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975|回复: 11

针对《正宗吴式太极拳》谈一个历史实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7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宗吴式太极拳》一书的吴式太极拳简介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全佑的传人包括许宠厚(禹生)等。”可是,在看许宠厚写的《太极拳势图解》中,却是这样写的:

原文如下:

......其北派所传者,由王宗岳传河南蒋发,蒋发传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其人立身常中正不倚,形若木鸡,人因称之为“牌位先生”。子二人,悦耿信,曰纪信。时有杨露蝉先生福魁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闻其名,因与同里李伯魁共往师焉。初至时,同学者除二人外,皆陈姓,颇异视之。二人更相结纳,尽心研究,常彻夜不眠。牌位先生见杨之勤学,遂尽传其密。杨归,传其术遍乡里,俗称“软拳”,或曰“化拳”,因其能避制强硬之力也。嗣游京师,客诸府邸,清亲贵、王公、贝勒多从受业焉,旋为旗营武术教师。有子三,长曰  ,早亡;次曰钰,字班侯;三曰鉴,字健侯,  曰镜湖,皆获盛名。余从镜湖先生游有年,稔其家世:有子三人,长曰兆熊,字梦祥;仲名兆元,早亡;叔名兆清,字澄甫。班侯子一,名兆鹏,务农于乡里。

当露蝉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传者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旋从先生命,均拜班侯之门,称弟子云。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引者注:指体育研究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吴为全佑子、纪常与凌君为友)。

依据版本:《太极拳势图解》 出版时间:民国10年(西历1921年) 出版书局:京城印书局

从以上事实可以很容易看出:

1、许禹生的老师是杨健侯,而不是某正宗人士说的全佑;

2、不仅吴鉴泉,包括好多人都曾经与宋书铭有来往,说明太极拳的传授不止陈家沟一处;

3、许禹生与宋书铭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

4、许禹生的拳架是正宗的杨家传授,辈分要高于吴鉴泉。

5、现在还有人在歪曲太极拳的传授历史,包括在有明确文字记录以后。

发表于 2003-8-27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落空引进2003/08/27 12:43pm 发表的内容:
《正宗吴式太极拳》一书的吴式太极拳简介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全佑的传人包括许宠厚(禹生)等。”可是,在看许宠厚写的《太极拳势图解》中,却是这样写的:
原文如下:
......其北派所传者,由王宗岳传河南 ...


无聊的历史研究。正不正宗,不是在这种口舌之争中得到,中不中正是在练功中体现的
同志们呀,我痛心疾首,历史我们大概了解即可,不必为此在此争吵,争吵是犯了颠戒
的,或者说,争吵就是犯了顶,犯了双重,常常争吵,体内的气不得通畅,本来你我正
经八百练功(盘架子)、领会太极奥妙的的时间就少了,以掉过头来,在这里又在使劲
顶牛,太极功夫是时时刻刻修炼的,大家不可犯了颠戒,坏了太极味道!

发表于 2003-8-27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忘记,“全佑时期”是杨家拳,作为杨家拳传人,全佑教导许禹生完全是可能的。恩师有一,二个,老师可以有十来个也不稀奇。“许禹生与宋书铭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我同意这个看法。但许对宋也以老师事之。许多事情不能凭几句话就下定论。要了解当时的各种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发表于 2003-8-28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何足道2003/08/27 10:00pm 发表的内容:
不要忘记,“全佑时期”是杨家拳,作为杨家拳传人,全佑教导许禹生完全是可能的。恩师有一,二个,老师可以有十来个也不稀奇。“许禹生与宋书铭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我同意这个看法。但许对宋也以老师 ...

里面的几个用词是在故意模糊历史,例如“... ...完全可能的”、“但也许...”等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今天,我们如果还是用一种神话或者猜测的方式诠释历史,只会滑天下之大稽。还是尊重历史、尊重先人与前辈好,还是客观评价好,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天下人的尊重。为先人讳,而故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是高人,尤其是太极拳高手以中正求安舒所应表现出来的风度。

不过,“落空引进”兄的话简直是揭人家的短,虽然是达到了别人落空自己引进的太极拳境界(而且是原文照搬),但是仍然为本人之不欣赏也。

 楼主| 发表于 2003-8-28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不仅吴鉴泉,包括好多人都曾经与宋书铭有来往,说明太极拳的传授不止陈家沟一处;”

--------还应该加上一句:宋书铭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吴鉴泉,而是众多人士。

发表于 2003-8-28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的几个用词是在故意模糊历史,例如“... ...完全可能的”、“但也许...”等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今天,我们如果还是用一种神话或者猜测的方式诠释历史,只会滑天下之大稽。还是尊重历史、尊重先人与前辈好,还是客观评价好,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天下人的尊重。为先人讳,而故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是高人,尤其是太极拳高手以中正求安舒所应表现出来的风度。
不过,“落空引进”兄的话简直是揭人家的短,虽然是达到了别人落空自己引进的太极拳境界(而且是原文照搬),但是仍然为本人之不欣赏也。
“正与直”------于志均的末代徒孙:
“... ...完全可能的”是我的一种求证,随便别人相信或不相信。而马岳梁先生是见过许禹生他们一辈人的,肯定比你知道实际情况。反过来说,你有什么凭证能证明许禹生没有向全佑学过拳?说许禹生向全佑学过拳能算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吗?这种说法根本没有逻辑。至于“但也许...”我的文字中有吗?你瞧瞧清楚再说。
 楼主| 发表于 2003-8-29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佑是以杨班侯为师的(虽然也曾跟随杨禄禅学习过),而许禹生是拜杨健侯先生为师的,均为杨禄禅先生的徒孙,二人在拳术界是平辈,二人肯定有交往,但是将互相学习称为单方面的学习,未免有些夸大抬高自己。更何况,许禹生先生的记载中明确记述了自己的师承,在同样例如杨少侯(平辈)、吴鉴泉(下辈)等均在世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歪曲历史,除非是许禹生先生已经去世或者根本不认识字。

同样,你又有什么当时的文字记载(20世纪20年代),能证明许禹生向全佑学过拳?你最好想象清楚再说,不要试图以辩论代替起码的历史事实。

发表于 2003-8-29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可以说:你最好想象清楚再说。同样,你又有什么当时的文字记载(20世纪20年代),能证明许禹生没有向全佑学过拳?就算是平辈,为什么就不能教过拳?师兄教师弟的情况多得很哪!听说过小辈教长辈拳的吗?张达泉,论辈分是吴公仪的师叔,而他的吴式太极拳却是向吴公仪学的。马岳梁先生的“文字记载”为什么在你眼里就是假的?你拿得出许禹生没有向全佑学过拳的文字记载吗?
 楼主| 发表于 2003-8-30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尊者讳,也不至于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一概否认,只剩下雄辩?

杨班侯、杨健侯是兄弟二人,秉持家传,同获盛名,课徒极严,当不是泛泛之辈,所授弟子自然也同样不凡。而许禹生在北京开设武术学校,也是社会名流,一言一行都是身正为范。他没有必要撒谎,也没有必要杜撰自己的历史,所以后人撰写历史应该认真学习前人的风度。在历史记载明确的情况下,否认前人,尤其是直接当事人的历史记载,只能说明一点:二人当中必定有一个人在杜撰,而不是认真撰写。

拿不出相应历史资料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而是用猜测的观点来推测、类比,极力否定历史的记载,难道就不觉得可笑吗?我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在举出什么例证证明什么,只要证明许禹生是向什么人学的拳,本人又是谁的徒弟,就足以证明一切了,而且相信网上的人们也早就看出端倪了。

引用一句古人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人人尽可为师,我要说的是,包括许禹生先生在内(本人所习为许禹生先生一派所传),也包括《正宗吴式太极拳》的作者在内,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学过前者的拳,看过后者的书,只不过我所学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方面。

发表于 2003-8-30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禹生在北京开设武术学校,也是社会名流,一言一行都是身正为范。”------你看到过网上有介绍许禹生在20世纪30年代带了一个武术队访问日本和他在日本的一些丑闻吗?最好你到网上查看一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君子”!
   还有《正宗吴式太极拳》里的话你能说不是“历史记载”?马先生又有什么必要撒谎?是全佑的名声不够大,还需要靠许禹生来“提高”?真是胡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