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搂膝拗步之二

2009-6-5 18:09|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241| 评论: 0

摘要: 《二水居士拳学札记》之七十四、  “搂膝拗步”,作为一个完整的拳势名目,见诸李亦畲抄本《太极拳谱》中之“十三势架”中。郝和藏本与启轩藏本,都将这一拳势结构编序为:“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搂膝拗步、手挥 ...

 《二水居士拳学札记》之七十四、
  “搂膝拗步”,作为一个完整的拳势名目,见诸李亦畲抄本《太极拳谱》中之“十三势架”中。郝和藏本与启轩藏本,都将这一拳势结构编序为:“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从郝和藏本的各篇文字编序来看,“十三势架”篇,列在“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与“武禹襄氏并识”页之间,此篇文字,显然是李亦畲得诸其母舅武禹襄无疑。
  从徐哲东先生自陈子明所藏的《文修堂本》、《两仪堂记》两册陈沟拳械丛书中摭出的陈沟老拳谱来分析,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本拳谱所载之头套十三势拳歌、三套拳、四套、五套拳歌、二套砲捶十五红十五砲走拳、二套锤、头套锤拳架等篇名下的拳势名目中,只有搂膝、斜行、拗步、前堂拗步、左拗步、右拗步、拗步闪通背、拗打通背、拗步单鞭、邪行拗步、邪行腰步、搂膝闪同碑等名称,不见“搂膝拗步”。而所载“太极拳,一名头套拳,一名十三势,即十三折,亦即十三摺也”此篇目下,内有“搂膝拗步”名目,哲东先生按语云:“右文亦据两仪堂本,与以上所录,字出一手,纸色亦一律”,另载“太极拳”篇名下的拳势名目中,也有“搂膝拗步”,哲东先生按语云:“亦在两仪堂本中录出,但与前所载太极拳及头套二套名目,又小有出入,考书中有四页,纸较黄而粗,字体亦与前后各页不同……盖四页非两仪堂本所原有,装订者误合之也。”另,《文修堂本》所载之“一百单八势”歌诀下,有“右搭袖,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扎一掌转身三请客”句,《两仪堂记》无“一百单八势”题名,歌诀中也有:“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打一掌转身三请诸葛亮”。
  上述资料表明,在陈沟这两本拳械丛书中,只是与“太极拳”、“一百单八势”相关的篇名下,才出现“搂膝拗步”,其他即便是与后来的太极拳名目较为接近的“头套十三势拳歌”、“头套锤拳架”中,都未见“搂膝拗步”。倘若有兴趣探究这一有趣的现象,那么,诸如“太极拳名称传入陈沟的时间”、“陈沟长拳谱与洪洞通背一百单八十势”等等,涉及太极拳源流敏感话题的此般课题,似乎都与“搂膝拗步”发生了关联。
  家师慰苍先生在其《几个有关太极拳历史考证问题的科学探讨》一文谈到:“据文修堂本中枪法自序篇后有‘道光癸卯年桂月(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一八四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十月二十二日)张文谟号开周重抄’十五字的题记,枪棍法后更有‘以上枪棍谱系河北王保(堡)村得来,道光二十三年岁在癸卯中秋(一八四三年十月八日)张开周重抄录谨志’三十二字的题记,结合文修堂本中有‘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戊辰)九月二十二日岁贡生县丞年八十岁,陈鑫字品三号应五别号安愚谨志’的附记,家谱末后也有‘我高曾祖父皆文兼拳最优,森批’的陈森批注,则可以确定,拳械谱和陈氏家谱的最后写附记和批注的人,是陈氏十六世的陈鑫(一八四九----一九二九)和陈森。他们俩和杨氏第二代传人杨班侯、杨健侯,武氏第三代传人郝为真都是同一时代的人。文修堂本中张开周重抄枪棍谱的时间是在一八四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八日这十四天间,则陈家沟陈家的转辗再抄进来,和陈鑫、陈森堂兄弟俩之间的相互抄成,然后再装订成册,时间最早肯定也要在一八四三年十月以后的十五年以上,即陈鑫年龄在十岁以上懂事以后。所以陈家沟陈家在文字上明确有‘太极拳’名称出现的时间,也就要在一八五八年(清咸丰八年戊午)以后的若干年月。”
  “上题叙述到武禹襄是一八五二年到河南舞阳县去探望他大哥武澄清,才得到他大哥在该县盐店发现的,抄有王宗岳《太极拳论》、《打手歌》等的《太极拳谱》的。那么它的写成、抄出、直到被发现,时间当然还要在一八五二年以前若干年月。”
  由此推断,李亦畲得诸其母舅武禹襄的太极拳资料“十三势架”中的“搂膝拗步”名称,其成文时间,应该早于《文修堂本》、《两仪堂记》两册陈沟拳械丛书中有关“太极拳”名目下的“搂膝拗步”拳势名称。

[page]


  《文修堂本》“一百单八势”歌诀下的“右搭袖,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扎一掌转身三请客”句、《两仪堂记》无题名歌诀中“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打一掌转身三请诸葛亮”句,唐豪在陈沟从陈三省处抄来的《陈沟长拳谱》作:“右跨马右搭袖,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扎一步转身三请客。”1983年,孟乃昌先生在《武林》杂志上发表《郭永福与洪洞通背拳》一文,文中所录“通背拳一百单八势”歌诀,将整首歌诀分作第一排子、第二排子等共计九个排子。其中第八排子云:“左搭袖,回头搂膝拗步插一掌。转身三请客,按手红拳双架梁。”此本文字,与上述诸本比较,除了个别文字有所出入外,内容基本相同。
  唐豪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初版的《戚继光拳经》一书之“戚继光拳经的研究及其评价”节,谈到陈氏拳术受戚氏拳经之影响时说:“然所谓陈氏拳手也者,除指太极拳之外,尚有一套势法出于同一体系炮捶,也应该在内。太极拳有二套:一套叫做长拳,其势法特别繁多,故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已失传,谱尚存;一套叫做十三势,十三势又分作头、二、三、四、五套,这五套的势法,彼此大同小异,村人只习头套,余仅存谱。炮捶一套,因其刚而不柔,村人有学者有不学者。这三套家数,刚柔虽异,系统则一,大概均为王廷所造。”
  此套“长拳”,在陈沟仅存其谱,而此谱,与洪洞通背之一百单八势歌诀文辞基本相同。更为重要的是,以此谱为拳势编序的拳势套路,至今还在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一带,以“通背拳”的形式,活生生的流传承继着。唐豪将陈氏长拳谱的所谓“长拳”穿凿附会成王宗岳的“太极拳一名长拳”之“长拳”,并且先入为主的将活生生存世于洪洞境内的“通背拳”,归属到“陈氏长拳”中来。为此,家师曾在《几个有关太极拳历史考证问题的科学探讨》一文中予以驳斥。他说:“无论这套陈沟无传的一百另八式的拳,叫‘长拳’也好,‘通背拳’也好,甚至还可以有更多的不同名称。非常明显,它和两仪堂本中的‘小四套亦名红拳’(三省堂本作四套此名红拳)一样,是陈沟在什么时候从外面什么地方传抄进来的拳谱,而决不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所说的‘太极拳一名长拳’的长拳谱。”
  为了厘清搂膝拗步的来龙去脉,二水以为有必要从此拳势的技术层面,作进一步的探源。

2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