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内外有别/张义敬

2009-3-16 17:2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3304| 评论: 0

 

 初学太极拳,应当首先弄清楚太极拳与其他拳法的不同之处。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一开始就容易走上错误的路去。

以外家拳为例,和太极拳比较,列表于后:

除了表中这些之外,其他不同的内容还很多。总之,两者相比,—切都相反。在我初学拳的时候,这些不同而又相反的规律,曾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有的练外家拳的,为了“所向无敌”,天天到公园里用手臂去撞击树干或者电杆,日子久了,手上的神经麻木,确实可以达到比一般人的手臂更不怕痛的特殊效果。有些青年,还很因此自豪。我很疑心这种练习,功夫也就退了。可见必须天天忍痛,付出损失,才能保持这种功夫。

  外  家  拳
   太  极  拳
 
动作速度快,快慢不均,有间断
 动作慢,速度相等,无间断
 
动作以用力大走直线为主
 动作以走曲线为主
 
用力大
 用力小
 
用力呼吸不匀而急促大
 呼吸匀缓深长,练完后不喘
 
一手一式,思想在目的上,思想外驰
 思想在自身的松柔中,或守丹田,或凝神满照全身,思想内守
 
多横眉露目.精神外露
 神态安闲,精神含藏不露
 
多为手或足的局部动作
 全身完整,一动全身俱动
 
是明劲(外劲)、硬劲、断劲
 是暗劲(内劲)、柔劲,劲断
 
思想较片面,偏于主观
 思想要求全面,比较客观。推手、散手则完全按客观情况应敌
 
以外壮筋骨皮为主
 形气神并练.最后以练神为主
 

练太极拳是绝对不主张,也没有这种苦行僧似的练法的。太极拳的功夫与健身的效果,都是在松柔中自然增长起来的。练到了某种程度,即使停功不练,功夫也不会退转。

[page]

 太极拳家郑曼青就曾说过:“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是以技养生。”从上述的例子看来,恐怕是有些道理的。

武术界向来有“内练—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样的老话,这就简明地说清楚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不同。它们的目的不同,锻炼的方法也因之而异了。

就全国来说,拳种之多,至少也不下数百种。但均可分属于内、外两家,不偏于内,即偏于外。

外家拳多刚劲有力,动作勇猛,且多弹跳和高难度动作,看起来龙腾虎跃,精彩受看,很受青年人喜爱。

内家拳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最为有名,以松柔和全身完整之劲见长,都偏重于内气的锻炼(也就是偏重于气功的武术),健身的效果最为明显。很多拳帅,在青年时代,内外两家都练.到了中年以后,都只练内家拳了。我也曾见到过几个先前练外家拳很有成就的,后来转而学了太极拳,只练太极拳了。因为凡用力的事,必然耗气,也就是练外家拳,对体力的消耗太大,对年纪稍大的,很明显地不容易适应,于养生不利了。所以,有经验的外家拳老师,在教拳的同时,一定还教给学生一种气功;用以充实内脏、培补耗损、强壮体魄。因此向来就有“学打不学功(气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但练气功只以强身为目的,且是在身内做功夫,与青年人好动、好向身外追求的习惯相矛盾,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如练拳有趣,很多青年就不大重视。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内家拳虽练体与养气、养神并重,但到了功夫较深的时候,则是养重于练,对精力的储备多,消耗少,更有利于却病延年。

为了说明问题,客观地比较了太极拳和外家拳的不同。就拳理说,太极拳自有它高深与细致的地方,正因为这样,它也就特别难学,短期内不可能达到自由运用的程度;不遇明师,还很难入门;有成就的,向来也为数不多。外家拳各关节用力的次序与在日常生活中用力的次序相同,因而比较容易入手,不过经过训练,速度快些,力量大些,也容易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能较快地达到可以竞技的程度。太极拳未到自由运用的程度,是不能和外家拳抗衡的。

急于求成的人,去学外家拳,见效快些。想研究太极拳的,先得问问自己是否有恒心?思想方法是否细致、客观?还得知道三五几年功夫是不会有什么了不得的。

学太极拳是一辈子的事。

1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