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369|回复: 1

初学太极拳:大道至简,方为上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4 19: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4142.jpg
      初学太极拳须知
  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7、 太极拳怎样练法?    董英杰先生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不可限量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即此之谓也。”
8、 练太极拳应如何呼吸?    董先生说:“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 。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这里提到“不要勉强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适当的强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迁就动作而打乱自然呼吸的生理规律。当然由于练太极拳速度均匀而缓慢,作相应的深长细匀的呼吸,还是需要的。当练到一定程度以后,练拳的人就会自然掌握“拳势呼吸”规律。初学太极拳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常会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等弊病。所以董先生又说:“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等。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9、太极拳功夫是否今不如昔,有失传的危险?    董先生说:“有云,太极拳功夫,有一部分失传。此乃欺人之谈。倘尽心研究,必可得全体大用之步,惟须有恒勤两字。”   又说:“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又说:“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   又说:“学者当以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必尽心教导你,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虽世俗之理,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董先生又进一步说明:“太极对敌法甚妙,非不能用,盖今同志,只练皮毛,不肯再学,不能求高师访明友,但说太极不能用,亦勿怪授者不授耳。”   董先生以上四段话,实事求是,说明了很多大道理,从中我们体会到:   (1)、要多求教于良师益友,只要方法正确,有恒心坚持,刻苦努力,勤学勤练,多动脑筋研究,脚踏实地去反复实践,太极拳一定会练出功夫来的。太极拳的真功夫失传之说是把问题夸大了。当然要大力发掘人才,尊师重道,诚恳地请老一辈拳家把技艺传给后人,这也是极重要的环节。   (2)、练太极拳要出成绩只有在实践上多下功夫。“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义自见”。功夫是从苦练得来的,所以不要空谈理论。要立足实践。然而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真实的实践体会不可能提炼成理论。理论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因而董先生所谓“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的观点也有值得研究之处。笔者认为,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或你有一些传统功夫还未发展和继承下来,应继续努力。但从太极拳的推广,套路的综合、整理、创新、理论的深化和系统化、科学方法的提高等方面来看,公诸于众是超过古人的。   (3)、要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首先要提倡尊师重道和虚心学习、埋头苦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老一辈的好拳艺继承下来。继承下来以后,还得再加工苦练。如果没有勤、恒二字,即使陈长兴再生,杨禄禅转世来指导,也是学不到真功夫的。

发表于 2015-10-15 2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至简,永远的太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