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36|回复: 0

美!茶与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6 1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5312d0cfbe8f7b54.jpg
   喝茶就像文人写散文,飘逸脱俗,抒情文采,可长可短,有感而发。忙累之余,与一二知己小聚一处,论茶味、谈世情、聊古今,酣畅淋漓的沟通,就像经历一次心理治疗,让人变得轻松、剔透起来。
捏一撮投入杯中,开水一冲,雀舌般的芽叶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浅啜慢饮,议论风生间,人也显得宁静祥和、高贵脱俗起来。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禅坐,让你内心安宁,沉淀下来的是对人生的开悟。
   平淡的生活,恬静的心情。无所谓快乐和忧伤,欣喜与悲恸。沏一杯浓茶,凝视着茶叶的浮浮沉沉,不禁被似水流年的人生所感动。
   无论是喧闹的都市人,还是静寂的山民,无论是过的轰轰烈烈,还是淡泊简明,都沿着自己的轨迹书写人生,正如一杯茶的浸泡过程。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叶在热气腾腾的开水中浮浮沉沉,从干皱的一点伸展开放一片片茶叶的过程,犹如生命的历程。儿时蜷缩在母亲的怀中,不知风霜雨露为何种,当岁月的车轮碾过二十个春夏秋冬时,蜷缩的茶叶开始面临各种考验。沸水刚沏入茶杯时,轻小干茶立即翻滚于水面,似乎在炫耀:瞧!我多坚强,我不怕高温的烧烫!渐渐地,干茶开始下沉,忽而有冒上来,再沉下去……它似乎是在与命运抗争,全然没有了刚才的侥幸。
   浮浮沉沉,沉沉浮浮,反反复复。丝丝的白气留下时间的痕迹,终于倔强气盛的干茶舒展了半个身体,被水浸润着膨胀起来。此时,凑近茶杯已可嗅到淡淡的清香。但不能急于品尝,这时茶水的味道还太单薄不充盈,正如这时的人涉世未深,不太成熟,人生还不够圆满一样。
   片刻之后,悬浮于中间的茶叶完全舒展开来。浓绿完整的一片片茶叶舒展着丰润的身体默默地沉浸在已醇得可口的茶中。那么柔嫩、新鲜,似刚从茶树上采下来还带着晶莹的露珠。浸润饱满的茶叶沉在杯底有开水融为一体,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不用凑近杯子,便可嗅到那溢满整个房间的幽香了。品之,更是韵味无穷,沁人心脾。正如人的一生,经历了考验,时间的磨练,轻浮而单薄的青春就会变的厚重而深沉。懂得了如何生存,如何与社会融为一体,吸收社会这所大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既而展现自己的人生魅力。
   茶叶从放入茶杯开始,正如人从母亲怀里开始走出。茶叶等待的是开水高温的考验,人等待的是前程的荆棘丛生开。水冲入后,干茶经历的是又一次重生;人踏上征程后经历的是身心的不断再生茶。经历了时间,变得舒展而馨香;人经历了时间,变得坦然而开阔,自我价值不断得以实现。
    茶在开水中浮沉,人在社会中沉浮,浮浮沉沉,茶与人都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丰碑。
茶亦人,人亦茶。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事业如茶,它有苦、有涩,更让你有苦尽甘来的意外。
友情如茶,浓时太苦,淡时悠悠,泡过三四巡后,意犹未尽,回味绵厚。
爱情与婚姻也如茶,恋爱时的苦涩与甜蜜、相思和缠绵,正如一杯新茶,色泽诱人,馨香扑鼻。

喝茶是为了解渴,品茶是为了怡情;
人生有时是喝茶,满足生存的需要;
人生有时如品茶,调节心灵的需求;
从苦到甜,从浓到淡,只是一个过程.
人生是也过程,甜酸苦辣,起起落落...
品茶要有一个好心境;
人生要有一个好心态;
静下心来,慢慢享受,别浪费了好茶,别枉度了此生.
    五泡茶味 人生五阶段   
    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诗人舒婷说:”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
    茶是简单的,它不比咖啡浓郁,不及美酒醇厚,但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
简单是净化,只有肮脏的东西才需要泡沫的虚构和油彩的掩饰,简单也是一种从容和富足,只有贪得无厌,利益熏心的人才故意把事情复杂化.简单是一种高贵,只有小人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简单是一种回归,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性还原;故造的复杂失去之时往往就是人的本真恢复之日.
茶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笑看风云淡的气度.

茶喝得越多,感悟就越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叶,看起来那么的渺小纤弱,那么无足轻重,那么微妙.当它放入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它的色彩得以展现;它的香气得以挥发;它的魅力得以绽放!虽说它遇到水的时候将自己的全部精华、甚至自己的毕生的心血,可是它却绽放过美丽,同时也实现了它的全部价值。但也就是在它与水相融的时刻,人们所关注的却不再是它,而是那杯中之水了。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多少人能及的上那一片小小的茶叶;有多少人能够释放出全部价值;又有多少人能看的清楚自己真正该释放的位置呢?
      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溶入这变化的大千世界。在融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一生,走完自己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留心每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会有人在意那一片叶,一片叶不会因溶水而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留清香在人间。所以我们又何必为自身融入大千世界而不为人关注而沮丧呢?只要我们还算有价值,带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朴实无华去融入这个世界,依然拥有光环!我想天空一定会记得我们....
      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少不了种种诱惑.诱惑使人负累,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位。这一切又与茶何其相似。茶,它代表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一个人若在茶中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生活也必然会更加惬意。

看着水由透明变成淡淡的黄色,让茶的清香笼罩着全身,如同沐浴在明媚的春天,轻啜 一口,令人神清气爽,细品其味,却是淡淡的香甜中透着微微的涩,人生不就如此吗?幸福 的背后谁会知道所经历的磨难。 一杯清茶,给人的感受是淡泊、宁静,负累的心也可轻松一点。喝茶的人心情不同,茶 的滋味也不同,同样一杯茶,喜悦时喝它,这的味道是醇厚而又温馨;烦恼时喝它,它会变 得即苦涩又香甜,就和你的心情一样,犹豫不定;痛苦时喝它,这就变得和泪水的味道一样, 又涩又苦。这时你会想:一杯茶,从茶叶到茶水要经历多少煎熬,多少等待,多少期盼.....才会变成一杯清茶。
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情,是茶与水的煎熬,赋予了茶的清香,茶的诱人,而岁月与人生的磨砺,赋予了人生的艰辛,人生的辉煌。如此,你有什么样的心情,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你有什么样的心情,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心情,你就会喝出什么样的滋味; 你有什么样的心态,你就会品味什么样的人生。 喝茶能喝出这么多的甜、酸、苦、辣,你的人生一定会丰富多彩! “心知足,常乐!”不论咖啡与茶,只要心情好,喝什么、品什么都会是一种感觉。
    莫负眼前茶 ,且品且珍惜。

     “因为茶,我来到这里。” “因为喝茶,我徘徊这里。” “因为品茶,我留念这里。” “品茶,也品人生。”
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

    独坐一隅,香茗在手,含英咀华一番,别有一番超脱红尘俗世的味道。茶,以其特有的色美、形秀、香醇、味甘,流传几千年,长盛不衰。传说在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日进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就是最早的名字。每种茶名也都是包含着一个故事。像铁观音,传说很早以前有位姓魏的书生很信观音,每日早晚拜后必奉清茶一碗于观音像前,后来一日他在山上发现一株新茶,移回栽种,收获时见茶泡而有质感,疑为观音所赐,遂命名为“铁观音”。 “大红袍”的茶则更为有趣,相传这种茶生于悬崖峭壁之上很难采撷,于是人们训练了一些猴子上山去采,但这些茶好像不愿让动物接近,人们只好为猴子披上大红袍,装成人的模样,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茶叫做“大红袍”了。茶集天地万物之精华,清茶一盏能醉人!正如沈阳和静园茶楼的王琼女士所说: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兴起,其中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来自于人们对文化的虔诚仰视。
文章、风水、茶,真懂的没几家。懂与不懂又有何妨?闲暇时约一二知己,品茶论道,谈世情,聊人生,谈古论今,享受那独有的茶境,不亦乐乎!

    人生如禅茶,香自沉浮来              茶禅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离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
    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比如在日本,茶道侧重于宗教仪式化;在韩国,茶道侧重于具体实用的礼仪化;在中国,茶道侧重于艺术表演性质。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说,虽然各有不同,但禅茶文化的根在中国。
    茶道不仅指茶法茶器,它的内涵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也因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来又有“茶禅一味”之说。
    饮茶的艺术注重甘、清、活、闲,人的心境通过这种领悟的过程变得空灵而飘逸,饮茶的哲学在于让人轻松、宁静、自在,既可自得其乐,亦可与人分享,借一杯清茗作心灵的沟通。
    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静思……
    茶有健身、解渴、疗疾之效,又富欣赏情趣,还可陶冶情操,是五花八门的洋饮料所无法比拟的。
    在我们今天这个喧嚣繁杂的尘世中,我们都需要一杯好茶,来洗涤心上的烦恼与尘埃,抚慰我们的心灵。

    茶器相依 有爱方有香茗
    中国人喝茶,有的是好客之道,有的是清心和情趣。之所以没有像日本的茶道、朝鲜茶礼那样严谨,也许是我们注重的是茶洋溢生活之美,体现生活之乐吧。一代大师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几乎是无地不喝茶,家里喝,茶馆喝,自斟自饮,与人共饮,开会时喝,解决纠纷时喝,早餐之前喝,半夜也喝。饮茶已成为中国人一种无法割舍的习惯。
   《诗经》中“谁谓茶苦,其甘知荠”,“采茶新樗,食我农夫”之句。郝懿行义疏;减一画作“茶”。茶的鼻祖是一个叫陆羽的。他著有《茶经》一书,书里对茶研究的精心透彻。被人称之为“茶圣”。而唐朝诗人皎然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中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谈及茶有“养身、敬义、礼仁、行道、雅志”之句。茶是一种高雅之饮。
讲茶道,那份空灵缘于尘世,又脱身于纷繁。让爱茶之人在品茶的同时,似参禅一般。在《国学·智慧》中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位在学者来向南隐禅师问禅,请教什么是禅。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学者忙着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南隐禅师停下来微笑着说:“你就像这杯子。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对于国学,以茶讲禅道,给人以智。对于茶道,茶的意境,虽懂得浅显,但从茶里,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清静、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得到心有灵性的洗涤。让我在忙碌中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是简单的。
    有人说,茶所代表的清幽境界有别于世俗世界的喧器浮躁,喜欢饮茶的人能从中获得一份纯净怡然的心境。

    忙里偷闲 且看茶联(茶联,就以大众化的形式道出了茶客们的生活情调)人生
    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品茶如做人 贵在用心  品茶,贵在用心,做人亦然,用心品茶味中味,用心做人人上人
    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今湖北天门人。最为卓越的贡献是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茶经》总结了唐朝及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制作历史与现状、茶的烹煮、品饮技术与礼仪等。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堪称一部茶学百科全书。在唐代当时即深为人们所瞩目,被人们称为“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奠定了“生态美”的茶美学观,生态审美,把审美的焦点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上,体现了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陆羽借“茶”这一“天涵地蕴”的灵物,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融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境、茶与水、茶与具、水与火,以及情与理,整个生态系统于一体,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首先,体现在对茶园的生态环境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葱郁的树木,散发幽香的栀子,娇柔的白蔷薇,迷人的丁香,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生态美”画面。
    其次体现在茶、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再次生态美学观还体现在陆羽对茶之“色、香、味、形”的审美中:“沫浡,汤之华也。”陆羽从一碗茶汤中赏到了春之绿萍、夏之浮云、秋之黄菊、冬之白雪之美,如此得到的是身心安康,领略的是无限畅意,这不正是人与自然相融相和的写照吗?
确立“精行俭德”的茶审美态度,陆羽在《茶经》中提出饮茶最宜“精行俭德”,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将日常饮茶活动提升到精神层面,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是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的养生方式。倡导“和”为核心的茶美学思想。
    陆羽首次把我国儒、道、佛的思想文化与饮茶过程融为一体,倡导“和”为核心的中国茶美学思想。这种和美的思想体现在风炉的设计、水的选择、以及烹煮过程“水火相济”等茶事活动中。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茶经》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茶业经济的发展,陆羽对茶之美的揭示宛如奏响了美妙的乐章,打开了人类审美茶的心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们对茶审美的追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