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95399|回复: 124

太极拳说十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8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杨澄甫    

一、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三、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随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八、内外相合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九、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十、动中求静外家拳术,以跳郾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优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发表于 2004-3-13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纲领性文件!把太极拳的特点总结在十点,可见作者的水平,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4-3-16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杨澄甫是扬氏太极拳一代宗师啊,此文堪称经典    

发表于 2004-3-16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十要只是用来养生,

境界在上, 沉肩坠肘是永远得不到轻灵.

动中求静, 亦是用来养生, 要技击还是要从静中求动.

内外相合的窍门没有解. 开了迷题, 没给答案.

发表于 2004-3-16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肩坠肘是基本要求在沉肩坠肘中得到轻灵才厉害!动中求静象就像大隐隐于士一样虽处闹市心境平和。内外结合的窍门只能怪语言不丰富使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否则苦练得到的的感觉靠字面了解了照作就是何用悟?就像佛经讲尽迷题又给了多少答案?
发表于 2004-3-16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境界在上, 沉肩坠肘是永远得不到轻灵.”?????

这是做不好沉肩坠肘的人为自己的开脱。

沉肩坠肘恰好是进入轻灵的必要前提!

发表于 2004-3-17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要以之为指导,又要通过实践证明他。
 楼主| 发表于 2004-3-17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肩--使两肩松开下垂,以为沉气之助,否则两肩端起,气亦随上,全身皆不得力。
坠肘--使两肘有向下松坠,否则肩不能沉,近于外家之断劲,手指亦宜舒展……
发表于 2004-3-17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少林拳称 “沉(月争)落膊” 与 “沉肩坠肘”, 请问有何分别?

“沉肩坠肘” “涵胸拔背” “气沉丹田”只会压制自身. 现在很多人已改为“舒胸张肘”,“中正安舒”,“气下丹田” .

发表于 2004-3-17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术的发展是不断进步外家也要不断吸取内家有益的经验,“沉(月争)落膊” 与 “沉肩坠肘”没有差别又可以说明什么呢。名字的不同是理解方法的不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只要高兴爱怎么就怎么看你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