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致一 (1892—1968) 中国武协第一、第二届委员,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第一届副主席。1920年,师从吴鉴泉学习吴式太极拳。1927年,从北京到上海工作,同年冬,担任精武会太极拳教练,后改为义务教拳。1929年9月,《太极拳浅说》出版。1932年春,顾留馨等从徐学习吴式太极拳,同年11月20日,徐和顾留馨等学员送别友人,并照相留念。1957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上任总裁判长。1958年7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徐致一编著的《太极拳(吴鉴泉式)》。1964年8月,《太极拳(吴鉴泉式)》第5次印刷,重新修改和补充后,改名《吴式太极拳》。 做为吴鉴泉的弟子,徐致一为吴式太极拳的推广与传播,以及理论基础的奠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其晚年,徐先生在其师的拳架基础上在略做修改,并根据拳架套路创编一套吴式太极剑。自50年代末,武淑清老师开始向徐老学习吴式太极拳,60年代初更介绍白玉玺老师跟随徐老学习吴式太极拳。当时的学员有白玉玺,武淑清,陈惠良等人,后来拜徐致一先生为师。 文革后,武淑清教授在河北大学广泛传播推广吴式太极拳、太极剑。武老师及其学生又把徐致一传吴式太极拳带到的世界及全国各地。 白玉玺老师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北京传授吴式太极拳,后侨居菲律宾近20年,广泛传播吴式、李式太极拳。白玉玺老师近几年回国,在天坛传授吴式、李式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广收门徒,积极推广,并筹备汇通武术社复社。白玉玺老师现每周末上午在天坛北墙内花圃以西传授太极拳,愿与武林同道一起共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如有同好,可联系QQ36202698,QQ群“汇通武术” 文革后,武淑清教授在河北大学广泛传播推广吴式太极拳、太极剑。武老师及其学生又把徐致一传吴式太极拳带到的世界及全国各地。 白玉玺老师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北京传授吴式太极拳,后侨居菲律宾近20年,广泛传播吴式、李式太极拳。白玉玺老师近几年回国,在天坛传授吴式、李式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广收门徒,积极推广,并筹备汇通武术社复社。白玉玺老师现每周末上午在天坛北墙内花圃以西传授太极拳,愿与武林同道一起共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如有同好,可联系QQ36202698,QQ群“汇通武术”
徐致一 (1892—1968) 中国武协第一、第二届委员,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第一届副主席。1920年,师从吴鉴泉学习吴式太极拳。1927年,从北京到上海工作,同年冬,担任精武会太极拳教练,后改为义务教拳。1929年9月,《太极拳浅说》出版。1932年春,顾留馨等从徐学习吴式太极拳,同年11月20日,徐和顾留馨等学员送别友人,并照相留念。1957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上任总裁判长。1958年7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徐致一编著的《太极拳(吴鉴泉式)》。1964年8月,《太极拳(吴鉴泉式)》第5次印刷,重新修改和补充后,改名《吴式太极拳》。 做为吴鉴泉的弟子,徐致一为吴式太极拳的推广与传播,以及理论基础的奠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其晚年,徐先生在其师的拳架基础上在略做修改,并根据拳架套路创编一套吴式太极剑。自50年代末,武淑清老师开始向徐老学习吴式太极拳,60年代初更介绍白玉玺老师跟随徐老学习吴式太极拳。当时的学员有白玉玺,武淑清,陈惠良等人,后来拜徐致一先生为师。 文革后,武淑清教授在河北大学广泛传播推广吴式太极拳、太极剑。武老师及其学生又把徐致一传吴式太极拳带到的世界及全国各地。 白玉玺老师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北京传授吴式太极拳,后侨居菲律宾近20年,广泛传播吴式、李式太极拳。白玉玺老师近几年回国,在天坛传授吴式、李式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广收门徒,积极推广,并筹备汇通武术社复社。白玉玺老师现每周末上午在天坛北墙内花圃以西传授太极拳,愿与武林同道一起共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如有同好,可联系QQ36202698,QQ群“汇通武术” 文革后,武淑清教授在河北大学广泛传播推广吴式太极拳、太极剑。武老师及其学生又把徐致一传吴式太极拳带到的世界及全国各地。 白玉玺老师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北京传授吴式太极拳,后侨居菲律宾近20年,广泛传播吴式、李式太极拳。白玉玺老师近几年回国,在天坛传授吴式、李式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广收门徒,积极推广,并筹备汇通武术社复社。白玉玺老师现每周末上午在天坛北墙内花圃以西传授太极拳,愿与武林同道一起共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如有同好,可联系QQ36202698,QQ群“汇通武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5 22:41: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