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太极拳的来历(1)
麦廷禧
08-12-2013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极受国内外武术人士们的爱好.为了充实太极拳的武术文化,人们极力追寻它的始源. 到现在还未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史实. 现存的只是各种史话.
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是由杨露禅(1799-1872年)从北京广泛传遍出来的. 传说他少年时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服务. 在那里,他跟陈长兴 (1771-1853年)学拳. 还有其它有关他学拳的传说. 1839他反回河北省永年家乡广府, 在陈德瑚开的一家药材店工作, 同时传授他的拳给这家药店的屋主三兄弟武澄清 (1800-1884年),武禹襄(1812-1880年), 武汝清 (1804-1887年).那时他的拳俗称绵拳,没有特别和显赫的名称. 陈家沟亦没有名绵拳的拳套. 这表示他只学会了拳而不晓得他学了陈家的那一套拳. 他没有文化修养, 相信他也没有记录拳架名称,只牢牢记在心里,亦不知拳套的来源. 当武澄清考得科举,就被派到河南省舞阳当盐官(1852-1855年).在那里的一家盐店,他获得一些武术文稿.其中一篇有王宗岳署名的叫”太极拳论”. 武禹襄觉得他从杨露禅学的拳不够详尽,他便去(1852年)找杨露禅的老师陈长兴作更高深的学习.但他被告知陈长兴已年迈, 不能授拳, 被推荐到河南省赵堡镇跟陈清萍 (1795-1868年)学拳. 这表明杨露禅所学的拳已没有武艺高深的拳师在陈家沟把陈长兴的拳艺传递下去. 武禹襄跟陈清萍学拳月愈,便去探访在舞阳的武澄清. 武澄清交给武禹襄他获得的武术文稿. 他们未能获得和追尋有关武术文稿作者的消息, 可能是历时太长,保全这些文件的人也没有多大关注,也忘了. 他两兄弟对这些文件非常佩服和有兴趣. 激发他们日后也写了一些武术文稿. 在1860年, 武澄清被调入清庭当军事要职至1868年退职回家. 其间, 武澄清推荐杨露禅在北京清朝(1616-1911年)瑞王府授拳. 杨露禅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又没有知名度. 他的拳在本地和其它地方也没有什么正式名堂. 为了应付官府有学识人士们询问他拳的讯息,他大有可能请教武禹襄,希望武禹襄给他的拳一个明显的名和教他如何介绍他的拳, 使官府人士们能对他的拳有深刻的印像. 武禹襄是书香门弟,学识广阔,又对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有特别的赏识. 他就教杨露禅说他的拳叫太极拳,是当时受人崇高敬仰的张三丰创立的,传王宗岳再传入陈家沟,后传到他. 他这样子说是因为王宗岳的文稿中有一分记有拳套式名. 这些式名和杨露禅从陈家沟学的和传给他的是非常相同. 说张三丰只不过是付会他的威望. 太极是道教一个有特别和深奥意义的名词. 杨露禅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没有和道教人士交往. 他不可能想出用太极来命名他的拳. 官府人士们对太极,张三丰的名都有相当的认识. 於是杨露禅同意. 他就带这段讯息去北京授拳,没想到他的太极拳就广泛传遍出来,名震国内外.太极拳的名字从此成立. 这种说发,扬派太极拳后人尊师重道地维护至今,不追问讯息的来源. 那时陈长兴已经不在. 陈家已无懂杨露禅的拳的人. 杨露禅就是老大,说了算. (注: 武禹襄要到赵堡镇跟陈清萍学陈家拳)
武禹襄的侄李亦畬 (1832-1892年)从武禹襄学武术,是第一个人用太极拳这个词在1867,亦即是杨露禅去北京授拳后,写了一本叫” 太极拳谱”的书 ,内中他收集武澄清, 武禹襄写有关武术的文件,武澄清在一家盐店获得的武术文件,他自己的文件,没有说武禹襄从陈清萍得到什么文件,也记录了武禹襄说宋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传王宗岳再传入陈家沟的说法和 一些不知是谁写的文件. 李亦畬的记录没有指出盐店获得的武术文章是那几份,除了其中一篇有付有王宗岳名的叫”太极拳论” 其它都没有注明来源和作者, 有些就被后人认为是武禹襄的, 有些被认为是王宗岳的和其它无从考究的来源. 武澄清在盐店获得的武术文件后来也不知去向. 因为没有原文,亦没有其他人见证过,人们不能判定这些文件确实存在和王宗岳是这些文件的作者或记录者. 又有一些后人就把王宗岳的武术文件改写,付加,合屛为张三丰所写. 李亦畬在1881修正他这篇文稿, 把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说法删除,代以”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有可能因为他觉得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说法没有实质的义意和根据,加上王宗岳的文件也未提及张三丰. 文稿中,他们的,也是杨露禅的,拳套叫十三势架,还未叫太极拳,也没有提和讨论太极拳套路的文章. 这表明太极拳的前身是叫十三势. 十三势架的拳套名没有指出是来自何处和何人创造或组合.它包含的架式名可能是武澄清在盐店获得的武术文件的一部份. 那时,杨露禅的拳套叫绵拳. 武禹襄和李亦畬可能觉得盐店获得的武术文件的资料比杨露禅告知他关于绵拳的资料更加丰富,因此他们就用十三势架名,不用绵拳名. 又不用太极拳;因为太极拳不是原来真实的名字 文稿中题为“太极拳论”的名有两个解释: 一是用太极的理论来论拳的原理, 二是论一套叫太极拳的拳. 念一下 ”太极拳论”,就发现文中没有提及”太极拳”, 只讲太极和拳理. 拳论不能代表拳套. 拳套不会自动地从拳理掉出来的. 人们就用这些拳理来改良拳套. 但这些拳套还没叫太极拳. 这表示”太极拳”这个名在此前是不存在,但后来的人依然把 ”太极拳论” 作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杨露禅的太极拳是从陈家沟陈长兴学来的.人们便想在陈家沟考证太极拳的源头. 陈氏族人陈鑫(1849-1919年)是一位首先写关于陈家拳历史,家族谱和用经络周易学说来分折太极拳的人.他化了十一年(1908-1919年)时间写了一本在1933年才出版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书, 说陈卜(1374年代)碑文:“始祖陈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于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断言陈卜创造太极拳. 这一说法没有获得拳史专家的认可. 早期的陈家沟文献没有名为太极拳的拳套. 又没有陈家拳传承表, 因此不能判定陈家拳的始祖是谁和陈长兴的先师是谁. 但有几套十三势和炮锤.但没有说明几套十三势的来源. 文献提及陈氏祖先造拳.但没有说甚么拳. 文献提及陈家一位最出名的拳师陈王廷(1597-1664, 1612-1680,1600-1680年).明朝(1368-1644年)时,他考过武举,必读过明朝名将戚继光 (1526-1587年)著的” 记効新书”.说他写了”长短句”和”拳经总歌”,从” 记効新书”” 拳经捷要”” 拳经三十二势”中选出二十九势,集合当时附近名家和祖传拳法,编成拳套八路:长拳108势一路,十三势五路和砲捶一路.他的拳经过历代相传到后来只剩下十三势头套,砲捶,和杨露禅的拳. 当杨露禅的太极拳在北京已经出了名,杨露禅的太极拳又是从陈家沟出来的, 后人们就把陈氏剩下的两套拳叫陈氏太极拳 第一路和第二路. 因没有王宗岳的明确身世和他有关武术的原稿, 后人们就说王宗岳是武氏兄弟捏造出来的,就从陈氏家族中较有学历和资格的陈王廷认为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太极拳的名和”太极拳论”都没有存在陈氏家族的早期文献中. 又没有陈家拳传承表, 因此找不出陈长兴的老师是谁. 陈家也否定王宗岳传太极拳入陈家沟的说法. 后人门便依李亦畬的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传王宗岳再传入陈家沟的想法去找出更多的讯息. 最积极支持这说法的是河南赵堡镇的太极拳人士们. 张三丰是一位传奇的道家人物,生存的年代有好多种说法(1017-1229, 1136-1207,1247-1548,1247-1456,1247-1464 或 1298-1458年). 说他博学广深,才能高超.武艺高强,明代的王帝都非常敬仰和极力追寻他;民间也非常普遍地崇拜他. 因此,人们就把太极拳的创立依付在有这么大影响力的张三丰, 望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张三丰太极拳门下. 不过有这么长壽的人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发现过,不大可能. 又没说他传授了谁他的最重要长生技术成就,只传授了次要的太极拳. 有人则说是两个人,前时期的一个叫张三峰,后时期的一个叫张三丰.都是道士, 都有一样的本事. 他们崇高的声誉和特别漫长的人生一定吸收了众多门徒.在各地又有这么多积极仰幕他的人们. 张三丰的太极拳必定在各地广泛流行才是; 可是不是这样. 他众多的门徒也没有一个帮助明代王帝找到张三丰.
可靠的文献都末说他懂太极拳. ”明史”和历经纂修的”太和山志”都隻字未提张三丰会拳术. 即便是1722年位在四川的圆通道人汪锡龄编的” 三丰全书”稿本,以及到本世纪末1844年被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的” 三丰全书”里面也未曾提及张三丰会拳术或太极拳. 严嘉康(1695-1786年)篇的’武当密鉴’说张三丰在1080年只创造36个拳式太极拳,后经他的数代学徒,到1612年时才由道士陈敬儒(1532-1672年) 定为108拳式的太极拳.这拳套和现在的太极拳,赵堡镇的太极拳又不一样. 以后的传承和其它的说法又不一样. 黄梨洲”王征南墓志铭”(1669年)特别首先表扬张三丰创造内家拳, 但俱然没有说内家拳套包含甚么样的拳套. 既然太极拳是内家拳套的最重要代表,理应会特别提出,但是没有, 表示以太极拳为名的拳套那时还未存在.虽然内家拳的套路和太极拳的有很大的分别,但因内家拳和太极拳的拳理有些相同,因此奉张三丰的后人无理地强把太极拳归属于内家拳或把张三丰的拳算是较早的太极拳. 因此太极拳也被认为是张三丰创造的. 现在的内家拳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形意拳尊岳穆武为始祖,而八卦掌则是董海川, 八卦掌和形意拳的门徒都没说张三丰是他们的始祖.可以说张三丰没有创造太极拳. 外家拳都包含内家拳拳法在内,但没有额外强调吧了. 金一明1928年出版《武当拳术密诀》, 书中只说张三丰有神奇武术,没说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或和太极拳和拳术有密切关系的事项. 既然是武当拳术密诀,又张三丰是武当拳术的权威. 为甚么没有引经据典记载和.详述张三丰对拳艺的重要贡献? 只有追随他的才说张三丰创立太极拳. 太极拳有二十九势选自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 戚继光明确地说明他的拳出自何处, 但不是从张三丰来的. 张三丰的太极拳不可能选自后辈戚继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