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讲高手在民间,于是在民间遍访高手。后来听说一场擂台赛下来,民间拳师全部落败,而专业散打队的小青年无人匹敌,于是开始对所谓的民间高手产生怀疑。 我研究古往今来的高手群体,意外发现,真正的高手大多不在民间,而是在专业的培训机构 。如宋朝的禁军,相扑馆,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厂,清朝的王府和步库营,神机营以及少林寺和武当山,峨眉山等皇家有习武传统的寺院和道观。 武术发展成熟的阶段是在宋朝以后。擅长武艺的都是从军队中退役的将军,他们的武艺都是在战场中训练而成,上了战场要保命,要杀敌,如果武艺差了,力气消了,反应慢了,就回不来了。 现代人很多青年人羡慕武术高手的功夫,殊不知要成为一个高手是非常之艰难的事情,因为不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能够解决的。可以说,在古代和现代要成为一个高手的环境是一样的。不具备相当的硬件条件和自身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成为高手,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点大部分练武的人都具备,毋庸多言。 其二,要有家庭的经济支持, 第一种类型是:以前很多人练武是得不到家庭的支持的,于是索性出家,在练武的寺庙道观里安心习武。如张三丰、卢俊义、武松之类;而在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家庭是不可能的,现在也一样。 第二种是家里有相当的财力,能够聘请专业武术师傅上门家教,管吃住外带红包和聘金。古代像水浒中描述的史进、曾家五虎、祝家三杰;这一点目前很少有了。像孙禄堂、杜心武、李雅轩、马虹、张志俊等大家比较熟悉的高手就是这样学到真功夫成功的; 第三种情况是传承其祖传武功,如陈家沟的陈氏太极,赵堡的和氏太极、天津静海的霍家迷踪,沧州的吴钟八极,郭家的劈挂通臂、南少林的方世玉、黄飞鸿等所学的武功都是世代传习,经过几百年的总结和家庭的传承而成。这些家族的孩子一出生就具备了成为高手的硬件条件。 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成为高手,必须要在一家专业培训机构里呆上十年以上,就是靠投师访友,拜专业师傅而得到真传。如形意李洛能、郭云深、孙禄堂;太极杨露禅、吴图南、李和生、林墨根;少林释德根、许世友;八卦董海川、程廷华、尹福;咏春叶问、李小龙。这种情况是靠自己的工薪条件去维持生存,事师如父,以得到真传。据说李雅轩为了跟上杨澄甫学太极拳,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变卖。这样的精神就决定了他一定是高手。现代民间的青年人大多没有祖传武功,家里也没有相当的经济条件,除了凭借一股爱好坚持习武,但是如果没有事师如父的信仰,是不可能在武术上面有发展的。 普通人要成为高手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考入专业培训机构。如成为国家省市专业武术队成员,考入体育学院武术专业,靠国家来提供给自己学武的硬件条件。如果是退休社保人员,同样也具备了硬件,只要能够拜到名师,加上自己努力,成为高手也只是时间问题。 业余学武的人要成为专业人员,就要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练武,拳练万遍 ,神气活现。 要成为高手,还必须避开以下人群: 因为以下12种人群是在武术领域没有发展的人群,是武术家最讨厌的人群。 1,凡事杂念多,贪欲重,会算计,精打细算的人成不了高手; 2,学武先问学费多少的人成不了高手,这种人把武术当成商品;所以这种人我从来不搭理; 3,喜欢和人争论的人成不了高手; 4,喜欢抱怨的人成不了高手; 5,在人群里搬弄是非的人; 6,打小报告的人; 7,不守承诺的人; 8,不拜师喜欢偷学的人; 9,不相信传承而相信自学成才的人; 10,说的比做的多的人; 11,想的多练的少的人; 12 ,疑心重的人。 总之,习武必须要有硬件条件,相当的财力和物质基础。要成为高手就必须在专业训练机构里磨练,靠自己瞎摸,自学成才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高手的培养,凝聚了师傅,队友,家庭和行业界的付出,培养一个高手所需的综合成本不亚于培养一个宇航员。 其实不光学武术是需要这些条件,学习其他艺术也一样。武术和艺术都是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 领域。没有物质基础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有人学武只是满足于健身需求,就用不着以上的条件了。他可以去公园参加锻炼,还有很多免费的。通过锻炼获得武术的最初层次--健身,也不错,呵呵呵。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