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368|回复: 0

南怀瑾:太极拳的“动中求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5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4e251f95cad1c836f5e19a7f3e6709c83d51c4.jpg

  太极拳系求静,非求动,更实际地说,是于动中求静。

  现在再作进一步说明,凡人在静时,内心思想反而繁乱,此是大家所曾体认过的,一般人最怕寂寞,因为思想无所寄托,老年人最怕孤独,感到人生没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对于学儒、学佛、学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种享受,故能甘于寂寞,乐于清净。这是对静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数修养高深的人能达到此种境界。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净寂寞中发动,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一切静坐参禅的入静境界,然此静的境界,得来不易。

  武术是人体在运动,不过虽是外动而内心反易得静,以此求静境,也同样得到殊途同归的妙用,利用这个动静相应的道理而发明武术。凡人体在劳动时,思绪反而不会紊乱,亦即有所寄托,若体不活动,无所事事,呆然不动,则反比死还难受,要不胡思乱想,亦不可得,孔子有言:“小人闲居为不善。”足见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关联互动影响的作用。

  太极拳之原理也是如此,打太极拳是在动,由动中的体力劳动,进而渐渐达到内心清净的境界。所以我经常以孟子的话来譬喻拳术的道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学拳的人,无论南宗北派,都在劳其筋骨,静坐、练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业之人,则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同归。现在我们倘若能从劳其筋骨入门,自然也就可心志清净,近乎道矣!

  总之,太极拳是“动中求静”,由静而达到静坐、内功所证到之境界,动静相互配合,则于身心的健康大有裨益,这是必然而无可否认的。

本文节选于南怀瑾先生的《太极拳与道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