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互动交流 武林杂谈 查看内容

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的之根

2009-5-24 09:1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816| 评论: 0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与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积染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诞生、成长而成熟。武术一直是遵循着技击格斗和套路演练及功法三种运动形式向前发展。传统武术可以归纳为“世代相传,具有技击特点的社会因素,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格斗技法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互相变化规律,单个动作组合或组成套路练习,在一定的条件下,遵照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多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传统武术的价值功能
    首先是传统武术的个体功能,通过习武练功,能祛病疗疾,延年益寿.强身自卫,增智开慧,磨炼意志,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二是社会功能,练武术对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选择到适合个人练习的项目,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好项目。学习武术,可以服务千生产劳动、工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人的品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学一点武术.增强自我防卫的能力,通过练武,内外合一,形神兼修.元气充足,精神旺盛,显示一种阳刚之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尊心。武术也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交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第三是文化功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受中华民族“炎黄”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及“兵家”文化等的影响。真正构成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还是一人体攻防的格斗术。即使武术发展到当今高、难、美、新的竞技套路及散打或功力较量等多种形式,其本质特征——攻防格斗是永远发展的本源。失去了它的本源即失去了武术文化的功能。武,术文化的届性,为武术精神,正因为武术的文化属性与请多价值功能.武术才富于很强的生命活力.才能世代相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热爱。
 二、现代武术与传统武术一脉相承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武术得到了大力的弘扬与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扬弃”,基本上完成了它的社会转型。现代武术的发展首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从理论科学化、流派特色化、技术规范化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系统研究挖掘整理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特点突出.自成体系”的拳、械功法套路几百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门派仍湮没在民间.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挖掘整理。
    现代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的。历史记载.许多武术老前辈在“知天命”之年后著书立说,继承传统武术,发展创新现代武术。
    孙禄堂(1860--1932).少时曾拜李奎恒为师,习文兼学形意拳,后拜程廷华为师学习八卦掌,后又遇李亦畬之徒郝为真,尽得其所传太极拳技,晚年把八卦、形意、太极三门内家拳术融会贯通,创“开合活步太极拳”,即“孙式太极拳”,著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等著作。  
  吴鉴泉(1870一1942),幼秉家学,增益修订,功夫精纯,形成吴式太极拳流派。l935年设鉴泉太极拳社。有弟子吴图南(1885—1988,著有《国术概论》、《内家太极拳》、《太极剑》等,其女儿吴英华秉承家学,著有《吴式太极拳详解》。
  杨澄甫(1883--1936),杨式太极拳架定型者,杨禄禅之孙,杨健侯之子。幼时不喜拳技,年将弱冠,始承家传拳术,悟性极高,改进并定型祖传拳术架子,著有《杨式太极拳》、《太极拳体用全书》,《太极刀》等。
    温敬铭(l905—1985),武术教授,幼年习武,初从同里贾魁,贾俊峰启蒙,继拜罗大枪为师,精于绵拳、八极拳、铐手翻子,大枪术、散手等,曾多次参与散打规则制定工作,并开展散打试验。著有《短兵术》、《铐手翻子》、《六合大枪》等。
    蔡龙云,自幼随父习武,擅长华拳、少林拳、太极拳和形意拳,曾于l943年、l946年在上海先后击败外国拳师,著有《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华拳》一、二、三、四、五路)等。现在还为武术的发展创新发挥余热,、做出贡献。    上述几位武术家代表着武术老前辈们继承发展更新传统武术,为现代武术的革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武术专家或教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整理,编写武术教材。把在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按照内容简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要求,编制《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太极推手》,1962年,人民体育出版社汇编成《太极拳运动》一书出版。

[page]


    1961年,根据传统武术的基本特点编辑出版了体育学院本科武术讲义《武术竞赛规定套路》,以及1978年,l983年又在此基础上对原教材的内容作了较大的删改,更新,补充。
     l989年,国内外武术运动蓬勃开展,各种形式的武术竞赛活动开展频繁,迫切需要规范化的竞赛套路。为此,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了国内著名的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编制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及陈、杨、吴、孙太极拳竞赛套路,作为国内外武术比赛项目,也是l990年亚运会武术比赛内容。
  综上所述,套路不管是教学或竞赛,都保留了传统拳术的原貌风格特点,也反映了当今武术的技术水平,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吸取了前人技术精华,参阅了大量文献,并注重了它的传统性、科学性、适应性、竞赛性、规范性等,以致其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风格突出,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能较全面地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盼,同时由于其动作数量,组别、时间、器械要求均符合竞赛规则要求,适应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赛,提高技术水平,克服了传统武术套路里的动作不均衡、不全面等缺点。
     从近百年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历史,特别是从武术老前辈的著述文献中看到,传统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它形成于历史,又深刻地影响着现在和未来。故此,武术实质上无传统、现代之分。五十年前创编的规定套路《武当剑》里就有“反格带腰”“凤凰觅窝”“白蛇吐信”等二十余势。那就是说“传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去的“现代”就是当今的“传统”。五十年前的甲组规定拳、规定剑等创编套路,早已成为当今武术比赛中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而今天的现代武术套路,即亚运会的比赛套路必将成为明天的“传统武术套路”。有人、呼吁“传统武术”回归,难道张三丰创的太极拳能回归玛?杨禄禅从陈长兴学的“太极拳”能回归吗?真的回归了,那就是倒退回复了。“传统’要在继承中发展更新。
    中华武术发展也不必搞得太庞杂,也不必要分什么“传统”“‘现代”,更不要今天创个“木兰拳”,明天来个“太极操”,后天翻个“天罡剑”.....不要使习武爱好者无所适从。武术没有挤进北京奥运会竞赛项目,人们无不感到遗憾吧!韩国跆拳道占领我国太小城镇,我们无不感到悲哀吧!主要原因是我们把武术搞得太复杂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中华武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应该沿着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内涵,以技击为灵魂,强身健体为宗旨,陶冶情操,娱乐观赏为综合体去继承、发展、更新。让武术这棵大树,千枝万叶,生机勃勃。


 

9

点赞
9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