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太极禅

高手过招:陈式云手和杨式云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5-31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云手难到多少高手,唉!
发表于 2003-6-4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柔<br>松紧
发表于 2003-6-4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br>无<br>
发表于 2003-6-20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br>
发表于 2003-6-20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em14
发表于 2003-7-1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都一样 ,杨氏的螺旋逆缠做得晚一些,养生占了7分,只在转换时保留一些陈式的东西。陈式的逆缠早一些,手心冲外的阶段长一些,孙式的一上来就是手心冲外,是形意的防守方法,武士的和陈差不多。李式的比传统的杨式早一些逆缠,螺旋在手法上也更明显。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园中各个阶段做得轨迹
发表于 2003-7-5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没学过陈氏,但看过和请教过,而我学杨氏时,老师从来不讲缠丝/抽丝劲。<br>在下结合所学,所知,单从“形”而论,杨氏云手似有包含陈氏云手的变化在内(个人见解)<br>杨氏云手,手心向内,形以棚,可以迅速转臂化为手心向外而成陈氏云手,那么其缠丝/抽丝劲不就更能发挥出来吗?<br>杨氏此处改动,是否就是为能更好的做到大松大软,更好的发挥云手的作用呢?<br>在下学得甚劣,讲得十分浅陋,唯作“抛砖引玉”<br>见笑,见笑!
 楼主| 发表于 2003-7-6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都说出了新意,但深层真 如此吗?<br>请网友从太极起源,易经,意气劲上找
发表于 2003-7-6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练太极的,但看了楼上所有太极高手的帖子,我只能说一句.太极那些含糊笼统的理论太害人.<br>手心向外.我叫它拨手,拨手不是用手拨,手是架,用身子转去拨.手心向外便于加大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可以用手臂的圆型将对方直线的攻击拨开,便于自己重心离开对手.几何角度看时,自己手臂与肩背形成圆型,而对方的攻击成为圆外割线.<br>手心向内,虽然原理相似.但在转体中,加大的是向心力,便于自己的重心接近对手<br>各有所用,何必说那么玄的诗词,讲些似懂非懂的话.拳的基本是为实战服务的,所以任何的形都应从实战中找答案.只凭空想象劲是怎么出来的是不会明白拳劲真正的意义的.<br>至于拿不拿到手肘,手的各关节如腕肘肩形成一个圆,然家想拿你时,你这个圆可以如轮般整体转动的话,他自然就拿不住.什么无形无影拳,不过给自己名字上贴金子.<br>说那么多似有非有的话,看似玄妙,其实是不切实际.<br>中国武术从上个世纪就靠这些不切实际的话去支撑理论,才搞到了像今天这样武学真功夫萧条的样子.难道还要把这种遗风陋习当传统继续下去.中国武道的发展能指望这样兴旺吗?.....................
发表于 2003-7-7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心捋<br>向心挤<br>应力朋<br>摩擦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