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怎样认识 ‘有为”与“无为”呢? 梦幻,梦出无心,幻成有意,梦觉入幻,幻结凝梦,都是由颠倒而起。泡影,水沤为泡,泡随水消,形照为影,影从形灭,皆虚无实。露以日晞,电以霁散,尤为倏忽起灭。梦、幻、泡、影、露、电六者称之六观,六观皆假,梦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泡者是烦恼,影者是业障,梦幻泡影业,是名有为法,何为真观?就是如如不动,先天本觉之真空实相。还这样讲:“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觸、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讲修炼人如何才能达到清净心,若不自净其心,爱著清净处,是心有所住,即是著法相。见色住色,住色生心,即是迷人。见色离色,不住色生心,即是悟人。住色生心,如云蔽天。不住色生心,如空无云,日月常照。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则暗,暗則六尘竞起,真智生则明,明即烦恼不生。当用自心正知正见,破除不正见的法执挂碍,破除所知障,心中不著定法。执著有为法,练功人心中多挂碍,永不得净心。其主要是指对于所学的拳式、套路、动作及方法的执著,这就是法执的表现。解除拴系人身心上环圈套结的绳子,去掉套路的束缚,即可进入无招无式、无形无相之无为功。 仙真云 :“法本无法,形本无形, 有形终是假,无相是真人。” 现世间一般人,心上的“挂碍”,己经有很多种了;
(三)、是情欲的挂碍, (四)、是权利的挂碍, (五)、是精神生活的挂碍,(六)、是法执的挂碍,等等。 挂、就是内心的牵挂,碍、就是障碍。挂碍;就是自心对于外加的一切物相,堆积贪著不舍弃,造成的心灵污染和心理障碍,使自心不能清净、自由、自然、无为。 一念才起相便成,迷真遂妄昧皈程, 若能放下空无物,便相如来藏里行。 [page]
在《道德经》中老子有言:“无为无不为也”。舞蹈必须巧动,故而劳累形体;占卜必须巧思,故而惑乱心神,巧动巧思都是有为之举,所以就不能与无为之道相提并论。修养生之道者是以无为的手段以获得无不为的效果。人们用追遂巧动巧思,则是试图以有为的手段以获无不为的效果,那只能是痴心妄想。《庄子·天地》有言:“无为万物化。”这就是以人道效法天道,天道无为,所以能无所不能为;人道有为,而有所不能为,想要无所不能为,就要使心神安于无为。 有偈曰:静心深修无为功,回光返照启昏蒙; 有为幻境心无住,实相真宗法即空。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炁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世人不知,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安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也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内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的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姿势作用,其法无效。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的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的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