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2039|回复: 34

陈氏太极应称“通背太极”或“太极通背” 颜紫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2 07: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焦作武术”一书载:现在的陈氏太极是陈有本与陈耕耘(陈长兴子)的改创(此架现被称老架),后又经陈发科等进一步改创(此架现被称新架一路),及柔化通背拳中的炮拳而成陈氏二路而成现在的陈氏太极。这个说法对吗?
据唐村康熙年间李氏家谱记载陈奏庭与姑表兄弟李仲、李信都曾在千载寺拜师学艺,学十三势软手、通背拳、春秋刀等。陈奏庭曾以十三势软手的原则改创四路通背拳(一、二路通背行拳、一路通背二十四势、一路通背太祖下南唐)而称太极功(笔者按:即唐豪三十年代在陈家沟所见谱上记载的五套十三势的后四套,所记载的头套,看来就是陈有本、陈耕耘改编的现称陈氏老架了。)
据笔者研究,通背拳始祖董成在张文魁传白玉峰五拳、郭万清传李叟所传“太祖”红拳的基础上创通背拳,晚年与十三势软手传人王氏七世祖王宗岳(公悦)交流,并以十三势原则改创其通背108势长拳,并传给许守禄而传至今。故将通背拳以十三势软手原则柔化通背拳早在董成老祖就开始,并不始自陈奏庭、或陈发科。而陈有本、陈耕耘更是将陈奏庭学来的通背拳掺合到原道家传十三势软手中,并以被通背拳称为灵魂的“缠”字,作为陈氏太极的灵魂,故与陈长兴传给杨禄禅的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不同了,而入清后陈奏庭又随王宗岳另一弟子蒋发深造道家原传十三势(详见笔者“太极拳史,真相大白”)
那么,可以不可以说:现在的陈氏太极是“通背太极”或“太极通背”,非原传太极十三势?请斑竹指正。
发表于 2010-3-22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是一个大问题,杨露禅拳势学于陈家无论从两家架子对比,还是两家传说,皆有迹可循。至于唐村康熙年间的李氏家谱,在未证实其真实性之前,还不宜以史实看待。传说对于考证也不是毫无价值,适当参考,亦无不可,但全盘联系历史就值得商榷了。
太极拳的历史研究还是从拳架传习演化中探求或许更为恰当。
杨氏自陈氏变化有人以为很大,那武氏之变呢?但就陈氏来说也还有大架小架之别吗!其内中之别谁敢言就小于杨、武之变呢?
发表于 2010-3-22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式太极拳不是源于所谓的陈式太极拳。而是学于;蒋发传与陈长兴的太极拳。其理论根据就是【太极拳论】。其它几种太极拳都以【拳论】为尊,而唯独陈拳与【拳论】相悖。因为陈拳是缠丝劲,而杨氏拳是抽丝劲。劲不同,所得结果不一样矣。
发表于 2010-3-22 1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发传与陈长兴的太极拳,那陈有本是何人所授。
陈拳是强调缠丝劲,而杨氏拳是抽丝劲到底是谁说的。杨家的事情,人家自己家说的别人都不听,却纷纷去传言。
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太极拳的名分、各家太极劲法不同,意在分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河南大学领国家特殊津贴的明史教授王兴亚等考证,唐村家谱是真实的。李氏留下的拳谱中记载的道家原传十三势动作名称及顺序与杨禄禅从陈长兴公处学来的十三势几乎一样。另蒋发是小留村八世祖,其后人曾于2005年立碑于村中,本人有其碑文。所以蒋发为明末清初人无疑,与陈鑫记载的蒋发与陈奏庭之间的故事及赵堡太极传人关于蒋发的故事相合。武氏太极武禹襄学于陈清萍时应是陈清萍之师张彦传下的来自蒋发到邢喜怀一路来的十三势架,到了郝月如改成现在的武氏架了。斑竹认为本人这段说明问题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焦作武术"关于陈氏太极是陈家沟人所写。
发表于 2010-3-22 14: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史教授王兴亚个人对唐村的考证结论在未得到公认即不幸去逝。
蒋发碑文真实与否姑且不论,当要是厘清小留村从古至今是否有蒋姓存在,如果2005年称

其后人是假,则碑文真假已无讨论必要。
蒋发是明末还是乾隆时人,很多人都不争,是不是只要说他传于陈氏就行了。
赵堡传人的一些事情很多人都得自杜元化书中,而其书中谬误百出,却无人过问。杜元化书抄袭陈鑫书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其言其书只为其所传一部(好像是七分之一),那其它赵堡传人是不是就是失传大部了,他们会同意这一说法吗?
从赵堡拳于陈氏小架的相视度以及杨氏拳中存在陈氏大架无而小架有的一些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出,陈有本时期小架的风貌及陈清平到底从陈有本处得到了多少。
发表于 2010-3-22 1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会软十三吗?给谁学的?
发表于 2010-3-22 17: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陈拳不合;“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发表于 2010-3-22 18: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拳为什么不和“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陈拳为什么要和“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