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031|回复: 0

练习吴式太极拳的六个法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1 16: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597821832610791729[1].jpg


      太极拳是传统的中国武术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打太极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太极拳众多门派中的吴式一派。练习吴式太极拳有六大要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打吴式太极拳有六大要点。所有的动作,都需要根据这六个法则。
  一、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心为令,气为旗。意识支配动作,先“意”动而后“形”动。
  谱云: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外部神态,是内在心意显露于外的表现。
  对于吴式太极拳,最主要的是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于吴式太极拳,最主要的是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
  内意和外神不可须臾分离,内意稍一松懈,外神就会散漫。
  二、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谱云:神聚气敛,身手放长。虚领顶颈、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是身躯的放长;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和开胯屈膝的旋转,是手足的放长。
  身肢放长的关键要领,在于先从用“意”着手,在思想上具有放长和松开的意念,从而促使身肢上具体的放长和松开。这样,方能求得柔软,以去除僵硬、拙力。
  三、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动作要连贯,全身上下要轻灵。
  下肢旋踝转腿,上肢旋腕转膀,中间旋腰转脊,螺旋缠绕节节上升,以求缠丝劲的完整一气。
  其劲起于足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脊,通背贯臂,形于手指。毋使有缺陷处,毋使用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一缠到底,折叠转换接下势。
  四、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尾闾正中神贯顶。身体重心的垂直线,不离开两脚间距离的中间1/3,谓之“中土不离位”。
  如此,方可灵活地转换虚实。而变换灵活的内在根由,则在于意气转换的灵活。谱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一实。双手要分虚实,双足要分虚实,手与足也要上下相随,分清虚实。
  为了细致地掌握这种虚实,则须要“中”不要“偏”,要“沉”不要“重”,要“轻”不要“浮”。须知:双轻、双沉、半轻半重是3个无病的虚实。
  五、腰脊为主宰的节节贯串运动
  太极拳要练在身上,不要练在手上,须知腰脊为第一主宰。行拳时以腰脊为中心,领导全身9个主要运动关节依次动作,螺旋缠绕,一动全动。
  谱云: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只有动用身法,用上腰劲,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六、相连不断的一气呵成运动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这是在手法和步法上的必要措施。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内意和 外神始终寓于动作之中,起伏动荡,内外相合。
  故,整套拳架演练时,中间没有泄劲的地方,也没有意驰的时候,须自始至终势势相连,一气呵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