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焦作武术”一书载:现在的陈氏太极是陈有本与陈耕耘(陈长兴子)的改创(此架现被称老架),后又经陈发科等进一步改创(此架现被称新架一路),及柔化通背拳中的炮拳而成陈氏二路而成现在的陈氏太极。这个说法对吗? 据唐村康熙年间李氏家谱记载陈奏庭与姑表兄弟李仲、李信都曾在千载寺拜师学艺,学十三势软手、通背拳、春秋刀等。陈奏庭曾以十三势软手的原则改创四路通背拳(一、二路通背行拳、一路通背二十四势、一路通背太祖下南唐)而称太极功(笔者按:即唐豪三十年代在陈家沟所见谱上记载的五套十三势的后四套,所记载的头套,看来就是陈有本、陈耕耘改编的现称陈氏老架了。) 据笔者研究,通背拳始祖董成在张文魁传白玉峰五拳、郭万清传李叟所传“太祖”红拳的基础上创通背拳,晚年与十三势软手传人王氏七世祖王宗岳(公悦)交流,并以十三势原则改创其通背108势长拳,并传给许守禄而传至今。故将通背拳以十三势软手原则柔化通背拳早在董成老祖就开始,并不始自陈奏庭、或陈发科。而陈有本、陈耕耘更是将陈奏庭学来的通背拳掺合到原道家传十三势软手中,并以被通背拳称为灵魂的“缠”字,作为陈氏太极的灵魂,故与陈长兴传给杨禄禅的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不同了,而入清后陈奏庭又随王宗岳另一弟子蒋发深造道家原传十三势(详见笔者“太极拳史,真相大白”) 那么,可以不可以说:现在的陈氏太极是“通背太极”或“太极通背”,非原传太极十三势?请斑竹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