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太极禅

太极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4-13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无所谓的拿起和放下,进和出,禅一直是在,无所不在。六祖说的禅不讲入定,我当时很难去理解,现在慢慢理解了。有入就有出,入一境出一境都非究竟。
发表于 2003-4-13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兄:<br> &nbsp; &nbsp;闻你放下太极拳,专修太极禅,喜。不受太极拳条条框框的约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机应变,乃真太极也。<br> &nbsp; &nbsp;原闻你所说专修的太极禅,其核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既有别于太极,又有别于禅?<br> &nbsp; &nbsp;希望你用你的大智慧,开创一个新的太极禅的新世界。<br> &nbsp; &nbsp;
 楼主| 发表于 2003-4-14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拳中有禅拳归一,太极拳中有武道不二。我在悟,在修,在证太极和禅的融和。<br>太极禅核心是什么?性命双修,无为无不为,无相无住无念,任运自然,自由自在。<br>太极禅修炼的方便而已,太极亦如此,但其归一是一样的,就是上面的核心。<br>我是以一种玩和耍的心态去练太极,没有什么大目标。太极和禅这个世界,已有先贤圣人为我们开示,我只是在这个世界里遨游。
发表于 2003-4-14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云桩在 2003/04/15 11:07am 编辑]<br><br><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太极禅</u>在 <em>2003/04/12 06:49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五云桩的有见地,慧剑有智慧,情爱画廊有情义,多谢几位朋友的指点。<br>我这一论调一出,我已料到会有不同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很好,诚心交流,大疑有大悟,相信我们会在交流中有所得。<br>我的放下太极拳,有好 ...<br></div>太极禅友愿意修禅,当然是您的自由选择,对此我不能作任何评价。<br>但对你的一些说法,我坦率地提一点意见,供参考。<br>郑曼青将杨氏作了简化号称郑子太极,有三十七式。“太极拳是心灵的修炼,而不是简单技击的拳。 ”是对的,这是通过习拳而入通哲之门的一个例子。<br>“大成拳的王乡斋宗师,把形意拳---革新为---意拳---终创----大成拳。”您所引用的过程不全面,王老创大成拳后若干年,他又加深认识,说:拳道无涯,何来大成之说?又将大成拳改名为意拳。到其老年,其徒请其在照片上题字,王老沉思良久,写道“心意六合拳”可见这位奇崛一生的人,最终回返质朴<br>李小龙先生的武学思想中有禅的影响,他认为拳禅合一,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武学的追求。<br>习拳求真事也,不可导于虚无。拳无拳之境是不断练习中自然得来,而不是伪果。<p>
发表于 2003-4-14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太极禅</u>在 <em>2003/04/13 12:42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qxss (转自太极爱好者论坛,请QXSS包涵)<br> &nbsp;<br> &nbsp;1.一间房子(王宫?民居?监狱?),不进去不知里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东西。进去出不来了,再好的房子也无异于监狱。放下了太极拳,是出来了,放不下禅,还是没出 ...<br></div>如果说禅,心中无房又何有进进出出?理道一通,拳禅同根。<br>
发表于 2003-4-14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心中无房,好。可谁的心中没有房子呢?恐怕更多的是在房中待久了,习惯了而不再知道是待在房子中吧。<br>2.要想作到心中无房的第一步,好像是要先找出那个房子,然后再拆了它。不过好好的房子拆了也挺可惜,留着也好,别囚禁于内就行了。<br>3.不是说禅。我不懂禅,没读过经书。只是经验中发现自己的思想、认识常被一些大家认同却似是而非的道理、观念遮蔽,而无法看清一些浅显事实,有感而发罢了。若由此而引发打机锋,不是我本意,请版主删去。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3-4-15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XSS:<br>你好!<br>在我的论坛,我不会删任何的帖子,放心自由的讨论吧!<br>
 楼主| 发表于 2003-4-15 1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五云桩的帖子看,你是有涵养,有见识,有见地,有实证体会的,我很乐意和这样的网友交流。<br>五云桩朋友,你留意到吗?郑曼青的是郑子太极,而不是了郑子太极拳。他的传人和爱好者大都说是在“耍太极”,我的修太极和他们不谋而暗合。我是放下太极拳,修太极,有形的架还在,只是心中无拳欲,无拳意。这好象喝茶,还是喝那茶,但你可以品茶,可以茶道,体会那宁静,那中和,那自在。可以茶禅,体会那本来的空灵,那平常中的超脱,默静中的任运自在。<br>大成拳已是一公认拳种,它的拳名是否如你说的被王老有改为“心意六合拳”,我不知道。但无论它的名如何,它的核心是禅拳合一的,而王老晚年把心思放在了养生。<br>李小龙是我崇拜的武术家,但偶像不是完美的。李小龙的死是一个迷。有说是他超常练功所至,虽然不能定论,但他的死多少与他只练不重养有干系。我臣服李小龙把禅的任运自如,无拘无束发挥到极致,但。。。也许李小龙活到今天,他的修为会趋于圆融,已是一代武道禅拳的大德。
 楼主| 发表于 2003-4-15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太极禅在 2003/04/26 10:00am 编辑]<br><br>“如果说禅,心中无房又何有进进出出?理道一通,拳禅同根。 ”<br>如果心中无拳,那就是禅拳合一了。而禅在心中,不是无,更应是心中有禅,禅遍一切行中,无所不在,所以无所谓进和出。站桩,打坐中,言入定,进入寂静的虚空,其实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一直在虚空里,人天本是一体的,分开来了是人我的妄心。本来在那里,何来进出?禅,如是,直指人心,直示本来。<p>
发表于 2003-4-15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禅朋友,您的意向我已知道了。<br>如同您所言,不同的人对茶会有不同的立场:农人产其物,商人计其利,品者尝其味,学者考其文化。但我要说的是,您可以研究茶文化,但必须清楚茶文化不是茶本身,它不可替代品茶。学武也是一样,研究或者参悟指导武术的太极,不能替代习拳,二者各有自身规律。您的心境可能会参悟到很深的地步,但您如不走武术的基本道路,恕我直言,您将不会练出真正的太极拳。这就是我说没有基础,没有高楼,的原因。当然修禅不在此列。<br>郑、王、李均习拳终生,并没有弃武修禅,只是禅为武用;您如武为禅用当然也是好的。<br>另外,六祖云:“菩提亦非树,明镜亦非台;无镜亦无树,何处染尘埃?”<br>心中亦无禅。<br>心在何处?一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