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太极拳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修身养性,广受人们喜爱。今天,让我们跟随山东永年杨氏太极拳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兼总教练陈翠萍学习一下如何拜师学艺,如何更加科学地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如何入门,拜师又有什么讲究?
陈翠萍:学习太极拳一定要找一个“明”师,他不一定有多大的名气,但是一定要明白太极拳拳理,是一个明白的老师。跟随老师踏实学习,苦练经年,必会入门。拳经上说:“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两条路相辅相成。学习太极拳不是靠看光盘和读书自学就能学会的,就能学准确的,一定要有师父的言传身教,口传亲授,手把手地教才能入门。关于学习的“程序”,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讲,先练拳架,次练推手,再次学习器械。
关于“拜师”一事,要通过师生互相的了解后才可以的。师父从人品、学拳悟性等方面考验学生,满意后方可允诺收入门下;作为徒弟,也要从德、艺两方面了解老师,确实钦佩老师,愿意跟随其学习。双方都满意方可拜师入门。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他们的风格有哪些不同,如何选择?
陈翠萍:我只学了杨氏太极拳,其他流派的拳没有接触过,不敢乱讲。我师父的书上写,“杨澄甫宗师的定型拳架气势浑厚、舒展大方、立身中正、松活圆满、绵绵不断、轻灵沉稳的风格和特点。”这就是杨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其实,各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很好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喜好。
每天练习多长时间最好,练习次数多少为宜?
陈翠萍:杨澄甫宗师的《练习谈》上写:“练习时间,每天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现在,人们的工作都很繁忙,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我个人认为,要天天练习,八十五式太极拳打一遍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每天至少也要练两遍八十五式。第一遍只能算是热热身,第二遍才能找到感觉,健身效果更好。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多练一两遍更好,长功夫更快。
孩子练太极几岁起最好?
陈翠萍:这一点我没有实践经验。如果从杨振基大师学拳经历来看,他是从六岁开始学拳的。他出自太极世家,家里的庭院就是练拳的场所,有习拳的氛围。我个人认为,小孩子学拳最小也得十岁左右吧,因为十岁左右的孩子智力发育比较完善,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了。当然,也要看孩子自身,如果孩子很喜欢,而且悟性很高,身体的协调性能够接受练习的要求,就可以学习。具体学拳年龄应该没有一定之规。
成人和孩子相比,学习上有什么区别?
陈翠萍: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学习太极拳都应该注重练习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要把韧带尽可能伸拉,使身体韧带更富有弹性,关节更加灵活。开始学动作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的一式一式的学准确,如每一个动作的脚摆在哪,手放在哪,眼往哪看等等,用心揣摩才是。套路的顺序掌握了,要刻苦多练习。当然以养生为目的不追求功夫的中老年人,可以适当每天练习一两遍套路就可以了。如若是青少年,想练出功夫,还是要更高的要求自己。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理论知识,领悟拳理。太极拳是文化拳,它包罗万象,不读书不悟拳理是肯定学不好太极拳的。正如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讲解;“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我们都要认真去学习的。
习练太极拳的大忌有哪些?
陈翠萍:练太极拳最忌不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学拳不认真,不用心,对老师所教不默识揣摩。套路学习了很多遍,最后只记着个大概,练拳只当是活动活动出点汗,这样的做法和想法是练不好的。还有的人比较聪明,师父讲的很快就能学会,贪多求快,拳、剑、刀在一两年的时间就很快都学完了,自以为学会了太极拳,就离开了老师,殊不知,差得很远呢。
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有膝关节损伤的情况,如何避免?
陈翠萍:正确习练太极拳是不伤膝盖的。但是,有的人由于拳练的方法不正确所以把膝盖扭伤了。比如:练拳只一味追求架势低,弓步时前膝超过脚尖使上身的重量全压在了膝盖上,使膝盖超负荷的承受重量,久之就会造成膝盖的损害;再一个原因是,脚手转换不能正确的用腰带动,而是错误的脚手自动,造成膝盖关节的骨节不对,发生了扭转;或者是实腿的脚尖和膝不在一个方向,就又会造成膝关节的扭转,长期这样错误的练拳就会伤到膝关节。杨家第四代传人杨振基宗师讲:“腰拉、腰转、腰脚手”说的就是要整体性的转。当然还有一点要给大家说明,初练拳时的疼痛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大师讲:“初学拳架时,不数日必觉两腿肌肉酸痛,一月之后又觉两膝关节疼痛,再后两肩发酸,学者不可骇异。此乃必经过之情形,亦正是名师指教得法处,可继续操练之,久之酸疼自愈。”
太极拳练习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陈翠萍:在饮食方面我师爷赵斌祖师是这样回答的:饮食须斟酌,平时不可过饱,练拳之前不可空腹,宜少量进餐。否则有头晕、心慌现象。总之以适时进补而利消化为佳。练拳之人,荤素皆宜,毋须挑剔,茶宜常饮,而烟酒最好戒除。
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
陈翠萍:太极十三势歌上写:“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每练拳时,如能做到排除杂念,专心习练,身型中正,动作规范,松顺自然,那么长期习练可悟太极内涵。太极拳能增强人的体质,疗病防病,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多人身患疾病,通过练拳恢复了健康。比如:杨澄甫的高徒郑曼青,因患肺结咳病身体极度虚弱,通过习练太极拳,不但把病治好,还成为一代太极宗师。我的恩师扎西先生,三十多岁因患恶性肺肿瘤,切去两叶肺,也是练太极拳获得了健康,现已八十多岁高龄,还在不辞辛苦到处奔波教拳,普及太极拳,传承着太极文化,造福大众。
太极拳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因其拳理融合了中华古老的哲学思想,所以说在习拳、悟拳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受到陶冶,使人的性情发生改变,能够遇事不躁,心胸豁达,淡泊宁静。我想有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吧。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