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极推手 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为解决太极拳实战训练中场地、护具及伤害事故问题,创编了太极推手法。这一独具匠心的训练方法和切磋提高技艺的运动形式,遵循以柔克刚、借力打力、避实就虚、恃巧不恃力的攻防原则,摔、拿、跌、打并施,避免了伤害性,又贴近了实战性,同时解决了场地等条件限制和象征性训练造成的失真现象,是由单人套路练习向双人技击实战应用,以及提高拳技的一种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开创了中国武术训练的又一先河。 传统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练习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的双人实战训练,以切磋交流、检验拳架、提高技艺为目的,不以胜负为目标,双方身手相接,凭肌肤末梢神经的感觉和自身本体知觉判断对手的劲力大小、方向、速度和所有的变化可能,运用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等方法,身手相随、上下相合,表现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化发相承、人背我顺的拳理反应,并造成对手失重而跌仆失势,这对检验练拳中的偏废和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应变性、技术应用性和速度、耐力都是行之有效的。传统太极推手古称搁手,也是具有较技含义的一种文雅切磋交流形式。目前陈家沟流行的有挽花、定(合)步推手、顺步推手、大捋、花脚步五种练习方式。 挽花 分单手挽花和双手挽花两种。单手挽花以顺势单搭手为其预备势,以甲领乙或以乙领甲,前后移动重心,两手腕互相听劲,沾连粘随反复练习推化也可左、右势互换。 双手挽花以顺势双搭式为其预备势,甲领劲,乙随劲,结合重心左右移动,在身法、腰法的带动下,两臂相互缠绕,连绵不断,沾粘不散,快慢相间,上下相随,里外结合,随机应变,周而复始,循环练习,也可 左右势互换。其特点是:“两手缠绵不断线,足跟牢固意九泉。练到两臂如秤灵,欲加毫厘意在先。” 定(合)步推手 属定步双推手练习法,也叫打轮。以顺势双搭手为其预备势,甲领劲,重心前移,用右臂挤劲走下弧向上拥于乙方左臂,同时左手按乙左腕于身体右侧,乙方左手接甲左手,右手按甲左肘变按劲。甲重心后移用拥劲上捋,化解乙方按劲。乙顺势变挤劲后,用左臂搠于甲方右臂,右手按甲右腕。甲转加拥劲,化解乙方挤劲。循环练习,左右练法相同。其特点是:“两人推手如鳔胶,沾连粘随主宰腰。功夫达到熟练时,滑如冰凌黏如胶。” 顺步推手 也叫一进一退,属活步双推手练习法。此法一进一退为一圈,甲、乙双方各一左一右,平衡圆转,均包含有拥、捋、挤、按、探、捌、肘、靠8种用法,以及足膝胯等部位的套、管、沾、粘法。做法是以右式双搭手为预备势,甲用挤劲缠绕,乙用拥按引化;甲用捋劲承接,乙变挤劲前搠;甲前按外挤,内含背折靠劲,甲下捋,内含量探拿劲;乙退步上拥,甲进步上拥。以此循环练习,也可换左势练习。其特点是:“拥 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一进一退步灵活,肩肘胯靠显神威。” 大捋属活步双推手练习法,它是在顺步推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推手方法,按照拥、捋、挤、按四正手,步法一进一退,随着身体各部位关节活动拉开,身法移动幅度增大,随着拥、捋、挤、按的缠绕,小腿贴地左右盘旋,也可左右互换。大捋推手主要练习腿部力量,使下盘活而稳固,裆内产生弹簧力。其特点是:“两腿铺地如顽石,下盘稳固定根基。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花脚步 属活步双推手练习法,也称乱踩花,其方法参见顺步推手法,用拥、捋、挤、按四正手的推法和一进一退的步法,推几圈后,手法不变,步法灵活多变,或进或退,或快或慢,或大或小,连绵不断,周身协调一致,步法不受方向位置的限制,可进一退一,也可进三退三,进五退五,并根据场地大小,任意选择方向,步法须与身法协调配合。此练习法主要练习步法灵活,如进步、退步、垫步、偷步、横步、跃步的灵活运用。其特点是:“二人推手如围棋,一来一往论高低,围到山穷水尽处,陡然一式判雌雄。”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