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张虎臣传教的一趟拳

2010-2-23 08:38|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0325| 评论: 0

摘要: 许禹生 编者:本文为《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践与认识》系列文章的第三节。全文共四节,本刊将一期一节,逐月刊出.请注意阅读。上期刊出的是第二节《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区别与联系》。 在杨式太极拳第四 ...

许禹生

   编者:本文为《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践与认识》系列文章的第三节。全文共四节,本刊将一期一节,逐月刊出.请注意阅读。上期刊出的是第二节《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区别与联系》。
    在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中,能集大、中、小三趟拳架套路于一身者寥若晨星,田兆麟前辈是其中佼佼者。田氏从健侯处得中架,从少侯处得小架,从澄甫处得大架,奈何门人陈炎林1943年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所述皆澄甫大架练法,对杨拳中、小架未作任何披露,读后有兴致未尽之遗憾。笔者对田氏所得杨氏拳中、小架情况知之甚少,不敢妄议。
    我师张虎臣先生得小、中架于杨少侯、许禹生,得大架于杨澄甫,拙作《谈谈我所知道杨派太极拳》、《张虎臣先生传略》、《续谈我所知道的杨派太极拳》,武魂2005年第7、8、l2期,2006第9期有载,不再复述。概而言之,张虎臣先生传教的太极拳三趟拳架不称小、中、大架,而名“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太极正路”。太极小式为门内用架,太极家手为门内练家,太极正路为门内预架。何为用架、练架、预架?师云:“用架者,快架也,练之可用于技击;练架者,功架也,练之可长劲力;用架、练架太难,故设预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也。”
    太极正路、太极家手、太极小式,三趟拳架套路的动作名称、动作顺序、以及每个拳式动作定态姿势完全相同,故笔者认为:正路、家手、小式三个套路可视为同一趟拳。
    杨氏太极拳动作名称、动作顺序有严格规定。杨班侯《全体大用诀》云:“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留情,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杨澄甫时又进一步明确动作名称、顺序为“太极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合太极”。故l929年陈微明著《太极答问》云•“问:太极拳七十余式之次序必顺如此,而亦能变动否?答:相传之次序如此,其相连接之处亦极自然,故学者当谨守之。譬如一篇好文字,增一字减一字不可”。我师生前亦言,“凡杨拳动作名称、动作顺序均如班侯、澄甫所制,否则不能以杨拳论也”。资料表明,自露禅始,经二传班侯、健侯,乃至三传少侯、澄甫,杨拳的动作名称、动作顺序皆如此,这就是小架、中架、与大架(澄甫先生的“定型架”)拳架套路动作名称、动作顺序大一统的原因所在。
    吾师虎臣先生传教的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太极正路,其动作名称、动作顺序、拳式动作定态姿势相统一,依次为太极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合太极,不再重述,这就是笔者所说“三个套路一趟拳”的缘由。三套路所不同者,在于每一拳式运动过程中的变化难易、繁简程度不等,现随意摘拳架套路中几式比对下表(表见下页)。
    通过(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太极正路)比对,可以看出小式、家手拳式基本相同,太极家手配以开合步进必跟、退必撤使拳速迅捷,即为太极小式,故吾师言“会用架者必会练架,会练架者必会用架,所谓文练武用,慢练快用,功用合而为一也”。当然,通过比对亦可得出太极正路脱胎于小式、家手,是小式、家手改革后的修定架、普及架的结论。
    太极正路、太极家手、太极小式拳名,门内取王宗岳“八门五步说”均称太极十三势,亦取“天罡、地煞星象义”均称l08式,这也是笔者所说“三个套路一个拳”的另一层
招法          套路 太极小式 太极家手 太极正路
揽雀尾 开合步三环拥 三环拥 棚
 开合步套月捋 套月捋 捋
 开合步车轮挤 车轮挤 挤
 滑步跟进截气按 截气按 按
单鞭 开合步横三环套月钩推山掌 横三环套月钩推山掌 一采一翻式单鞭
提手上式 开合步左顾右盼中定提手 左顾右盼中定提手 中定提手
三趟云手l 开合步一开一合式云手 一开一合式云手 一开一合式云手
三趟云手2 开合步三开三合式云手 三开三合式云手 一开一合式云手
三趟云手3 开合步两开两合式云手 两开两合式云 一开一合式云手
两趟倒撵猴l 开合步猫扑式倒撵猴 猫扑式倒撵猴 一翻一退式倒撵猴
两趟倒撵猴2 开合步探捌肘靠式倒撵猴 採捌肘靠式倒撵猴 一转一翻式倒撵猴
玉女穿梭 开合步偷桃、辘轳、簸箕 回身反捋翻身倒步式 一翻一推式玉女穿梭

含义。正路108个动作式,门内要求练30分钟;家手、小式如将各拳式动作过程中的变手(如倒撵猴中猫扑、揉、捌、肘、靠,玉女穿梭中偷祧、辘轳、簸箕、穿梭等)计算在内,拳路长达200多个动作式,故家手速缓,需练50至60分钟,小式速快,要求在5至l0分钟内练完,运动量都极为可观。这也是正路易学,家手、小式难以普及、大众化的原因所在。

[page]


    通过(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太极正路)比对,可以发现由太极小式到太极家手再到太极正路的变化过程,即是由用架、快架、小架到练架、功架、中架再到预架、慢架、大架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中,杨氏拳拳速由快转缓、由缓转慢,拳式由难变易、由繁化简,最终由纯粹拳学向多功能体用转轨,使太极拳的哲理、文化韵味更趋浓重,从而为各种人群接受、喜爱,以至“旧时王谢堂前燕”、少数人掌握的太极拳技,得以普及造福于民众、“飞入寻常百姓家”。
    1958年笔者在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时,学拳于张虎臣,有同窗陈目光(笔者按:陈退休于北京通州区工商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任上,现任北京杨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学拳于崔毅士,共同的爱好使我们关系至密,从而促成了崔毅士、张虎臣两个失去联系
多年的师兄弟,在上世纪60年代初得以重新相见。崔、张二师曾同师学艺于杨澄甫,拳架动作名称、动作顺序完全相同,但拳势风格却各有优长:崔师的杨式大架舒展大方、柔和缓慢、松静沉稳、中正大雅;张师的太极正路身正势圆、轻巧灵活、气势饱满,动作幅度略小,小中寓大。笔者以为太极正路如此风韵,应与许禹生、张虎臣的改造使之与太极家手、太极小式更衔接、更配套不无关系。
    吾师的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均得自于杨少侯、许禹生。
    太极家手松静绵柔、圆活自然、气势磅礴,其特点是圈多,各种圈组成的形态各异的“太极球”,折叠旋转、螺旋起伏,“乱环”迷眼,景象万千。由于拳势复杂、虚实分明,下盘根基极固,大架、正路拳龄三年以上训练有素者学之为好。又因拳式以腰为轴空松圆活、拳势柔顺舒缓,“呼沉(展)吸提(蓄)”更为深匀细长,从而激发内气更易“腾然”、“鼓荡”(笔者按:丹田气的上下升降随呼沉吸提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即“水中火发,气雾弥漫”,谓之“腾然”;丹田气的内外出入随呼展吸蓄“充气缩气”、“涨潮退潮”,谓之“鼓荡”。太极拳技非有此感验不算成功),故太极家手练之极长劲力。
    太极家手为杨氏拳功架、基础架,传人极少,非有机缘而不可得。然而有拳家将“家手”称作“加手”,一字之差非笔误、口误,而是认识上的错误。称“加手”者以为,太极正路加上拳式中某些动作变化,即为“加手”,这与先有健侯、少侯中架、小架(母架)后有澄甫大架(子架),即太极正路脱胎于家手、小式,本末倒置,笔者不得不晓之以理而矫正之。
    太极小式轻巧紧凑、圈小劲坚、节奏明快、发劲刚脆……虽经许禹生、张虎臣改造,舍去了弹抖、震足、飞腿等刚猛发劲,但基本上仍保持着少侯时期的原始风貌。小式行架,时而流水潺潺,时而波涛汹涌,轻巧如捕鼠之猫,迅捷如离弦之箭,吾师言,此即班侯、少侯,审时度势“动急急应,动缓缓随”,所谓“喜则假喜,怒则真怒,一动而诸候惧”。因此,小式为拳中极品,是实用性很强的杨氏太极拳快架、用架、技击架。太极小式拳势奇快,移形换位变化神速,极难普及,太极家手拳龄一年以上训练有素者学之为好。
    吾师张虎臣先生,民国8年(1919年)至民国16年(1927年)学拳北平体育讲习所、行健会,受教于杨少侯、许禹生,继学于杨澄甫,民国17年(1928年)杨昆仲离平(北京)南下,同年12月北平特别市国术馆成立,我师留馆继续从许禹生深造,直至1930年任河北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国术馆长,故有缘统得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太极正路小、中、大三趟拳架。因吾师拳技多得自杨少侯,故今人称其所练为杨氏太极拳小架。    2006年1月,余功保先生编著的《中国太极拳辞典}485页“张虎臣”条云“张虎臣,杨式太极拳传人.年轻时从师于杨澄甫,杨澄甫南下时介绍其继续就学于杨少侯,潜心学习了杨式大架、太极推手、太极球功.活步小架、合太极等拳术套路和各种杨式太极拳器械."此说影响较大,坊间书籍乃至互联网上多有引用者.笔者是虎臣先生的开山弟子,亦是先生弟子中稍有文化者,本着对拳史人物负责精神,郑重指出上说失真。澄甫、杨少侯均于l928年南下,张虎臣留北平并未随师南行,杨澄甫怎可能介绍张虎臣继学于杨少侯?更何况少侯1928年秋到南京仅一年多,即愤世自裁于中山陵,逝于南京古楼医院,虎臣先生又如何能同其继学?    太极小式、太极家手、太极正路,构成了杨氏太极拳少侯拳系张虎臣支完整的拳学体系,按拳式实用分可称用架、练架、预架,按代表人物分可称少侯架、健侯架(或禹生架)、澄甫架,即今人所称杨氏拳小架、中架.大架是也。(下期刊出《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推手大观》)

12

点赞
7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