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032|回复: 14

买了一本《正宗吴式太极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9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英华和马岳梁所著,不知道评价如何,是否值得仔细研读呢?
发表于 2006-9-9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非常好!
发表于 2006-9-9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本书很好。

具体说的话,慢拳的部分写得不是很精确的地方还是有的,但是总体上还是能看明白的。特别是“慢拳”的“金鸡独立”有一张图画反了。(精简的我没看。)快拳写得比较清楚。看起来慢拳和快拳的解说不是一个人写的,可能前者是吴老、后者是马老写的。快拳的云手写得和马老录像里的不一样。(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马老言:他的拳基本上和传下来的一样。也就是说可能变了一点。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断章取义。)推手的部分写得显得有些马虎。(吴老写的乾坤剑,如果没有录像的话基本没法学。注:个人感受,不足为据。)

但此书后的拳理部分写得很好,清晰易懂。决不像有些书写(抄)得玄之又玄。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两位指点 :-)

我难得有机会来买书,所以就多采购了几本,这是其中之一。我回去要好好研读研读了,呵呵。没办法,自学的只能这样了……

发表于 2006-9-10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ealwhz在2006-9-9 21:44:00的发言:

多谢两位指点 :-)

我难得有机会来买书,所以就多采购了几本,这是其中之一。我回去要好好研读研读了,呵呵。没办法,自学的只能这样了……

我们这里好多人都想要但是有好几年了一只卖不上!
发表于 2006-9-10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商城还存一本,欲购从速啊http://taiji.net.cn/Shop/2005/548.html
发表于 2006-9-11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十年代初期,上海练太极拳的人,还远没有象现在这样普及,但是太极拳名称及其奥妙,已日渐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当时我高中尚未毕业,可能是出于好奇,组织了近十位年龄都在十六七岁的同学,写了一封信给上海鉴泉太极拳社,要聘请一位太极拳老师。那时鉴泉社经常在新闻报分类广告栏刊登招生广告,社址就是现在复兴中路的桃源村。几天以后来了一为白白胖胖,年约三十余岁,讲一口北京话的老师,那就是现在已是九十一岁高龄的马岳梁老师。他那时在红十字会医院做化验工作,教拳只能算业余的。我们练拳的地点旧在学校附近的汇山公园,现已改名为劳动公园。当时公园是英国人管理的,游人稀少,绿草如茵,空气清鲜,的确是锻炼的好地方。我们学拳的时间是清晨上课前一个多小时。但时间不太长,大约持续了半年多,学完了一套慢拳,刚刚开始练单推手,由于同学们即将毕业,没有再继续下去。1938年暑假,我去南京参加全国医药专科以上院校大学生集中军事训练,集训还未结速,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以后的八年抗战时期,我很少练太极拳。以后我做医生,由于医务工作繁忙,我几乎把以前所学的太极拳全部还给了老师。
      1959年我从第六人民医院调到静安区中心医院工作。医院的对面就是人民公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公园碰到了马老师,相隔二十多年,我们仍能相互认识。马老师在公园内有场子教拳。从此我开始在马老师场子中继续学习。单由于医院工作紧张,我没有能遵循老师的教导,下苦功锻炼。我看中研究的是太极拳的保健功能。在我管理的病房中,我曾收治了多批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不给任何中西药物,只教病人按时做静坐和练太极拳,出院后病情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十年文革时期,为形势所迫,我几乎同太极拳绝了缘。只是在八十年代开始,我从医院退休以后,才能专心一致地跟随马老师学习。这十年中,我复习了好几遍快拳和慢拳,学习了定步和活步推手,其他如太极刀,七星剑,乾坤剑和二十四枪我都学了。但是岁月蹉跎,我年龄已大,所以进步缓慢,长进不大。主要的收获,只是有幸长时期受到马老师的身教言传,对他扎实的功底和炉火纯青的拳艺有了进一不的认识。有的时候,当我和他相坐一室的时候,他那苍劲有力,浑厚稳重的形象,使我感觉到似乎面对着一座巍巍的泰山,不期而然的产生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想。
      这几年,我每周看二次心血管疾病专科门诊。我是个心脏科医生,在公家医院中工作了几十年,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退休以后至少发挥一点余热。另一方面,我想继续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长期练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我现在虽年愈古稀,但没有慢性疾病,血压不高,出门骑自行车连续三四小时也不觉得太累,我想这不是由于我得天独厚,而只是长期练太极拳得到的应有的报酬。
作者-----徐文,

《正宗吴式太极拳》也是徐文参考许致一的《吴式太极拳》写成,有心人可比照

该书属名两位老师,我认为是徐文不占己功,尊师重道的表现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的确是徐文执笔写的,但是既然二老的后人(二老那时已经不在了吧?)都不反对这个署名,可见是认同书里面的内容的。
至于说参考了徐致一先生的书,不知道指的是参考什么,是写作风格还是内容呢?从所教的拳架而言,很多招数的细节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了,因为都是南派的吴式拳,相同的还是占主要成分,不过这个就作不了徐文参考徐致一先生的书的证据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www.china-pub.com有这本书,可以邮购,大概3-4天就能送到。
说起来这次买的书,里面还有几本“倍受争议”的,比如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等,呵呵。
我因为看了马有清所编的《太极拳之研究》系列的书(现在已经是6本了),所以一直很想看看顾留馨的考证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论。
发表于 2006-9-13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鉴泉先生之拳,特别长于柔化,在致柔社周年纪念会上我曾亲眼见过先生表演,明年已六十开外,然举止轻灵,动作圆活,完全看不出有一点棱角滞涩的地方,真是令人佩服。

先生之弟子,以徐致一为最著名,能以生理、心理与物理力学解释太极拳之内含,其所著<太极拳浅说>与<吴式太极拳>,比所有的太极拳著作都好,乃能知道太极拳之真正味道者,不特陈、武、孙诸式著作不能望其项背,就是陈微明、郑曼青编著之杨式的“太极拳术”。“太极拳体用全书”,也要稍逊一筹。

摘自----《养生蠡测》张义尚1987、7、28于四川忠县中医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3 13:57:1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