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起源于“奇点” 唐朝孔颖达认为:“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北宋张载说:“一物而两体者,太极之谓欤!”“一物两体者,气也。……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其究一而已。” 王安石则进一步认为:“太极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者。” 宋杨万里则把太极看成阴、阳未分的元气,认为太极与阴、阳合二为一。 明清的王夫之又从实体与属性相统一的角度解释太极,他认为太极是元气,即阴、阳浑沦未分之气,并提出”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是太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太极与阴阳是体用关系,两者互相包涵。阴、阳又为太极图所固有,但太极又非孤立于阴、阳之上,正因为如此,太极才能由它自身演化出万物。 现代许多易学家对太极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众多学说中,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学说的论述中对太极的含义说得更为清晰: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它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并由“奇点”分化发展出宇宙万物。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宇宙之间,在空间、时间和时空上都存在着泛对称性。凡是泛对称的对立部位的物质组成、重演程度、感应程度等等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另方面,在潜信息上,子系统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信息上,子系统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从古今学者对太极的解释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个“奇点”亦即“太极”孕育分化发展出来的,而这万事万物又同时包含着“太极”的自身缩影。 二、“太极”是由虚实、动静、聚散等矛盾构成的统一体。“太极”与万事万物的关系是体与用,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 三、“太极”即气,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也就是宇宙万物一聚一散,相互转换的源点。 二、理解和运用“太极” 既然世界上万事万物都起源于“太极”且在万事万物中又同时包含着“太极”,于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必将是统存于全息统一运动场中。因此,我们就可以循着这个有规律的“太极场”揭开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 时间上:白天黑夜之间有“太极”,春夏秋冬季节上有“太极”。 空间上:地域之间有“太极”、东西南北方向上有“太极”…… 时空上:阴、阳有“太极”,生死有“太极”…… 于是时间、空间、时空……又组成相互交织的“太极”…… 因此,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风马牛不相及的无序事物,本质上却运行在“太极”为起源的聚散有序循环之中。 这就构成了以“太极”为核心的自然大规律。 老子《道德经》曰:“天下万事生于有,有生于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王弼《老子注》云:“凡有皆始于无,故无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这是“有”与“无”之间的“太极”。 《庄子、大宗师》的“入于不死不生”的悟彻解脱感,是他理解了生与死的“太极”。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描述事物发展形态的“太极”中和状态;哲学界“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是“太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 我国的中医学是根据阴、阳、“太极”;表里、虚实、寒热及人体器官的“太极”治病。 气功则是根据人体器官的“太极”、人体呼吸道气场的“太极”与大自然气磁场的“太极”感应发动。 风水学是依据人们生存的自然空间环境及人体自身气场的感应,亦即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的“太极”总结的学说。 中国易经八卦的推演原理,是根据人体自身的生命周期以及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太极”来推论人的生死祸福。 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1940年中国的刘子华根据银河系、太阳系各星体的方位上的“太极”,推算出太阳系有第十颗行星,叫“木王星”轰动了世界天文界。 17世纪,莱布尼兹从阴、阳(正、负)的“太极”,采用二进制发明了电子计算机。…… 综上可知,因为太极是生命万物起止原点,因此,理解和运用“太极”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根本。 三、以太极思维解析宇宙万物 《天地否》与《地天泰》是一组太极卦,世界一切事物均由二卦的极点互相转化,以至无穷。 [太极思维万物联想] 1.埃及金字塔是古人(或前一世文明人)按照太极原理建造。 2.百慕大三角海域是地球阴阳太极地域,也即是太极图上阴阳鱼的二个黑白点。 3.最具天才的人往往带有神经质:“白痴”中亦有惊世天才,最上乘的四柱八字与最下贱的四柱八字有惊人的相似。润下格出生在船上与出生在火炉旁;炎上格出生在北方和出生在南方,命运差别很大。因为他们都是处于聪明与愚蠢,好与坏,贵与贱,水与火,南与北的太极边缘。 4.先进与落后互为太极转化,古代中国文明发达,清朝以后逐渐落后,今后我们又必将转化再领先进。 5.周易学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但至文化革命期间为衰绝之地,进入了盛与衰的太极,83年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向兴旺。 6.随着新科技发展,探测微观世界的仪器不断更新,必将发现人脑,肚脐,心脏……等器官,存在太极图象缩影。 7.死里回生的人,经历了生与死的太极,阴、阳之间的太极,能感知常人不知的信息(临界信息)。 8.南北方互为太极,南辕北辙也可以到达目的地。 9.宇宙万物处处有太极,所以易学家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