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许多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一样,我们都是太极拳的达人。有人问我,练太极拳能有多大作用,如果要健身,不如去健身房。对这样的凝感,我总是平心静气的告诉他们,就是因为太极拳圆了我健康的“梦"。 我从少年时就喜欢运动,如跑步、跳高、打蓝球 。那还是五十年代,我上初中时得到"劳卫制"三级证章,上中专时是校蓝球校队成员呢! 照理说,喜欢锻炼的我应该不太容易得什么毛病',更别说大毛病。 可是我自己也没想到在1995年(55岁)经医院彩超检查出冠心病。以后又耳鸣,2012年检查出II型糖尿病。 以上这些病,都是因工作劳累。身体开始出现毛病,先是头晕,后心动过缓,低血压,后又耳鸣病越来越严重。虽然跑了不少医院,求过不少名医,服用多种药,这样过了几年,疗效都不显著。后又经过多方面咨询中,西医大夫们讲老年慢性病耳鸣带有普遍性一种老年病。后经名中医指点你可以练太极或气功等。 有一天我在公园散步,看到人们在练拳,我也在后面跟随比划练几天之后征得教拳老师同意,这是我正式学太极拳开始。(教拳老师是王大勇)从此走進了练太极拳健身的"梦"。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公园认识了太极拳明师王大勇。他是李经梧大师的高徒,他身形挺拨,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面如童颜,讲拳声如洪钟。这是他多年修炼太极拳的收获成果。 笔者自从2002年参加秦皇岛市太极拳研究会以来,本人思考太极拳研究会研究什么?本人理解就是研究本门传人李经梧大师的拳术的传承和武学思想。 本人反复读李大师《李经悟传陈吴太极拳集》。同时搜集有关李大师的文章和其他各种资料。如:武林刊上世纪1985年4期"云手轻拂怯病魔一一记李经悟老拳师"。还有李大师发表文章:“太极拳的要领和特点”刋在1983年第4期气功刋中,还有太极内功发表在北戴河气功刋上。我在2014年发表在中华武术刋:“寻根索源李经梧24式太极拳演示拳照"。还有李大师赐教言龙舜三孙子:“多读书,拳多练,脑多用这样可能出现悟性。祖父赐言,1993年10月。 笔者(右)和王大勇在李经梧塑像前留影 我的学拳方法: 学拳先读拳书,首要是选对拳书,更重要是决定读书的质量是学拳的基础。选原创的拳书。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购得"陈氏太极拳图说"以后又购太极拳体用书,吴氏太极拳(徐致一著)孙录堂太极拳学。 练太极拳要养成读书的兴趣和好的习惯。读书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怎么读太极拳书当今太极拳书,光盘比较普及,一般人受条件限制,求师不易,学拳有一定困难。就此我读“陈氏太极图说,谈点体会。太极图说中《凡倒》第五条要求“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在前辈太极大师们非常重视读书读书,总结出练太极拳的经验著说拳论,拳经,拳诀,拳解,密决,要言功法等精文。这些论著大大丰富了太极拳传承文化,为后人学太极拳提供学拳理论和科学健身方法。 学练太极拳求简求精不求多。大道至简,求精贵在求简。世界上大凡成功的方法,就是"简单"两字。 太极拳要深要精,就得从简单开始。"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其中练者就是简练“太极拳十年不出门"的诀窍之一。其大成者,不是学的多,而是学简,学的精。 据说李经梧大师向杨禹廷学一个起势竟练了将近九年之多,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悟的是母拳之简。 简练能促进精练,使习练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强化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学太极拳的体会。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3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