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寿川

[原创]推手初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静态了,大家讨论起来才好。
发表于 2005-7-8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川老师:我不懂推手,但是很喜欢您的帖子。您是否练杨式?不知在练拳架方面,您可曾写有心得体会?若有时间,望多指导一下像我这样的初学。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轮穿水:

老师不敢当,我还从未教过人,都是在向别人学习,现在也还在不断学习,不断思悟。练拳虽有些年头了,但进境缓慢,只是有幸见了些好的老师,好几位10年前就已经做古了。我是练杨家功夫的,启蒙老师姓刘,是董英杰先生的学生。推手启蒙老师姓文,是吴鉴全先生的亲传。以后指导过我的老师很多,有微明先生的致柔拳社的学员李老师,杨守中的再传学生英国的陈泽强,郝少如先生的学生李老师……5月份刚刚向杨振铎、董茉莉和其他几位老师请益。我是做新闻工作的,不是武者。习拳的体会也有,很初级的。“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不会唱戏,先学会欣赏,有了识别真东西的眼力,以后遇见好老师就不会错过,不出名的不见得不好,因为很多老师对此也只是爱好,他有别的职业。大家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1篇,见笑了,方家指正。

猴子斗虎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可见老虎比猴子应当是凶猛100倍,从我们的常理来看似乎猴子们见了老虎当作鸟兽散的。可是在年初的某日,我在电视《神奇的地球》某集当中看到了一段节目却改变了我的“常识”。

节目是一段记录片,两只老虎闯进了一只猴子的领地,猴子不愿意,于是和两只老虎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战斗并不激烈,但很精彩,仅几分钟,一只小猴子竟然把两只大老虎打跑了!老虎在树下,猴子用尾巴倒吊在树上,缓缓地降下,照着老虎的脑袋“啪”的一拍,老虎“蹭”的蹿起,用爪去扑,猴子身子一弹,几乎与老虎同步,缩了上去。老虎刚刚落地,猴子“啪”又是一下,老虎又蹿起,又是扑空。猴子翻起,蹦到另一树枝上,如法降下,揪住老虎的尾巴,老虎转身回扑,猴子又蹿到前头。如此反复,老虎只有挨打的份儿,连猴子摸都摸不着,最后两只老虎只好气急而走!

你看这是多么精彩的一场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智胜蛮的“武术”比赛,老虎如此凶猛,二打一竟还斗不过一只猴子!难怪吴老先生要把孙悟空的形象搞成一只猴子呢!也难怪人们给武圣孙禄堂送的外号叫做“活猴孙”呢。

郭云深说:“别想你打我,摸着我的袖子都难!”

精武会创始人陈公哲在《精武会50年》一书中论到武术之刚柔时说:“刀剑以斩刺为能,少林有‘刀不碰刀’之诀。刀剑硬器也,本可以格斗,偏不有刚者,以柔进为上。最妙之对手刀,以不做砰砰之声为妙,用械至此,以臻上乘,太极派之刀剑舞法与少林无异。”

李雅轩认为太极拳最高的境界应当是追求虚无,他说:“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练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又说:“在平素练功时,首要在修养神经,养其虚灵为主。”

徐致一说,太极拳练到最后主要是求虚静。

《太极拳行工心解》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可见轻灵是太极拳的总纲,而虚无则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的散手可以分成三重境界:磕磕碰碰、沾连粘随、如影如响。如影如响,也就是老论上所说的“西山悬磬”,即禅家所讲“如镜中飞燕”,“随来随应,随应随忘,以前不思,过后不忆,当前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所谓:我无欲而心自定,心定而性自定。练性之功莫此为最。”(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卷五》)你看磬悬在那里,你敲我响,你敲过,我还是我。堂前的镜子,燕子飞来,影子立显,燕子飞过,痕迹不留。

其实,但凡武学造诣达到了一定高度,英雄所见基本相同。郑曼青老前辈也说“动似水,静似镜。”水,柔而无形,坚定而不争,能散能聚,均匀沉重,一动无有不动,愤怒起来波涛汹涌,无坚不摧。水,是最能体现“道”的一种物质,老子赞道:“上善若水。”水也是最能体现太极拳理的物质。这点要好好思悟。“静似镜”就是如影如响。

明白了大的方向,自然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太极拳是纯正的太极拳,是我们应当孜孜以求的太极拳。张义敬讲的好,“太极拳只有两派,一派对了,一派错了。”李雅轩也说,“近来之练太极拳功夫者,百分之九十九弄不对。”

要练好太极功夫,首先要明白前进的方向,否则不如去练散打、跆拳道来的直接。若你还不信柔能克刚,再读读本文的前两段,仔细体会猴子的功夫,那才是太极拳的高境界呢!

寿川

2004/4/28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azhesufu在2005-7-8 19:42:17的发言:
小地方找不到老师,我自己看着书瞎学的
看书学拳的经历我也有,那时更惨,连录象都没有,以后才知道那时完全是练走型了。初学最好要有老师,1手1手架子摆正,“骨节要对,骨节不对则无力”,手脚的位置要准,从轻、慢入手,逐步添加别的要领,追求质量,不要图快。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月轮穿水在2005-7-8 16:50:07的发言:
寿川老师:我不懂推手,但是很喜欢您的帖子。您是否练杨式?不知在练拳架方面,您可曾写有心得体会?若有时间,望多指导一下像我这样的初学。谢谢!


拳架的练习非常重要,太极拳全部的功夫都在架子里。练架子一个阶段和一个阶段所重点体会的要领有所不同,要以老论为本。虽和老师在学,但拳架的标准应以杨澄甫、吴鉴泉诸前辈为准。先辈的拳架体现了他们毕生对拳理的理解,在拳上所达到的造诣。拳架要掰开揉碎去练,1手1手用功,在推手、散手中去检验,反过来再用功,用功一日,技精一日。


节录一段我的文章《真传》,看先辈是怎么用功吧。


吴鉴泉有一个亲戚,当时是个大学生,好数学和绘图,每次吴鉴泉和王茂斋研究拳的时候他都在一旁观看,有时他会叫他们停下来,把他们的定势绘成图然后用三角尺进行测量和计算,并从力学上提出改进的意见。徐致一则是用力学来研究推手。吴图南更是把整套拳架拍成了X光片,研究骨骼与拳架的关系。杨禹亭则用八方线和脚规范了拳的动作、幅度和方位。这种运用科学理论来研究拳的现象,在各派当中吴派为仅见。

发表于 2005-7-10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碰上明师老师的几率很低!

当你觉得自己的老师是好老师的时候,说不准在就是弯路.特别是第一个老师,每个学生都第一次接触道太极拳,往往被老师的各种莫名其妙的功夫所迷惑,比如特别能打, 特能擒拿, 冠军头衔, 理论滔滔不绝等等.以为找到了好老师. 而且即使以后见到真的老师也是一叶障目,用原来老师的模式去套.  甚至成为这样的老师的帮闲.  

寿川先生所说的不错. 方向是第一位的. 好的老师重要,但是难找.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起我初学推手,颇有些趣味,或许对初学入门的朋友有些启发。

起初我去学推手,老师也是先教我单手平圆划圆圈,就象大多数学者一样。我试了试,感觉没有趣味,也不知为什么要练这个,于是向老师提出,老师说:“好吧,我教你一个有趣的游戏。我站在这里,你来推我,随你愿意,快也好,慢也好,怎么都成,我不进攻,不动手,只要我任何一只脚一动就算你赢。”我说:“好啊,这还不容易!”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我拉开架势,双手一齐用力,谁知竟象推到了米袋子上,老师竟然纹丝没动!我心中纳闷,于是再次用力,却象推到了皮囊上,被弹了回来。一连试了很多回,有时则从老师体侧滑出去,有时干脆扑了空,象夜间下楼梯时一脚踩空。哈,这下我的兴趣真的来了,我觉得老师的身体太奇妙了。老师说:“你再去推其他人试试,每个人身上的味道都不一样。”

那时我们一起学推手的人很多,老的小的都有,我人缘较好,大家也都乐于叫我试验。于是我一连几个月都在做这项游戏,老师也因材施教,没有强迫我去先学单推手。学生中除了一两个我推起来有些费劲,绝大多数我还都可以推得动。但每个人身上的味道确实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人推起来很轻,有的人推起来很重,有的人推起来象木版,硬而单薄,有的人推起来象麻包,沉而厚重,有的人身上象一整块,有的人身上象几块……老师经常问我的体会和感悟,时不时给我一些指点,老师说:“推人的时候你先在他身上轻轻用点力去探,摸着硬点你就可以用力了。”我去一试果然,慢慢的我推动人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原来需要推好多下才可以成功的,现在只须一下了。我发现凡是柔的难推一些,硬的则好推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