敬的事是他常常告诫我们这些学生们,一定无条件地在所有环境下,支持、帮助和保护陈发科公的家人及传人。他说“陈发科老师毫无保留地将陈氏太极拳传授给了我们这些外姓门人,那我们就只能责无旁代地去发展它,宣传它,使之广泛传播, 我们要知道陈家对我们是有恩德的。我们一定要报答。 ”洪老师对他的师父的感情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他和陈发科的女儿陈豫侠的友好关系。洪老师在陈发科去世后, 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对待陈豫侠。洪老师将陈豫侠邀请到济南, 由她亲自教授了陈发科亲传的陈式太极单剑。洪老师为了照顾他的妻子, 几乎终生不离开济南, 但陈豫侠每次来济南, 他都兴致勃勃地陪同他的小师妹去登之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陈豫侠也非常高兴每次来济,说她觉得每次来看到洪老师练拳、推手,就像是他的父亲当年的英姿再现。 尽管洪老师一生希望隐声弥迹,决不追求名利,他的高超的武功和高尚的武德还是使他在山东省及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但这点名声, 都是他一天天, 一件件的积垒起来的, 没有吹鼓手的操作, 也没有媒介的宣扬。从五十年代开始他初被武林界认可到八十年代他的拳法得到世界的公认,他的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路程。正因为此,洪老师从不傲娇。终生一如既往地做他的陋室老人。 洪老师总是本着“如己不从,勿使与人”的原则和人相处。七十年代初,洪老师患上了瘫痪症,主要是因为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时候他没有饭吃,饥饿留下的后患。大夫说他需要有人长期照顾, 观察一下,少说一年,多则三、五年才能恢复。并有可能不能恢复健康。为了减轻对学生们的负担,洪老师决定回河北省老家疗养,由他的长子洪友仁负责照顾。当时洪老师委托两位门徒负责大明湖的拳场的教学工作。这两个学生就高兴的上任了。到了第二个月,有个学生提出了交学费的问题。洪老师在教的时候他是从来不收学费的。但是现在换了老师了,所以众人就委托了这一位来和这两个门徒交涉。由于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是有名的穷光蛋。他们就决定少收一点来弥补他们的生活。他们决定一个人每个月交纳一元钱的学费。这在当时来讲也是合理的。那时有八十个学生,钱一收上来,正够了八十元。这两个门徒都非常高兴,没有想到教拳还能赚这么多钱呢! 两个人就将这钱分成了对半,一半寄给了洪老师的长子,剩下的一半他们两个就有平分了。钱的确是个有诱惑力的东西,这样过了两个月,这两个门徒就不知不觉地鬼迷心窍,被这财给慢慢地吃了良心。 事与愿违,第三个月上,洪老师就痊愈回到了济南。等洪老师在大明湖的拳场上又开始教拳之后,这两个学生就开始密谋将这个拳场占为己有。一天早上,他们两个商量好了要对洪老师发难。在洪老师讲解用法的时候,他们问如果有两个人同时发招,如何对付?其实他们想好了这个办法,是个万全之策,失败了也不丢脸, 向老师请教问题么。如果洪老师给他俩打倒了,那没有可说的,洪老师就没脸再在这个拳场教了,他们俩自然就取而代之了。没有想到,他俩一出手,洪老师就从他们的力道上听出了他们的企图。原来人的动作都是由意念指导的。在高级的状态下,并不是体力的竞技,而是意念的争斗。洪老师知道了他们的目的,那就很容易对付了,结果,他俩双双被洪老师制服了。两人都落下了一点不重的内伤。洪老师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两个学生清楚无误的知道他们的意图已被识破,并且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戒。他的手法如此神妙,在场的学生们没有一个人看得出这中间的奥妙。 当我听说了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去问过洪老师。他一开始不承认有这桩事,说这类的事情传来传去只能引来孽端。后来,在讲到如何对待别人的不公时,他说,“我没有伤他们,那是因为,如果他们赢了,那我这辈子可能就没有饭吃了。脸也丢尽了。我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拿自己的心去比别人的心。 他们失败了,何尝不是一样的结局呢?所以我不能伤他们。” 从此,这两个学生追随洪老师左右一辈子。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