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讨论一下纯粹内家发力的代表人物郭云深。 郭云深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半步崩拳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一路拳法,大概是形意拳五行拳里面练习要点最少的一路了: 半步崩拳的动作以“三体式”站立,左脚左拳在前,右脚在后,右拳置于右肋旁,虎口向右。进步时,左脚向前蹚而进,右脚随之跟步;同时右拳内拧向前打出,虎口向上;左拳在两拳相交时收回,虎口向左,置于左肋旁。如此两脚一趟一蹬,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拳一出一入,接连不断,势如连昧箭,在打崩拳时,出左拳为顺步崩拳,出右拳为拗步崩拳。 但是,这路最简单的跟步冲拳,在郭云深的手上施展开来,成为一代传奇,最常见的描述是: “莫樱其锋,当者必飞丈外 ”。 这里也包括了‘掌力将碗口粗的白蜡杆一格即断’的“鬼八卦”焦洛夫,三战皆飞 。
郭云深还有两个方面的武学能力表现,一个是动作快,电光石火,人动拳到;一个是反应敏捷,‘不管对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结合上他的爆发力极强的崩拳,很是风光,堪称一代大家。
郭的半步崩拳,纯粹以爆发力取胜,不管你的体重,防御能力,是否练过铁布衫等等,一律一拳击飞,还有,郭的崩拳已经到了只要接触一点点,就可以击飞壮汉的地步,这个爆发力已经超过李小龙很多了,属于典型的以内家功力取胜。
郭云深的内力训练方式,基本上是形意拳的最基本训练方式,和现代体育系统的爆发力训练完全两个路数,可以说,所有中国内家功夫训练体系都和现代体育的训练体系截然相反。
现代体育训练系统当中,对爆发力的训练强调大重量,少次数,长恢复周期,铅球和举重运动员都是这个训练方法,并不进行高强度的耐力训练,我在上海源深运动中心见过一次国家田径队的一个铅球牛人训练,作半蹲,杠铃已经被压得非常的弯了,重量在四百公斤左右,只作三四次,然后就休息三五分钟,那厮整个力量训练过程中,每组间歇都很长,用的重量都极大。
现代训练体系认为,高强度耐力训练对爆发力有损害,这个是典型的外家训练方式 。
而郭云深的训练体系,完全没有重量训练,按照现代训练标准看来,郭云深的训练体系是一个完全耐力性的训练体系:
“郭云深自幼嗜武如命,起初虽遍投武师,行走坐卧无不用功。能然先生待客会友时,众徒均可得闲稍歇,唯郭云深恭谨侍奉不离师之左右,能然先生与友长谈时,郭云深则站定三体式,立于师之身后聆听,任攀谈良久而终无倦色。能然先生常外出访友,坐骑是一匹脚力极健的大青驴,郭云深每逢师出即在后以崩拳紧紧跟随。能然师甚为感动,乃定郭云深为衣钵弟子,悉数相授平生拳法之所得,郭云深更寒暑不易,朝夕苦练,仅崩拳每日必操万遍”。每日万遍,这个运动量基本上超过跑个一万米了,那么,是什么因素让郭云深练出来如此之强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呢?按照现代科学训练体系的方法分析,郭云深应该被训练成一个纯粹的长跑运动员才对呀?
[page] 这个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
前面讨论了内力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表现,下面逐步进入内家功夫的全面探讨,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问题上面讨论,引用的内家功夫练习方式主要采用形意和太极。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是纯粹的次数的积累的话,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内家高手最终形成了恐怖的战力,而绝大多数练习内家的选手甚至于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壮汉比较的战力?
内力的训练方式有什么根本性要点或者说共性?
内力的发力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
内力和绝对力量的关系 内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内力训练是否存在极限? 内力的生物穿透性 好了,可以说大概开了个头,这些问题讨论完再接着讨论‘料敌机先’的终极境界,最后讨论内家功夫和佛道追求的关系,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对武学境界的总体描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