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0001|回复: 20

王茂斋主要传人之一 ------ 修丕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28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人杰地灵,自古以崇道尚武而闻名。十九世纪末,武官人王有林(字茂斋)在京经商,从师于满人全佑学习太极拳,得其真传。全佑去世后,王茂斋与全佑之子吴鉴泉精心研磨数年,将师艺提高到新的层次,并由吴鉴泉定型命名为“吴式太极拳”。后来吴鉴泉去上海定居授徒,王茂斋则留在北京教徒授艺,故吴式太极拳门中有“南吴北王”之说。王茂斋于1940年去世,享年78岁,一生弟子八十余人,遍布京城军、政、工、商各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王杰、赵崇佑、杨禹廷及同村人修丕勋等。
   修丕勋,字朱臣,生于1894年5月23日,卒于1976年8月9日,系吴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先生自幼酷爱拳术,尤善八卦,二十余岁即誉满乡里。后慕王茂斋先师德艺双罄,即随先师入京学艺。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终得太极拳之真传而获大成,为王茂斋先师之得意高足。返乡后,朱臣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掖县国术馆教务主任(馆长由刘国斌县长亲自担任),积极倡导乡民修习太极拳,一时间太极拳弟子遍布莱州。建国后朱臣先生曾任掖县政协委员,多次协助体委筹办县里的武术赛事,至年逾七旬,仍亲自出场示范表演,深得乡民的爱戴,深受弟子的尊崇,为莱州太极拳的发展和武术事业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表于 2003-5-31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式拳定架时,吴鉴泉宗师认为修丕勋的架最好,欲定修架,王茂斋宗师说,吴家拳就应该按姓吴的定,最后按吴鉴泉宗师的架定的。
发表于 2003-6-1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式太极拳是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定型的,在北京时不可能有定型一说。定修架之说,更是无稽之谈,王茂斋练的也不是吴鉴泉的架式,如定修架,岂不是王要跟徒弟学拳了?
发表于 2003-6-1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拳功的谈拳功,追求拳宗的谈拳宗,各人自便吧,无所谓,只是个人觉得:有门有派的若是能在拳功上多多叙说一下,相互取长补短,也就不枉版友们在此所花的精力。

门派是师傅的,功夫是自己的。

发表于 2003-6-1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直话直说,说的是实际情况。我有说过北方的吴式太极拳不好吗?说过王茂斋的拳不是吴式太极拳吗?不要忘了:创建此论坛的369先生就是北方吴式太极拳 的传人!怎么能算南面的?拳架没有好坏,挂什么名都可以,说王茂斋尊师要称吴式太极拳,否则他就自己可以另创门派,那么吴家不称杨式就是不尊师了?话不能那么说。其实所谓的“定型”都是后人说的,吴式太极拳正式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是建国以后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体委定的,并把王茂斋的拳归属吴式太极拳,才有了南吴北王之称。当时离开吴,王二位宗师仙归已经20余年了。
发表于 2003-6-1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篇南面吴式太极拳传人谈及吴全佑的其他传人归属吴式太极拳的积极意义之文章。
发表于 2003-6-1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一张吴鉴泉的女儿,女婿吴英华,马岳梁和王茂斋弟子曹幼甫的合影给大家看看。
发表于 2003-6-1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辈的在门派上的讲究大概远远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多,所以太极拳就是太极拳!姓、家、派、宗这些外在的东西还是淡漠一点为好,起码在公共场所要如此。谢谢愚公先生继续介绍拳功体会!京城的朋友可要多多开口哟!大家多向何先生看齐,有什么尽管道来给朋友们分享!
发表于 2003-6-1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whwtaijinet2003/06/01 10:32pm 发表的内容:
老一辈的在门派上的讲究大概远远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多,所以太极拳就是太极拳!姓、家、派、宗这些外在的东西还是淡漠一点为好,起码在公共场所要如此。谢谢愚公先生继续介绍拳功体会!京城的朋友可要多多开口 ...

确实如此.老一辈子的人根本不太在乎这各门派问题.太极拳就是那么个东西,只要看懂王总岳的太极拳论.按照这个一路练下去就够了.

发表于 2003-6-1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一段时间翻一翻,看一次就有一次新认识,那确实是个精(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