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1篇,方家一笑,多指正。
推手初步
尝见公园里有人推手,胳膊撑得甭儿圆,用着吃奶的力气,更有甚者,脸红矣,脖子粗矣。其中稍有些擒拿、懂得直来横拨之技巧者,即是高手,手法熟练者,更是游刃有余。作者曾见到某位颇有名气的推手专家,号称40年无敌手,亦是这个味,还教了上千号的徒弟,真奇谈也。
太极拳其实不难,难在明师难觅,太极拳到底是个什么味,什么是化劲、什么是掤劲?松柔了怎么还能打人?后发怎么会先至?没有明师给你指路,或者有机会在明师身上感受一下,理解起来的确有些困难。即便如此,有兴趣学推手的学者也不可乱拜师傅,不要认为打赢了是大爷,你打不过他他就有资格做你师傅,泰森你也打不过,你能跟他学推手吗?
打拳打个理,所谓明师是拳理清楚,味道纯正,能把你引到正确的太极拳道路上的人,不见得他的名气有多大,多么凶巴巴。否则,路走错了,即便是以后遇见杨澄甫也没法再教你了。
真正的太极拳明师身上是柔的,是空的,是个影子,你看漂在水上的气球,你用拳去把它打破,泰森都难,这就是化劲,这就是轻灵;当明师堵你的劲的时候,就象你自己用双手使劲推墙的感觉,记住这个滋味,以后碰到这样的明师不要错过了。
杨澄甫说:“世间练太极拳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疾干脆毫不费力。被跌者但觉一动,而并不觉痛,已跌于丈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两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拳也。若用大力按人、推人,虽亦可以制人,将人打出,然自己终未免吃力,受者亦觉得甚痛,虽打出亦不能干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极拳能手,则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此乃真太极意也。”
推手初步,不是先去盘手转圈,而是思想上先做好准备,暂时做不到,但我练习的方向在哪里,这点先要有个基本的轮廓。
推手推什么?推手不是为了争胜负,对于动不动就想把人制一下,或红脖子粗脸的人可不与他做拳伴。推手推个理,不是斗力。
先学化,先学吃亏,对方来力,我用松柔之法给他找出路,过不去也不要顶、不要拨、不要抗,慢慢体会,看是哪里卡住了,在拳里找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去推高手,看他怎么化。永远记住,过不去在松柔上找原因,在拳架子上找原因,不要顶,顶可能能顶过去,那是对方拿的不是匕首,是匕首你还顶吗?千万不要先想着打人,从化入手,才是推手训练的正途,以后的成就才会大。两个人也可以互相推身上,练习化劲,一个人推,一个人化,不要动步,不要硬顶,想办法给来力寻找出路。有些造诣的,你这样推他会感觉象推棉花包,推着感觉越轻越软,还不能使对方动步,说明对方的太极拳水平越高。
当化劲有了体会,可以学堵,不见得这会儿学发劲。懂得了化,就懂得了堵,堵要堵住对方劲变动的方向,使其欲走不能,身体发僵。打与不打,只是看我愿意,打轻打重,均在我的掌握。
来让他摸不着实处,去让他找不着去处。
最后,再学发劲。这样看似迂缓,实是捷径。只要思想上先明确方向,暂时没有高明老师,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进步,不至离题太远。悟性好的依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武禹襄与陈清平研究月余返回故里,尝招乡中团练与其陪练,与其外甥李亦畲相互研究,两人的太极拳艺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武禹襄一个月能学到什么?关键是搞清了拳理。打拳打个理,推手推个理,只要拳理明白,功夫暂时不到,也不要紧。在推手中牢记不丢不顶,给对方的来力找出路,找不到出路,就在拳里去找、去悟,弄懂了化劲,其他的都容易理解,这样进步就快了。
2004/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