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武术资料 查看内容

【太极拳资料】随曲就伸—与太极拳名家门惠丰的对话(二)以人为本

2013-12-30 09:46| 发布者: 明远| 查看: 7137| 评论: 0

摘要: 余功保  太极拳的发展有几个阶段,由医而武,由武而体,文武结合,从山野到城市,从中国到世界,如今遍布全球。她的发展也是其价值的再挖掘过程,并且不断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赋予新的价值内涵。进入二十一世纪,太 ...

余功保 

  太极拳的发展有几个阶段,由医而武,由武而体,文武结合,从山野到城市,从中国到世界,如今遍布全球。她的发展也是其价值的再挖掘过程,并且不断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赋予新的价值内涵。进入二十一世纪,太极拳得到空前的重视,被不断提升到文化的高度进行研究。您觉得太极拳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门惠丰 

  武术现在是作为体育的一个项目,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类,重点还是体现在健身价值上。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把太极拳纳入全民健身的体系中,并且具有“终身体育”的概念,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益寿延年。我觉得这是太极拳的最终目的。前人写了很多话,但最后一句是“益寿延年不老春”,健身不是我们现在提出的目标,前辈早就点了题。太极拳的另外一种价值,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余功保 

  这一点也很重要,有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个项目要发展,其中必须具有娱乐因素。

门惠丰 

  太极拳练习的过程是让你的生理、心理不断舒服的过程,你原来有一些不科学的身体姿势得到纠正,你练拳中探索了很多奥妙,你和拳友之间的切磋、交流都是很好的乐趣。

另外练太极拳还能很好地陶冶情操,就是养性,从太极拳中可以体会到怎么做人,人格得到升华。

余功保:

  现代人整天沉浸在物质世界里的时间比较多,对很多生活本质的东西逐渐陌生了,太极拳作为一种返朴归真的运动方式,从理论到实践上可以唤起一些人们对生存质量、价值的原始回顾。

门惠丰:

太极拳还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你在工作学习时,兴奋点比较专一,就容易产生疲劳感,尤其是脑力劳动。练太极拳就可以转移兴奋点,又不大量消耗体能,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现在很多从事研究、机关、艺术工作的人很多在练太极拳。太极拳的简化也是为了适合很多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练习。

太极拳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让人们可以多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你学太极拳必然了解她的理论,她的文化背景,比如天人合一、阴阳学说,刚柔的思想。能体会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方法、态度。太极拳在名称上很多就反映出这些学说的痕迹,“玉女穿梭”、“海底针”、“如封似闭”,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觉得具有特别的韵味,很亲切。我教的很多外国人,一开始是学太极拳,后来就不仅仅局限在拳上,就开始学中国哲学、文化。这就是太极拳内涵的感染力,这很重要,如果只是为健身,你为什么非练太极拳不可,有很多健身手段嘛,你练广播操也可以。所以太极拳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是真正的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成为国际交往的一种媒介。

余功保:

  太极拳是一项和平的运动,符合人类发展、和平、进步的主题。我觉得她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她的作用还发挥的远不够。

门惠丰:

  太极拳总的说来她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提升人的价值的一项运动。我可以说绝对一点,今后肯定会发展成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太极拳。

余功保:

  您始终参与了几十年来对太极拳的推广工作,从编定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太极拳,到后来的竞赛套路等,对整个过程很清楚。我们现在推广太极拳也要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总结,成功的地方继续坚持,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研究变革,以便更好发展太极拳。从您自身的体会来看,对过去的推广情况如何分析?

门惠丰:

  我最突出的一个感觉是国家很重视太极拳的发展。毛主席曾经提倡爬山、游泳、打太极拳,那是1952年。也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为了更好的普及,国家体委推出了24式太极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提出“太极拳好”,对我们鼓舞非常大,极大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

我们的一个特色是百花齐放,不仅24式,还有48式,88式,竞赛套路,还有各种传统套路,既表现了太极拳内容的丰富多彩,也适应了不同的人群需要。

太极拳发源于民间,但我们把她从一个民间项目,通过一定的改造,使她成为了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的体育比赛项目,扩大了影响,变成了规范的正式运动。大大提高了她的系统化、科学化程度,便于交流,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这样就给她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感觉这是我们这些年来一个最大的成功。要融入现代社会,不竞赛不行,竞赛是个指南针,指挥棒,用规则来促进提高,这里有一个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处理好。以前武术竞赛是长拳,后来有南拳,再就有了太极拳。但也有人认为太极拳不好评判,这是有些客观困难,但说她不能竞赛我不太同意。很多因素,太极拳的“内”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想办法解决,逐步做到科学、公平。竞赛太极拳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一点。

太极拳推广工作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说计划性再长远一些,有的措施还要强化一些。特别是太极拳的教学方面,应重点要提高质量。24式太极拳出来后,大面积普及了,很有作用,但很多人的练习质量不太好,有的人开玩笑称为“公园拳”,一是指再公园打的人多,再一个意思指打的比较随便,一边说着话,一边再比划,这就影响锻炼效果。这和教学有很大关系,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光会一个套路不行,你怎么样教学要有教学方法,还要懂理论。过去练太极拳说“十年不出门”,现在我们打破这种迷信了,但是练太极拳还是要下功夫,练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到一定的感觉,才能打出内涵。太极拳人才很重要。有人提出来应该建立一个国家的太极拳学院,我特别赞同这个提议。

余功保:

  您刚才分析了练好太极拳规范、连贯、圆活的几个要领,另外太极拳练到高级阶段,还要练出神韵,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风采。把架子画出来相对容易,但是把韵味表现出来,特别是文化的内涵通过拳架让自己、让别人感受到就困难一些。您觉得怎样才能表现太极拳的神韵?

门惠丰:

  最容易失传的内容也就再这里。一般人一提神韵就摸不着头脑,神韵是什么东西?很虚。实际上内家拳教学训练恰恰就是训练神韵这种东西。大脑指挥人体运动系统包括呼吸、运动技能进行运动产生的韵律性的东西,自己感觉很美,别人看上去也很美,这就是神韵。这就跟唱歌一样,唱歌是用声音构造节奏,形成韵律,我们太极拳是用身体,通过肢体的变化产生节奏,给人一种欣赏,自己也神采奕奕,调动精神面貌。对于神韵如何表现,前人已经说出来了,“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要抓住动作中神韵的成分,要分析你缺少了哪些因素神韵就表现不出来,找到了这些因素,你的拳就练成功了一半,再把这些因素做出来,拳就练成了。刚才说太极拳以人为本,以人的哪些东西为本?神韵是不可少的。

  练出神韵的一个方面,是要在拳架中把太极拳的理论练出来,别人一看,他的动作中含有这么个理,神韵就有了。动作的位置、路线精确到位,但如何到位,就是理的变化。你不能让人一看,这是长拳慢练,那就没有味道了。

  神韵中有些因素要辩证处理好,如刚柔、虚实、起落、动静等,神韵就是从这些因素中出来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不是把动静完全割裂开,而是掺合起来,所以太极拳的神韵是一种整体性的神韵,很饱满的神韵。他的节奏不简单是速度的节奏,而是包括了空间因素、内外因素变化的节奏。这些因素的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十三势,所以练出神韵的一个诀窍,是把太极十三势做好,由十三势入手,特征有了,神韵就出来了。十三势中手法八个,掤、捋、挤、按、采、冽、肘、靠,步法五种,进、退、顾、盼、定,把这些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体系,就抓住了太极拳的本质。衡量你练的这个动作是不是太极拳就看动作中有没有十三势,如果在缓慢、连贯、柔和、圆活中贯进了十三势,太极拳就有了神韵。姿态好看没有劲好看,没有阴阳劲不行。没有阴阳劲就是双重,违反拳理。前人的理论,留下来的拳理,不是练套路的理论,而是说技击的理论,这一点上有人有误解,拿着拳理来对照练套路,不全面。

余功保:

  同样一句话,可能从练套路的角度和技击的角度去理解,结论不一样,至少侧重点会不一样。

门惠丰:

  拳理中说的是怎样用太极拳制敌取胜,从阴阳为基础,支撑八方,依照这些理论去练拳,要领就对了,神韵就出来了。

十三势中最核心的是“定”,前人论拳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这个“定”是统帅前面十二个字的,站桩就是练定,定生慧,定是神韵这个层次上的因素,前十二个字还有动作形态可循,但定就没有,什么是定?含义很丰富,你在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体会。

3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