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笔记(二)

2008-9-7 08:28|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337| 评论: 0

摘要: 十九、新发现~~蹲着突然站起来不头晕了前几编谈到练功练拳,要注意呼吸,呼吸要绵绵不断,在前弯或抬腿前弯都有进步,且在继续进步当中,是一个很开心的体验有一次上课练习动功时,在作动作时,双臂展开,慢慢蹲下时,听到许 ...

 

十九、新发现~~蹲着突然站起来不头晕了

前几编谈到练功练拳,要注意呼吸,呼吸要绵绵不断,在前弯或抬腿前弯都有进步,且在继续进步当中,是一个很开心的体验

有一次上课练习动功时,在作[三阳开泰]动作时,双臂展开,慢慢蹲下时,听到许老师说蹲下同时呼吸,头才不会晕,当然按老师指导的要领来作动作,在课堂上,并未能举一反三的想到反应到其它动作,也只有在练[三阳开泰]时,依要领作动作.

是否有人跟我一样,曾有过一种经验,就是当蹲下再站起来时,会产生眼冒金星,昏天暗地的晕,有人这样形容:〔满天全金条,要抓没半条〕,有人说这是贫血的现象,是否真实未经查证,辜且信之.

在日常生活里,常会有蹲下,站起来的动作,就常昏来晕去的,不然就慢慢的站起来,才不会晕,但就迅速来讲,总是有不方便的,突然想到〔三阳开泰〕的动作要领,试着蹲下然后同时呼吸站起来,竟然不会晕也不冒金星,多作几次也是如此.

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也是行得通,生活化的太极.

许老师曾说为太极而来学太极,健康随着来.又是一个感受,体验

二十、不断的重复练习

昨天只复习,未进一步教新的动作.

大师兄说练习时,按着口诀进行,若打起来有感觉不顺,就是那个地方出错,就回头看看那个地方漏掉了,不断的重复练习.

昨天先由同学自己从头打一遍至双风贯耳,由师兄在旁看我们打,打完之后,再由师兄带我们打一遍,作比较,看自己在那一个动作有不一样,果然是有很多地方偏差了

  因此每一个动作需要作到标准,没有不断的重复练习,是无法达到的,再三强调不要急,不求多,每一个动作慢慢练习,一个一个去体会,感觉.

[page]

 

二十一、拳随身转,身随腰转

老师常说太极拳靠腰部,由腰的力量传达到手贯出去,运用腰,腰藏二肾,腰健康,对肾有帮助,人就健康.

拳随身转及身随腰转,有点难,老是忘记,通常练习时,手部或整个手臂的动作无法与身体及腰的动作无法连贯,造成分解动作,手归手,腰归腰,只有手在动,腰没跟着转的状况,因此必需时时提醒.

拳随身转,身随腰转,即手的动作,身子的转动及腰部的转动,三者连成一气,手,身,腰三者连动,不能只手动而身不动,也不能身动,而腰不动.以最近所学的玉女穿梭为例,连续四个方向,都有手,身,腰的相随转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十二、得到老师的赞美~~多揣摩

昨日下课后,老师对我说部落格写得很好,[部落格是故意通知班长及同学的,请班长及同学指教,没想到也被老师知道了]

  谢谢老师,感恩哦..........

老师说学习的感想,必需从错误中去揣摩,纠正错误的动作,鼓励我多揣摩

上周大师兄带我们学习来到玉女穿梭,而昨天一口气教到双风贯耳. 玉女穿梭之后斜飞,蛇身下势,金鸡独立,穿掌腿,十字腿,双风贯耳,此七式中,尤其蛇身下势,金鸡独立,十字腿三式靠腿的力,一赵练下来,快承受不住了,可见平常练功的重要性

老师说练到后面逐渐着重在腿的地方,练太极就是靠腰,靠腿,所以蹲马步练习腿的力量

课中大师兄说练习时不要急,每一步伐的虚实要认真的去分辨,去揣摩,而且要慢,急不得,才能从中探虚实,右脚实的时候,左脚需虚的时候,务必分清楚,慢慢的练,一步一步穏稳,扎扎实实的慢慢练才可以体会出来

二十三、是否极限了

每天练功练拳前都先作暖身功操,其中抱腿前屈一式,以前未练前,双脚拼拢前屈,弯腰双手顶多到离地二十公分左右,不能碰到地,练太极后,现在可以前弯摸到地了,可是额头要碰到膝盖,尚有一段距离,若硬是要努力去碰,则膝盖无法打直且足跟的脚筋会痛,于是趁昨天下课时,特别请教大师兄,是否己到极限了

大师兄说没有极限的,练功要靠每天练每天练,每天进步一点,累积起来,今天能下弯一点明天再下弯一点,天天累积,必能很轻松的额头碰到膝盖,但方法要对

对的方法是前弯后,前半身先往前伸而且要继续吸呼,吸呼才能松腰,松腰后把双手往脚靠过来,吸呼不要停,调匀吸呼,连续重复练习,终会碰到膝盖的

抬腿前弯腰时也是一样的方法

痛是必然的,每天点滴累积后,柔软度够,就不会痛了

心得原来抱腿前屈及抬腿前弯腰的动作要继续保持吸呼啊,以前练习时弯到无法弯时,就憋气了,难怪无法继续弯下去.依照大师兄教的方法练习,的确有感觉了,下弯后保持顺畅的吸呼,果然可以使腰更松,可以再更弯腰下去.

老师及大师兄都曾经说过练功练拳时吸呼要绵延不断,不能断断续续,大师兄举马达为例,吸呼的气需要持续像马达一样,持续运转,若断断续续就没有力道了,气无法保持,就无法达到练拳练功的效果,真是恍然大悟啊,教过的都没有记住咧,要记住练习抱腿前屈及抬腿前弯腰时要保持吸呼

[page]

 

二十四、心花枛开

练功松手,松手后手变得沉重,胯沉手起之势,手重,以感觉意念去感受手拉上来的力量,感觉双手拉开胸部开合,以意念带动双手,意念不动,手就不动,意念到那里,手就带到那里,当双手开合,胸部扩张配合吸呼,是非常舒服的,心里沉静,心花枛开,每天一点一滴的累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或在山上空气新鲜时,多作几下开合

练功站立不动时,气血循环,手掌感觉澎胀时,表示内动,体内气在运行,若没感觉手掌澎胀,则是未完全静下来,在练功时,此种情况不是在练功,顶多是肢体的体操而已,不是在练功,故练功要内动

感想跟许老师学习太极至今,老师讲心花枛开不只一次,常常讲,可是跟随老师学习太极日久,随着时间增长,每次有不同的感受,另练功时渐渐的有感觉手掌澎胀及站立时也感觉出一双中指类似老师说的像胍膞的律动,中指像心脏一跳一跳的,足见有老师说感觉出来,而且渐渐增加当中

二十五、三尖:指尖.鼻尖.脚尖

练拳时有三尖要注意,指尖.鼻尖.脚尖三个尖,以鼻尖对准指尖,脚尖朝前,三尖似连成一线,对准前方,三方永远在对着前面,其中脚尖最容易偏掉,会忘记偏掉,因此练拳时,随时注意调整,始成习惯,尤其前脚一站出,脚尖必朝前方,对准前方;有时因脸侧一方时,鼻尖未能正对前方时.以眼睛之余光来辅助前方的视觉;指尖朝前方,仍然需以沉肩墬肘,意贯中指之意念;以提手上势为例,系三尖最好的例子.

感想:三尖所指的前方,似指敌人或攻击方的位置;提手上势最能表现出三尖的关系了,摆提手上势,左腿最酸了.

二十六、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老师说练拳,双手双脚不能伸得直直的,不能打直,打直的话,非但没有力量,更容易受制于人,所以练习时,双手手肘略为微曲,看起来好像直的,但不能直,看起来好像曲的,又不像曲,如此双手才有伸缩余地,可收可放,力道可运用出来,如果打直,就没有收放的空间了,也无法施力,是故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双脚亦同

感想练习中感受体会老师说的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道理,颇为传神,练习太极,每一个动作都有其道理存在,必需从媡习中去体悟

二十七、圆与正

老师说太极是划圆的动作,圆的力量是无穷的,无穷的力量是四两拨千斤,因此练太极的人会产生谦让的个性,因为太极先让,逆来顺受,先让而后借力使力,其力道千斤,有如离心力,是故划圆的动作,使人呈现祥和之气,练太极之人,久之脸会变,变祥和了

又说练太极必需正,端端正正的,头顶,颈部,双肩,贯连而下的脊椎至尾闾,整支脊椎肃直,形成十字形,所谓顶天立地之态势,每一式都是端端正正的,因此练太极之人,久之,行住坐卧,必是端端正正的

随之而来的附加价值是会让身体健康,气血流通,精神舒畅

感想在练习的过程,确实感受太极拳必需划圆,以及身体端正,如果不圆不正就不是太极了

[page]

 

二十八、起势及收功要沉穏

上周四老师请假,由大师兄带领同学练功,大师兄有十几年功力,对太极有深厚的研究

他教我们说练功起势及收功都要沉穏,不能随便,起势有起势的规矩,收功也有收功的规矩,收功就穏穏的收起来,不急不徐完成

练功需要每日绵延不断的累积,功力自然日积月累,并且需要作验证,一招一式验证下功夫

验证是要验证练对的方法,练错方法不但白费无法练成,还会使身体受伤

验证同时也是要体验老师教的对不对,不能人亦云亦云(西西西...老师刚好不在),老师教的是否正确,就靠自己练习体会去验证了,练习练功是非常孤独的,静静的自己练功验证,每个人的资质不同,课堂上大家为学习而动作一致,以便于教学,但下了课,自己练习动作不可能一致的,是故孤独,寂寞的练习吧

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练习时,起势到收功,一招一式都要沉穏的练习

感想大师兄所讲的跟作学问,作研究的道理没二样,在任何领域学习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累积的,不可能一蹴可及,更需有毅力及恒心,作为起步的基本条件,也许有成功的机会

二十九、十个题目


自上次951014发表文章迄今,竟相隔一个半月了,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不是懒没写,是计算机闹病号,一个半月才搞好,这效率实在太差了,还好是自己的东西,若是公事的话,不被革职才怪咧

太极笔记虽一个半月没上线写,因为怕忘记,而依序写在纸上的题目竟累积了十个之多.

1.圆与正

2.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3.三尖:鼻尖,指尖,脚尖

4.拳随身转,身随腰转->靠腰〔转腰〕

5.练拳练功,用意不用力,意念,感觉

6.揣摩,临摩

7.足跟痛,膝盖痛

8.健康长寿,长寿带病,不如归去

9.健康长寿不老春,健康须投资

10.外动内静,内动外静

这一个半月来,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内容,整理成一个一个题目,方便记忆,看到题目就知道内容,将陆续把内容补齐.

[page]

 

三十、再谈摆架子与姿势,兼分享[沉肩坠肘]的好处

姿势正不正确,藉由摆架子来调整,摆姿势后,停住不动,调整身心,例如

[白鹤亮翅],右手靠耳向上伸直,左手自然垂手坐腕,左脚在前虚,右脚在后实,摆个几分钟,右腿右手臂酸麻,

另外一个式子[提手上势],脚部虚实恰好相反,左后右前,左实右虚,站个几分钟,左腿亦酸麻痛,但练习之功累积了(不能一次站太久,会受不了,必须靠日日练习来累积功力),越能持久而不觉酸麻了.这二个式子为例,摆好后作调整,调到最正确的姿势---摆架子.

前文提到[沉肩坠肘,意贯中指],受用良多,在未习太极前,每到下班后肩膀酸痛难耐,惟学习太极后,依老师教导的沉肩坠肘意贯中指方法练习,竟然肩痛消失了,不再感到肩膀酸痛,乃请教老师其道理何在.
老师说肩膀下沉,双肩的气血流通,气通自然不会酸痛

心得,像白鹤亮翅右手举起,肩仍然要下沉,意识里气从中指贯出去,又如提手上势,一样沉肩墬肘,气由中指贯出,站几分钟手腿都不会酸麻,姿势正确最重要了,另外不练功时,随时随地,或坐或站,或坐着办公开会上课看电视打计算机,或在公交车上捷运上站着等等,都可以沉肩坠肘,善加运用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自从练习沉肩坠肘后,肩膀确不再酸痛了^^,沉肩坠肘好处多多

三十一、摆架子与姿势

老师说只要有心练太极,没有学不会的,开始练太极,姿势正确最重要,

一个式子规规矩矩的摆好,自行体会,姿势不对,非但无法学好而且会造成运动伤害

[沉肩坠肘,意贯中指],[扭腰转正],[挪步不挪胯,挪胯不挪步],[收尾闾(尾椎),脊椎正,气存丹田],[双腿微曲,重量平均分散于脚掌,膝盖不着重量],[胯要开,胯不开,易使膝盖着力],练习时,时时刻刻记住,以上要领须熟练,熟记,成习惯.

上课时老师像雕刻师一样,将每个人的姿势雕好,雕到正确的位置,就是摆架子

每一式,架子摆开来,自行体会,摆到正确停下住,那怕只有一个[站桩]都可练一辈子,只练一个式子也可以的

心得1练式,摆架子,枯燥无味,须有耐心,否则练不下去,而且摆久了产生酸痛难耐,如能度过酸痛,则酸痛感消失,自生舒畅之感 ,2如每日练习,且依老师所教正确方法作息,也最好不要越过一小时,因为曾经每日练习一小时至一小时三十分钟之间,其结果足根受不了,产生痛感,其后缩短练习时间在一小时之内且隔日练习一次,痛感渐渐消失.

注前文所言练太极,痛是表层的历程,这痛应系指酸痛,会自然消失,与上面所指之痛不同,上面所指之痛已是运动伤害了,应予澄明.

三十二、划圆与意识的太极

今天太极松身基础功松腰时,左右转腰双手抱圆,像抱一颗球,

以鼻心为中心点,向左转至极左,再弹回至鼻心,再向右,慢慢转至极右,弹回鼻心,周而复始

动作慢慢慢,体会转腰

老师曾经说过[圆腰竖脊],腰要圆,脊椎要直,身体就健康,亦曾曰不要为健康来练太极,需为练太极而练太极,健康就随之而来

心得因此为健康而来练太极的,多半半途而废,能为太极而练太极的,才能持久,进而体会太极的奥妙

曾师兄带领之下,学习太极倒撵猴一式,拳随身转或身随拳转,意识到那里拳就到那里,意识一出即无法收回

让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太极拳是意识拳,拳慢是方便练习,其实太极拳是非常快的一种拳术,因为太极是练神经,练意识,练意念

意念到那里,拳就跟在那里

心得太极的慢,不急不徐,恰似为人处事之道

[page]

 

三十三、太极笔记

太极的殿堂里,痛是必经的表层历程,太极深层的历练是练身,练心,练灵,所谓身心灵一贯,由外而内的修养

打从进入平立观无极,松身"调息"调心,才只是开始而已,而且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若结束了(老师说是中辍生^^),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一直持续到躺平那天为止,持续到永远.......

因此人生经历了怎么多不平凡的境遇,适合练太极,太极的修维能让人平静,因为太极的境界是练身心灵,圆的转化,借力使力,达到修练身心的目的

以上是太极老师口授心传

注太极笔记将作为学习太极的开始,以纪进入太极的殿堂,体会太极奥妙之历程

2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