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求太极劲;太极求形意劲 练形意拳为什么要得求太极劲呢? 搏击中形势千变万化,近距离贴身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状态下如何制胜?运用太极拳沾连粘随控制对方,发力击打,可以巧取胜,以柔克刚。可见,沾连粘连破紧贴击而打之是太极拳一个重要特点。 形意拳中虽然有十四种打法(即头打、肩打、肘打、手打、胯打、膝打、足打、尾闾打等等),但都是硬打硬要,强攻直取,没有太极拳以巧取拙,节省体力的打法,这无疑需要借鉴太极拳的“劲”。 从字面上看,或许有人认为练太极拳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其实则不然,君不知“太极十年才出门”,倘若如此,就失去了“形意一年打死人”的风格。 那么,练形意拳怎么样才能求得太极劲呢? 李春苓先生如是说,经过形意太极拳李氏功法的训练可求得“太极劲”。 这一功法叫贴桩功——掤劲练法。 一、器材要求。制作一块中间夹有棉花的布带,其宽度为30-20厘米,长度视桩的直径而定。布带的长度要求刚好能包裹住桩杆周长的三分之二即可。布带两端中间要有固定绳,其长度视桩杆的周长而定。再选一个树或在地上栽一个木桩(两者通称谓桩),桩表面要求光洁、平坦,无凸凹之处。布带如图1所示。 二、器材安装。将布带捆绑固定在桩上,高度与练习者的胸部同高。检查固定后的布带面的软硬度,要求手掌按上去有与练习者手臂肌肉相同的弹性感觉。没有达到要求的,请在布带夹层中适当充填棉花或其它软质弹性材料,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三、训练的目的。练习者在将手臂的外侧贴住桩后,叫丹田之力,促使手臂外侧与布带的接触点骤然间向桩冲压,以锻炼手臂肌肉的弹力,手臂各关节的弹力和支撑力。 四、赃住桩的要求。手臂外侧与布带间仅是点与面的接触,没有力的作用,也没有缝隙。 五、功法练习。 1.右式前臂掤劲锻炼法:练习者以右弓步站在桩前,左手贴在右臂肘关节内侧,使左前臂外侧与右前臂内侧相贴,左右两臂肘关节均弯屈呈120度左右,两臂环绕后在胸前撑圆。右前臂外侧近肘关节处与布带接触。练习者叫丹田之力,口发“嘿”声。同时,右前臂外侧骤然间向桩冲压。然后,右前臂外侧向右侧移动一寸,继续重复上述动作。右前臂外侧向右侧再移动一寸,再继续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右前臂外侧与布带的接触点移至近手腕关节处为止。如图2所示。 2.左式前臂掤劲锻炼法:同上。 3.右式上臂掤劲锻炼法:练习者以右弓步站在桩前,右上臂近肘关节处与布带接触,肘关节弯屈150度,左臂肘关节弯屈170度,左手掌心向下。练习者叫丹田之力,口发“嘿”声,腰向右转并带动右肩,右肩带动右臂骤然间向桩冲压。同时,左手掌心向左后方撑。然后,右上臂外侧向肩根部方向移动一寸,继续重复上述动作。右上臂外侧向肩根部再移动一寸,再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右上臂外侧与布带的接触点移至右肩根部为止,如图3所示。 4.左式上臂掤劲锻炼法:同上。 5.右肩部掤劲锻炼法:练习者以右弓步站在桩前,右臂部与布带接触,肘关节弯屈150度。左手臂部向下垂在左侧旁。练习者叫丹田之力,口发“嘿”声,,腰向右转并带动右肩骤然间向桩冲压。同时,左手臂向左后方摆动,手掌心向左后方撑。如图4。 6.左肩部掤劲锻炼法:同上。 7.右式掤劲试力法:甲为穿黑衣人,乙为穿白衣短裤人。 8.左式掤劲试力法:同上。 训练要点:练习者发劲时,手臂与腰和腿的运动要上下相随,节节贯穿,意、气、身要相统一,内气与劲力要相协调,长久练习,掤劲自生。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