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俱乐部的学员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较少,老师授课便根据大家的身体状况和意愿,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无论对谁,老师都先培养他对太极拳的兴趣,让他愿意学、乐意学。老师教拳有个程序:一说名称二演练,三作讲解四带练,五让自练六再演。按照这一程序,大部分学员都能学会,有少部分掌握不住的,经老师再指点几下,便也心领神会地笑了。遇到较难的动作,比如“金刚捣碓”,老师会鼓励说:“‘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一式是二十八式中最难学的,是硬骨头,如果这一式学会了,其它的就都好学了。”有的招式比如“懒扎衣”,他会边做边解释这个名称的由来,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觉,很快便牢记于心。老师授课,没有死板的说教,常用生活中的事例启发、引导我们,把深奥的拳理和做人的道理,通过形象的比喻,讲得通俗易懂、明明白白。? 老师常说:“拳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除了让我们自己多练,他也常常带我们练。每天清晨,宽阔平坦的颍松大道两侧,俱乐部的灯最早亮起,老师总是第一个到来,带领我们晨练;夜幕降临,俱乐部里又会传出《花神》等乐曲动人的旋律,明亮的灯光下,老师又在带我们晚练。冬去春来,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正是得益于老师手把手地教、一心一意地带,我的进步相当明显,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拳架也大方,不少拳友羡慕地对我说:“如果当初我也能遇到孟老师,也不至于现在还得改姿势。”尽管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没有名师领好路,仅凭个人修行,得耗费多少时间和周折呀!我庆幸,我遇到了一个带我轻松入门的好老师!? 知道老师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多次获得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金奖、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金奖,训练间隙,大家便请老师给我们表演一番。他总不拂我们的兴致,不论拳、剑,也不管单刀、大刀,随即打一套,让我们一饱视听。但见他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辗转腾挪与旋转进退间,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发力时口中“咻、咻”、“嚓、嚓”之声,给人以震撼和力量。令人高兴的是,2013年1月31日至2月1日,老师的师傅陈志强亲自到南街村太极拳俱乐部指导工作,除给学员授课、辅导外,还进行了精彩表演。观老师表演,感太极魅力,走进太极、亲近太极、体味太极成了大家的心愿。?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太极拳的热爱和对太极文化的传播。为了宣传太极拳,他入校园、进企业、访行政机关,顶风冒雪、披星戴月、不畏暑寒,让太极拳从星星之花遍开颍川大地。如今,置身“全国文明村”南街村,他有了更大的希望和信心,争取借助这一有利平台,更好地传播太极文化。受老师的影响和感染,我开始喜欢上了太极拳,早晚修练,日日不断,且逢人便讲太极拳。2013年元宵节,从未登台演出过的我还加入太极拳表演队,巡回南街村各企业演出十余场。5个月,在漫漫人生长河中,真的不算长,但我与太极拳一见如故、一交难忘,不知不觉地,她已走进我的生活并日益改变着我的生活,令我对她喜爱、着迷。? 学员互促习太极。太极拳有固定的招式和套路,所以需用心熟记。往往,老师教授完了,学员们便开始自行练习,摆脚、上步、翻掌,上下协调、前后照应、节节贯串,丝毫都不马虎。与我同期的几个学员个个认真,我们也常常因为一个手势、一个跨步而争执不下,最终只得找老师当裁判。看着眼前这几个老少不一却同样认真的学生,老师常常面带微笑给我们演练一回,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对者自然十分高兴,错者纠正了动作也满意,大家又高高兴兴地开始练习了。? 练功自然是又累又枯燥的,学员之间就相互鼓励:“练吧!生命在于运动。出来活动活动总比整天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强。”遇到偷懒或因事几日不练的,大家便打趣他:“你怎么又在家晒网了?”那人便不好意思,又开始接着练。? 随着时日的推进,学了二十八式后,我们又学了老架一路和陈氏春秋大刀。“踢二起”、“旋风脚”等几个动作相对较难,大家就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揣摩。粉姐快60岁了,但练得相当投入,夜里做梦还在练,把被子都蹬了。亮哥嚷她:“大半夜的不好好睡,发啥神经啊!”我们听后大笑之余,深为粉姐的执著而感动,训练也更刻苦了。? 众口一词夸太极。“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练习太极拳,可提高人们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起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 “长期习练太极拳可改变你的人生理念和处世方法,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崇尚信义、开朗豁达、不卑不亢、外柔内刚,因此说,陈氏太极拳是技击、养生、修身的完美结合。” 这些是我从书本杂志上了解到的太极拳的好处,亲身习练中,感到确实如此,但又不仅仅如此。? 习练之余,学员之间、拳友之间也相互攀谈。“最近身体怎么样?”年近70岁的袁婶儿问刘哥。袁婶儿常年坚持锻炼,精神矍烁、身体硬朗。50岁出头的刘哥年轻时在供销社工作,长期站柜台,右膝有点受伤,上下楼都不方便。南街村太极拳俱乐部成立后,住在附近的他便坚持修练。“说也奇怪,我才练了几个月,这腿不知啥时候好了,现在上下楼没一点问题。还有我的胃病,这几个月没再犯过,家里人都说我的脸色红润了。”“可不是吗?你才来时脸色黑黄,现在多健康啊!”60多岁的赵叔接过话说,“我来时跟你一样,也是腿疼,现在也好了,瞧!”说着,他站起身做了个漂亮的“十字脚”。“你们这是在做广告吧?”年轻的小宾笑着插进话来。“做啥广告!广告是做给别人看的,身体是练给自己的。说得天花乱坠,还得自己遭罪。没那必要!”说话、做事一向严谨的刘哥一脸严肃地说。大家都笑了,知道小宾是故意在逗他们。? 事实上,哪个太极拳练习者没有从中受益呢?我清楚地知道,在我们俱乐部,就有两个曾经的癌症患者。但是现在,如果没人向你介绍,让你看看她们红润的脸庞、饱满的精神和矫健的身手,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再拿我来说吧。自幼体弱的我常被同学笑称为“药篓”,长大后也没有多么强健,参加工作十几年来,长期伏案工作又缺乏锻炼,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自从练太极拳后,我明显感到体力增强了、精力充沛了,2012年一个冬天竟没有感冒一次!这还只是身体上的感受。世事的纷繁、工作的忙碌,常常让我身心疲惫、思绪难静,但是一进入俱乐部,听着《云水禅心》等悠扬抒情的太极拳背景音乐,在举手投足间,我浮躁的心很快便安静下来,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也都烟消云散。太极拳让我的心灵找到了栖息地!另外,通过练习,我感到还有三点好处:一是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见,“三九”和“三伏”是最难熬的。在2012年最寒冷的“三九”,我没有间断一天,我知道这是自己多次战胜自我的结果!二是增强了团队精神。在参加俱乐部组织的表演时,不管是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还是单刀、大刀,为了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所有参演人员相互配合、结为一体,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观念。三是增强了记忆力。平时我总习惯于随手记录或存入手机,很少用脑子记。学练太极拳后,我开始试着用大脑记名称和动作,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以前提高了。俱乐部的老拳友也说:“跟我们年龄一般大的,记性都不如我们。”我深切地体会到,太极拳以她博大的胸怀,接纳着每一个走进她的人,赠与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真心不改伴太极。随着与太极拳的接触增多,我对太极拳的了解也日益增多,尽管这于我而言,只是翻开了太极这部鸿篇巨制的“前言”,但我知道,这一蕴含东方武术理论、体现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以及美学、哲学精华的拳种,已经越洋过海,扎根到世界的角角落落,俨然成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名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太极拳、传播太极文化,让太极拳惠及更多的人,让太极之花更鲜艳,让太极之树更茂盛。我深知,我与太极拳的故事,假如是一部戏,现在仅仅拉开了帷幕;假如是一部书,现在仅仅书写了“序”。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始终与太极拳相伴,于黑白之间明世理,让太极人生展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