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太极百问 查看内容

练习太极拳纠错50例

2014-8-1 09:55|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8517| 评论: 0

摘要: 1.僵 有刚无柔,筋骨未能松开,或因精神紧张,周身或局部僵硬,动作不协调,初学者之通病。 全身放松,从精神到肌体都要松下来,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两肩、两胯首先要松开,然后力求肘、腕、膝各个关节和肌肉 ...

25.拔根
[病症] 脚跟离地,气易上浮。
[防治] 时时注意气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虚。“如树扎根,如山在地”,“足稳则身不可摇。”特别要注意:向左发劲时,右脚易拔根,向右发劲时,左脚易拔根。坚持左发右塌,右发左塌的原则。瞻前顾后。

26.“喝风”
[病症] 脚掌外缘离地。
[防治] 时刻注意:五趾抓地,涌泉穴虚。其病因与防治方法同25条。

27.拧钻子
[病症] 脚乱动,抓不住地。根基不牢。有云:“拧钻子拔根,传授不真。”
[防治] 时刻注意气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虚。根治方法肩25条。

28.低头
[病症] 不懂“虚领顶劲”乃是太极拳之纲。“低头弯腰,传授不高”。开始练拳老师要求不严格,自己对自身动作又不放心,总是向下边看看而养成此毛病。杨澄浦云:“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一针见血。
[防治] 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头劲领不起则易倒塌”,“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根治此病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照着镜子打拳,目光注意镜子中自己动作之正误,则可避免低头、歪头、晃脑等病。

29.仰颏
[病症] 也是由于不懂“虚领顶劲”是太极拳之纲。
[防治] 虚领顶劲,百会穴上领,下颏里收,眼平视。见28条。

30.晃脑、歪脖
[病症] 也是由于不懂“虚领顶劲”是太极拳之纲,或由于颈部过活或过僵。
[防治] 见28条。

31.眼呆
[病症] 不知目之所向。
[防治] 眼看对方,顾视左右。“心一动眸子传之。”“眼不旁视,足证心不二用。”百拳之法,眼为先锋。意念一动,眼神先去。要在练好拳架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一招一式的用法(技击法),懂得此式敌人在何方位,我如何接应,如何发放,眼神则之所向。

32.怒目
33.张口
34.吐舌
35.绷嘴
36.努嘴
37.皱眉
[病症] 以上32至37条均系精神紧张之病
[防治]精神放松,神态端庄而自然,从容不迫,外示安逸,泰然自若,“静运莫慌”。

38.胸闷
[病症] 憋气、气闷、呼吸不顺遂,气上浮,或闭口运气发劲,皆因不懂真气运行之法。
[防治]呼吸顺其自然,采腹式呼吸,注重呼气,气沉丹田。“胸要含蓄,气降丹田,无留横气于上。”“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

39.手颤
[病症] 或是由于紧张;或是由于腰劲出不来而故意追求梢节弹抖劲。
[防治]放松,掤劲不丢,注意劲起脚跟,行之于腿,主宰于腰,最后形之于手,节节贯串,从根节到梢节,贯通一气。不可只注意手上的气力。气既要灌到指梢,又要根梢统一,不可两橛,做到节节都从要中发,周身一家。

40.单摆浮搁
[病症] 局部肢体动作上下左右内外互不协调,互不相随,不以腰为主宰带动全身,而是手动腰不动,或腿动手不动,不是周身一家。
[防治]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做到周身一家。丹田带动,腰为主宰,发力点、支撑点、枢纽和发力点行程一个螺旋式的整体。即使某个梢节一动,也要走胸腰。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体现太极拳动作的整体性。

41.前俯后仰
[病症] 身法不正。
[防治]顶劲领起,以腰脊为中轴,做到中正而安舒。

42.左右歪斜
[病症] 身法不正。
[防治]尾闾中正。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右发左塌,左发右塌,身法中正,八面支撑。

43.忽高忽低
[病症] 忽而立起来,忽而特别低。尤其是提腿、动步动作时身躯忽高上纵,沉合之动作又忽而过于低下。起伏过大。
[防治]陈式太极拳本来允许升沉,波浪式运行,但不能忽而过高,忽而过低,尤其倒卷肱、运手、斜行等式,更要注意避免忽高忽低,而升中有沉(重心、裆部)、沉中有升(顶劲不丢,或左升右沉,如金鸡独立等式)。

44.双重
[病症] 分不清虚实。
[防治]上下左右虚实互换,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虚。凡手下采、下按的一侧,其下方的腿必虚,但是左手向前上发劲,左足(前足)可以是实。这与那种机械虚实论不同。

45.断续
[病症] 动作不连贯,劲断、意断、动作断,中间停顿,不能一气呵成。
[防治]连绵不断,劲断意不断,着着贯串,势势相承,绝无间断。“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每势将成,迹似停,气却不停,必待内劲徐徐运到十分充足,下势之机跃跃欲动,方能上势与下势打通,中无隔阂,一气流行。”另外,发劲之后一定要注意有个接劲,否则也是断劲。

46.凹凸
[病症] 圈弧不圆,气势不饱满,为凹。动作越出方圆为凸。
[防治] 触处成圆,内气鼓荡,外形饱满,无过不及。

47.缺陷
[病症] 动作丢缺,缠丝劲丢缺,内劲丢缺,也为缺陷。
[防治]要做到快而不丢,不丢动作,不丢缠丝劲,不丢折叠劲。特别是二路拳速度快,更要注意做到快而不丢。另外,还有些人打拳不知道调整步型,不知道扣脚,也是一种缺陷。

48.不到位
[病症] 拳势运行中,往往有三个不到位之病,即:动作不到位,内劲不到位,眼神不到位,就慌忙于做下个动作。
[防治]每个动作都要严格认真,做到三个到位,动作做到家,内劲贯到梢节,眼神知其所向。精、气、神要随每个动作到位。

49.扛重心
[病症] 倒换重心时,不懂裆走下弧,而是把重心直线扛过来。
[防治]重心虚实变换裆走下弧,也就是让倒换重心时,先松胯,裆部走“锅底型”,以便动中求中定,动中求稳,做到随遇平衡,稳定平衡。

50.神驰(心散)
[病症] 精神不集中,心静不下来,或神态锋芒外露,或打拳中思想开小差,边打边说话,皆不合此拳之要旨。心散也是打拳之大病。
[防治]“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洗心涤虑,壹志凝神,专注于拳,以意运气,以气催形,动中寓静,打拳时只有专心致志才能使大脑得到调整,此乃太极拳最可贵之处。 
12
12

点赞
18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0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