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发大师是我的夫家大伯,当我提出拜师的时候,有人说,你要学拳,你大伯还不是毫不保留?还用着参加拜师仪式吗?但是我是铁了心的要拜师,当然个种缘由我自己知道。 我与大伯有师徒缘分,认识大伯很多年了,每次见到他,都是倍感亲切,大伯有时候疼爱的喊我“伟伟”,这称呼至今没人叫过,包括我的爹妈。重要的是,每次见到,他总是那么器宇轩昂,那样的年纪了,他坐在那里,站在那里,总是那样的中气充满,他那么乐观、圆融、豁达,处变不惊。我很是佩服。后来慢慢的越来越熟悉,开始了解太极拳,知道大伯是太极拳高手,那时我就觉得只大伯一个人是高手,其他人打的都远不如他,大伯就笑着说我是坐井观天,高手多着呢。再后来,大伯一次次来,每次来大多住在我家,当然大部分时间属于徒弟,大伯教授弟子的认真那是有目共睹的,有一次来郑州,大李师兄因为第二天出差,都晚上十一点多了,还要李师兄打十三式给他看,他好指点。就在饭前饭后有限的时间里,我也会问他一些小问题,因为打拳功夫不到,我也问不了大问题,还有些只有我和他才知道的小秘密。大伯是无所不答。有时候,我们说着话,我会忍不住赞美他说他是不可复制的,他会回应赞美我说我是君子喻于义,见利不忘义。他跟我讲太极拳,听的我如痴如醉,因为我是素食主义者,看他吃饭不注意,徒弟们点的菜总是怕浪费不由多吃,就给他讲饮食保健。我们说着说着,太高兴了,有时不觉忘了时间,师兄们打电话过来问,师父怎么还不来,我和大伯就笑笑,赶快去公园了。教拳空隙,大伯不忘给弟子们说,“我跟鸿伟互为老师,我教她太极拳,她教我素食。”点菜的时候,大伯说“鸿伟说了,不叫我吃肉,你们可别点肉了!点了你们自己吃,可别算我。”说的大家都笑了。 接触太极拳的机会更多以后,和大伯聊的东西也更多,他不止是太极高手,他的太极成就自有公论。只说在生活中,他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他对父母体贴入微,对弟妹无限关爱;他从小慧根深厚,聪明善辩,他记忆超群,儿时背过的书到现在仍然记得,《论语》《中庸》应用起来得心应手,那次从我们老家开车回来,路上还兴致勃勃的背诵《孟子》中的名篇《孟子见梁惠王》。大伯常讲,拳理明则拳架自然容易,我就想,大伯对拳的理解绝对得益于他自小的国学功底,《论语》中孔夫子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中庸》中“致中和”的为道追求,《大学》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乾健精神以及反躬内省的自我省察能力,《孟子》中浩然之气长存的气魄,这所有的一切其实是成就了他作为儒士修行者的本性,再加上他本身学习不止的强大的学习力让他一直处在高昂的生命状态中。他坐在那里,一团和气,如沐春风。密宗讲心轮,当心轮打开,人就不会为琐事困扰,人就非常愉快,非常爽朗,心境也会非常大。大伯对待老伴的温柔、对待子女的宠爱、对待弟子们的关爱,对待世界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概就是这样境界吧?对大伯而言,太极拳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它不是一种智力或体力的游戏,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在不同程度上,他将属于太极的伦理、哲学、反思和知识都融合在一起了,这已经成了生活本身,大伯也是在以生命去实践他所热爱的太极,以终身持久不懈的热情操练自己。他生活在太极体验当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成就属于他本人的天人合一。 成就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原因,必定有多方面的合力才可以,个人、家庭、社会的因缘和合。大伯一直督促我读书,读《易经》、读《陈氏太极拳图说》、读国学,开卷有益,不定那句话就悟了。就是因为这些,我在大伯和家人以及众位同门的鼓励下勇敢的走上了拜师会,拜师于不光是我的亲人同时是我师父的李树发先生,我也同时向师父承诺一定好好练拳,绝不敢辜负师父的期望,尽己所能,和众位同门一起同心协力把陈氏太极拳小架这一古老又弥足珍贵的拳种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4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