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守中、取中、用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7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一定要记住: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后;则反之!这样盘练的拳架才可能有对拉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15: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太极拳的松:
盘练太极拳首先要做到心理放松;
不能太紧张了;
其次是身法上的放松。
身法上的放松;
并不是全部放松到松软程度;
而是肢体要有一定的支撑力;
在有支撑力的情况下做到心理放松。
如同琴弦的炫两头必须固定一样;
调节琴弦固定的松紧度;
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一样。
这就是骨肉分离求放松;
盘练太极拳的放松标准是什么?
练习太极拳只要能在身法上做到肢体柔顺;
不僵滞,周身非常协调;
在呼吸上,能做到和畅;不短促,不气喘;
在面相上,能不紧张;
在动作上,是自然的,和谐的,不是参差不齐的;
做到了这几个方面:
就达到了太极拳的放松要求。
僵滞、短促、紧张、参差不齐
这些都是练习太极拳不能放松的表现。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1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做到放松呢?
首先要心静。
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
心不静,意不专。
练太极拳,心必须要安静;
心里有拳,才能把拳练好;
心里胡思乱想,拳就不能练好。
其次,身法要正确。
练太极拳要讲究身法。
其实,人们在做其他活动时,也是要求身法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求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再比如写毛笔字:
要求身要正、心要正、笔要正、纸要正;
这样才能写好字。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是“中正安舒”;
心法上的要求是“从容不迫”。
所以,练习太极拳一定要立身中正,身法中正。
只要做到“中正安舒,上轻下沉”;
在心理上能从容不迫;
就能达到周身放松。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1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拳势要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指动作要符合拳理要求。
如果周身不能相随;
内外不能相合;
上下,左右,前后没有对拉之势;
那么拳势动作肯定是不规范的。
动作不规范,也就不能做到放松。
周身的肌肉松沉下去;
同时,也能把关节韧带拉开;
这样才能做到动作圆润自然,气势浑厚。
还需要做到气沉丹田。
如果做到了这些;
就能达到太极拳放松、松柔的要求。

从身体内部来讲:
只有做到心静;
才能从容不迫,自然放松;
从外部来说:
对动作套路越是熟练;
越能够达到放松的程度,所谓“熟能生巧”。
具体到练拳的身法来说:
练太极拳时气沉丹田:
胸部一定要放松;
也就是空胸实腹。
胸部不能放松;
就会影响到全身的放松。

骨肉分离法的放松方法:
所说的松沉是指肌肉来说的;
骨骼是不可能松沉的。
放松对肌肉的要求是肌肉松沉;
骨骼方面的要求是关节要拉开。
骨肉分离法就是在立身中正的情况下;
意想前胸后背的肌肉从上到下像流水一样流到脚下涌泉穴;
同时,骨骼有向上升的意识。
这样,骨骼向上升,肌肉向下松沉,
好像骨肉分离一样。
长期练习,就会产生骨肉分离的松沉感觉。
肌肉松沉后;
肢体非常柔顺而内部又非常坚刚;
这就是积柔成刚的练习方法。
所以,练太极拳时:
要求意向上升,气向下沉。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7: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拳架的中定:
中定,就是维护自身重心之中正稳定:
属太极十三势中的“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之范畴。
地球引力作用于人而产生人体重量;
而这重量有个中心点;
拳友一般称它为“重心”。
它维护着人身的正常活动;
无论是站是坐;
也不论是散步;
运动的跳跃;
都必须维持重心的稳定;
才能“定之方中足有根”;
才能成行;
还能做个“不倒翁”。
尤其是术的进攻防卫;
更须稳定自身的重心;
否则会陷入被动。
即所谓“守中则成,失中则败"。
因此,持守中定是练拳的起码要求;
而且随着练拳水平的提高;
中定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特别是进入高深境界时;
须在瞬息万变中维护中定;
其要求与难度就更高了。
为此,须弄清楚中定的原理;
修炼心法及相关问题。
其要点是:
中定是中和之道对身法的要求;
太极中定,持守中空一点;
阴阳中和之道的“居中”原则;
就是“中定”的原理。
而拳术之“中定”,就是取胜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24-4-1 17:26
浅析拳架的中定:
中定,就是维护自身重心之中正稳定:
属太极十三势中的“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 ...

具体说:太极身法就是圆弧形的中和一体;
中定则是其中的中心点;
像圆圈之中心垂直点;
不论圆圈如何转动;
圈中之中直一点须随着圆转而不断调控;
始终持守着那中空一点。
所以说:
没有中和,便没有中定。
中定即中土,是变中之定;
“中定”可比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中的“中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此即五行也!
进圈容易退圈难;
所难中土不离位;
用“中土”比作中定;
意思是中定好比是立地生根,不可动摇。
“定”不是在那里固定不变了;
而是说“定”的时机必须落地生根;
拳势一旦变化;
就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动
而变移中定的位置转入安全之区。
所以中定是变中之定;
即“定、变、定”的循环不已之中的“中定”。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定理;
当“定”之时;
应落地生根,毫不动摇;
该“变”之机;
则应敏捷迅速地随变而变。
这点是阴阳中和之道的“时中”原理的反映;
能时中,就能守中。
为了更好地弄清重心之点;
以利于稳定中土之位。
注意把重心落在实腿;
静态与动态之中定:
由于中定是变中之定;
故在“定、变、定”的过程中呈现两种形态的中定;
即定势的静态中定与变势的动态中定。
静态中定比较容易把握;
动态中定的难度较大。

静态中定:以太极起势的开立步站姿为例。
此时人体重量分置左右两脚;
重心在脐下丹田处;
人体中心线在百会穴与会阴穴的上下一条直线;
其中心落实点在尾间下坠的地面;
即两脚之间的中心地面的那一点;
那便是中定之位。

动态中定:由于拳术运动是式式变化的;
尤其接手的变化更多更快;
所以变化的动态中定比较困难一些;
它要在升降起伏、移位换形、左旋右转中
适时调控中直落点;
的确难度大一点。
难在何处?
这不是一般的难;
而是难在中直落点看不到;
只能感觉到;
一旦看到了;
就失中跌倒了。
故而必须在刚刚感到“中土”受威胁时;
迅速敏捷地予以调控。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09: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看起来简单;
练起来奥妙无穷。
从头到尾都是半蹲的完成动作;
有马步、弓步、虚步;
练套路的同时也就在练基本功;
练套路的时候还要同时注意:
练呼吸、吐纳、意念;
只有了解每一招一式的规范动作;
了解每次练太极拳时的正确顺序;
这样练起来才有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25-6-27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需要的六部曲:
第一,先安静下来。
心情不要太激动,脑子里不要想太多;
像准备休息一会儿一样,放松。
把姿势基本摆正;
各大要领粗粗的走一、两遍。
一开始肯定到不了位;
没关系,不驼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
有的拳友:
恨不得今天练,明天就出功夫;
太极拳这东西,跟种树一样;
得按月、年算,踏踏实实的练;
一定可以成功,想一步登天;
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先松肩。
想象两臂脱臼了挂在身上;
可以轻轻左右摇晃一下身体;
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种柳枝随风摆的感觉。
这是入门第一关;
把这个找好了,后面特别顺;
有的人跳过这一折,直接找腰胯;
就好像想直接从一楼上三楼一样。

第三,手沉。
慢慢体会,手是不是发沉、发胀。
如果没有,继续从松肩上找。
有了手沉的感觉,就等于摸到门了;
这时候应当勇猛精进,千万别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第四,贴肩胛。
手沉了以后,肩部会进一步放松;
这时候要体会肩胛贴圆了没有。
这个同时会出现空胸圆背的状态。
刚开始贴,胸背肩会紧张;
在这种状态下,再次放松。
这时候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现象;
那是胸背一些平时不吃劲的肌肉
开始被唤醒的缘故;
这时候不能怕,得积极的调;
调好了,过去了,又上一层楼。
抖一抖,是自然调节的好办法。

第五,命门后贴:
等空胸、圆背要领稳固;
同时肩松手沉的感觉仍然存在的时候;
开始调整命门后贴;
这个时候会同时出现翻裆拧胯,丹田前卷。
前几步,腰就放松就行,现在可以动腰了。
注意一点,臀是内敛的,别上翘。

第六,多次习练:
胯翻到一定程度,会感觉翻不过去;
这时候,适时地往下蹲一点;
膝盖有上提之意,这时候胯也翻过来了;
同时会出现五趾抓地的现象。
这个过程很长,可以每次都找一遍;
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
要一步步来。
呼吸不要着意,通畅就好。
一旦发现呼吸不畅;
就证明你现在求的要领超过你身体的负荷;
应该减小强度,或者加强上一阶段内容的修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只要戒骄戒躁;
踏踏实实的练就是了。
内家拳的技术体系比书法、绘画、杂技都简单;
过去很多高手,就是农民、车夫、匠人;
没什么学历,也练成了功夫,练出了智慧;
所以大家应该有自信;
每天坚持一个小时;
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求一定要练成太极大师;
我们只要求能超越自我就是成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