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话说太极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7 18: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东西,没法教,只能悟。
先开始练拳,动作平平无奇,没啥感觉;
慢慢有了水感,被水感包围;
再练几年,体内也有了流动感;
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再往深里练;
体内与身外,水感交融;
打成一片,证入一片神行。
行拳时:
脚底两个涌泉,不停暗旋;
两脚互为其根,;
脚虚实交替!
交错升起两股轴力;
穿髋臼,通骶髂,在八髎汇集;
向上直通脊柱。
左腿通脊柱是一条轴;
右腿通脊柱还是一条轴。
也就是随时都是,上下一条线!

太极这种拳,取法阴阳;
两条腿虚实切换;
此实彼虚,此虚彼实;虚实切换!
交叉互通双臂,像个双螺旋结构。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八法的棚:
掤是为了张力,张力为了松沉;
筋骨有了张力,再行松沉下去;
用筋骨松沉的劲;
去划弧行圆;
才能更好与内压衔接。
光走弧线是不够的;
光松沉也缺东西;
要用松沉劲;
去划弧行圆;
这就是对拉把长;
不凹凸,不断续,不缺陷。
譬如裆走下弧;
并非走个形式;
而是以弧作沉;
利用下弧线;
建立重力滑梯;
促使丹田与重心;
通过裆走下弧;
无限接近,形成一个绵密稳定的核心。
练套路要诀就是:
弧线松沉化;
松沉弧线化。
弧线圆圈时;
周身有股浑厚内压;
感觉非常松沉;
包裹着筋骨行拳;
外圈松沉流动;
内圈螺旋涡流;
这就是高级东西;
就会渐渐练出混元劲。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9: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
每个人的关节;
都有一根延长筋线;
叫做关节力线。
练套路目的是求出关节延长筋线;
筋骨才能节节贯穿。
所谓正架子,或捏架子;
就是矫正这条线;
有经验的明白师父;
会帮徒弟找到筋线;
重塑拳架劲路。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太极拳,都要划弧走圈;
形成连绵的圆运动。
划弧走圈,不是空洞的。
划弧走圈的内在一定是松沉劲。
要用松沉劲,去形成圆运动;
才叫练太极劲。
把松沉劲练成圈弧劲;
这就是高级内涵。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4: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需要理解什么是寸劲?
也就是丹田突然一缩;
用丹田攮了你一下。
别看距离短;
整体密度大;
惯性特别强;
人不是被打飞的;
而是被撞飞的。
发力时专练弹抖劲;
其实片面了;
真正的发力:
不仅是弹抖;
还要抡着弹抖;
用抛物力练弹抖劲;
也就是弧线;
若懂了这个,功力翻倍。
太极拳的劲;
像个大皮球;
摸上去绵沉浑厚。

梨园唱戏的,做小买卖的;
打把式卖艺的,都有副好嗓子;
不是嗓门高,而是底气足;
丹田有劲。
一哆嗦,打个喷嚏,也是丹田劲。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15: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需要劲劲相通;
互为其根。
里头一动,外头就得有反应。
放松目的是灵敏。
好比说,展臂之前;
先有个合劲,再去展开。
欲劈先提:
想下劈掌,先上提领;
再陡然下劈;
身上的势就出来了。
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可充分调动势能。
能量出自矛盾。
欲推先合:
推掌之前,把自己合住了;
胸腹肌,吊丹,兜盆,沉肘,塌掌根;
人就会很整;
密度增大,力道才强悍。
我的拳架上步七星就是这么盘练的!!!
练拳时,肩头好似小球;
圆转无滞涩。肩轴圆活;
胛骨催着膀子走;
背劲就用上了。
胛骨最大作用;
能传导后背动能。
一动全动,各部位彼此协助;
拳势动能就建立了。
有手法,懂身法,讲步法;
一念皆动,遍体存神。
式虽停,劲未断,意绵长。
连绵相随,串联贯通;
拳拳服膺,一气呵成。
 楼主| 发表于 2025-8-26 08: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如何才能做到周身俱轻灵?
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
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
这里的“意”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练法——
“腰脊”集“胸背开势”“顶沉对拔”机理
和“意、气、神”融为一体的一种劲道;
体现为虚无劲、空灵劲。
这种劲道柔中带韧!
能够把四肢带动得大松大软;
大舒大展,柔和缠绵,抽丝挂线;
其感觉,很奇特很美妙;
也很难以笔墨形容!

至于“意、气、神”;
系人体的一种虚能;
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
只不过存在的性质是空虚的、自在的。
太极拳通过它的理法:
把这种空虚的、自在的性质;
变为物质的、自觉的性质;
使之对人体的健康和技击产生作用。
只要注意去练、去悟,不难掌握。
这是“周身俱能轻灵”的首要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25-8-26 0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流行的太极拳;
其表现误区在于四肢的自动、直动;
即手脚的比比划划;
这同外家拳是一个样子。
如果说有区别:
也只是动作的快慢而已。
从外观形状上看猫腰弓背,虚实不清;
毫无太极拳的味道。
“胸不凹,背不凸”;
亦即胸和背部要“开”。
胸和背没有内在的“开”劲;
怎么能够带动四肢运作呢?

其次,须用“守窍”之法:
即盘拳架要“拿丹田炼”。
拿住丹田练,是个什么概念呢?
是指太极理法基本上都掌握之后;
这时的行拳,就要把“心”收到丹田;
把丹田当做行兵布阵的指挥部;
一切动作和呼吸,由丹田主宰;
即主宰于腰!
由丹田牵动,由丹田供给;
如此,则一应俱应,一得百得。
如,拿住丹田练;
上身就会顺应地、自然地放松;
松,指掌握太极理法相应体现出来的那种松的境界,非主观刻意所为;
劲落脚掌,内气通地;
有如大树植地生根;
脚底产生”实”和“稳”的感觉。!
反之,脚底没有“实”和“稳”的感觉;
上身就必然没有松开。上身松不开,就轻灵不了。

再如,拿住丹田练:
盘架就明显地有底气,劲势整;
不零乱,不飘浮;
“意、气、神”的劲道就足了;
“意、气、神”的劲道足了;
就是虚无劲、空灵劲足了。
进入虚无、空灵的境界了;
自然周身就能够轻灵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8-26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全身意在精神;
不在气,在气则滞。
“气”,是一种虚能;
通过喉头强化了“气”的劲道;
亦即强化了“意”的劲道。
“意”“精神”,属虚无劲、空灵劲;
自然能够增进周身的轻灵。

内外三合心法: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内三合的行气是: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
虚灵领颈、上下相随;
沉胯虚实圆裆、气沉会阴;
松活弹抖、四两打千斤。
腰劲是自然松沉;
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松拔长的动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