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泽天下qq论拳理
(清凉小注:偶然在群聊中看到慧泽天下对拳理的看法,相对于一般的爱好者而言他于太极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很有共识地决定稍做整理后,发出来请大家看。)
17:07:28
太极拳最关键的东西在松,怎么松?着熟了,明理了,每式都用腰走,你就能松了。松下来之后,就开始找劲,把太极八法五步弄明白了(所谓脚踏五行步,手运八卦功),然后推手找劲,到了能懂劲的阶段那才算是真正的登堂入室了, 小弟曾精研王新午 、李雅轩、董英杰、郑曼青等前辈之拳论,无不再三叮嘱:“松”乃太极拳入门之第一要义。
17:08:02
这个过程,在有明师不保守的指导,自己的悟性和毅力的基础上3年可有小成,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7:08:51
大家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多看书,看什么书??民国时期出的书!那才是真正的玩艺!解放后出的书,刘晚苍先生的《太极拳架与推手》,李经梧先生的《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王培生先生的《吴式太极拳诠真》都很好
17:10:18
除了这三本书,还有汪永泉先生、魏树人先生的书也不错,但是不好理解。另外要说个问题就是,看书的时机的选择,初习太极拳时不可多看,董英杰先生曾言:昔人功夫好,今人理论好。只有到拳架很熟之后方可精研众前辈的拳理群论。
17:11:15
太极拳本身包含技击和养生,真正明理了,照着太极拳的道理去做,自然就能益寿延年了,王培生先生曾讲: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心意所想之下,自动运行的。有机会小弟将以王培生先生传的吴式37式太极拳为例子,具体讲讲何为“自动”
17:11:51
天分是核心,努力是基础
17:12:25
有些东西是无法言传的,必须自己去理解。
17:12:39
这就是悟性和机缘了
17:14:04
无论你练什么拳术,甚至包括健身操在内,他都有一个原理和规矩,只有符合了这个规矩你才能真正得到效果 否则的话,练什么也没用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7:15:22
太极拳讲究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指的是你自己的身体,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应该有什么角度的问题,前人们没提出过什么角度的问题,只是说手不过鼻,膝不过足尖等,因为你架子正确了,这些问题都会克服的,而关键的还在于,每一动,惟先动腰。
17:16:30
我以前练健美,可是自从接触真正的太极拳以来,我发现西方人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们老祖先就是聪明呀!!宁练一寸筋,不练三寸肉。劲出于筋,而非肉。
17:17:25
中医的元气,到现在西方人也不理解
17:19:14
还是我们祖宗智高一筹,我们责无旁贷的要发扬光大!
17:20:20
那天我去公园打拳,一共去了四天,那些大爷大娘觉得我打得不错,让我说说诀窍
17:21:11
我说就一个诀窍,每一个动作都是腰动再带动四肢,所谓 刻刻留意在腰间 这样的话,你的四肢都是被动的动而不是主动的
17:22:10
他们以前都是学的国家套路“太极操”,并不懂太极拳的理论,就是人家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也不探究个为什么!
17:22:42
太极拳的核心就在腰上!!
17:22:56
不用腰的全是操!
17:23:40
反过来,用上腰之后,每个动作都非常的自然,诸位不妨试试。
17:24:38
至于刚才有人说太极拳除了对肺好之外还有什么好处
17:25:44
其实太极拳从生理角度讲最先锻炼的是肾脏和脊柱,肾脏是先天之本,肾气旺则元气足,五脏皆受益!
17:28:43
推手其实只是一个训练的手段!散手才是太极拳技击作用的终极
17:29:46
至于对脊柱的锻炼也非常重要 可以说脊柱是人最重要的部分!!!
17:30:53
人衰老首先从肾脏和脊柱衰老 先是元气不足,气血两亏,再就是脊柱的柔韧性降低……慢慢的 别的病就开始产生……
17:33:31
腰是太极拳的所有运动的核心,松是太极拳一切原理的根本
17:34:38
照着这两个方向走,就算是入门了,王培生先生说太极拳的一切肢体运动都是自动的,哪动呢?就是心意在动,心意动了,其自然就动了,然后才是肢体的运动。
17:35:09
简单的说一下“气”,这个概念还是不要用西方的生理知识来解释
17:36:15
西医认为人有8大循环系统,其实最重要的是只有在人活着的时候才有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气”。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有“气虚”这个病证
17:37:23
气虚之后必然是血液循环系统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血亏之前必然先元气不足的道理。血液的运行是靠气的运行带动或者说推动的。
17:38:06
气不足,则血自然不足。简单的举个例子,气虚的人呼吸的频率都很快,不用摸就知道他的心跳一定也很快,为什么呢?
17:40:36
因为元气足的人,血液循环也好,对心脏的供血就足,所以西医将运动员的心跳在60次/分钟左右,因为供血足,所以间隔时间长,次数也就少。反过来,气虚的人因为供血不足,所以心脏不得不跳动更多的次数,间隔时间也越短。原因很简单,但是西医并不明白“气”的道理。他们也许永远也不明白——
17:41:16
因为它们的解剖学是建立在死体的基础上的,而“气”只有在人活着的时候才有
17:42:12
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明白太极拳的“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17:43:27
所以就总也入不了太极拳的门径。中华文化的根源在《易经》中医、气功、武术、风水、相术 都是以《易经》的阴阳五行八卦作为基础的。
17:43:59
明白了这些就能更好的理解,太极拳为什么是八门五步十三势了
17:44:31
所以,陈鑫讲欲学拳先明理,这是真正的大实话,大秘诀。
17:45:36
明理了你就是进门了,再加上师父的点拨和你的悟性、勤奋的用功,那你离成功就很近了。但是,看看我们身边练太极拳的人,先别管有没有师父,真正“明理”的人有多少??
17:46:08
可能绝大多数都不“明理”,所以他们注定只能做太极操!
17:46:48
我上来说一些常识的问题自己应该先弄清楚,再来讨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理都不明,这拳怎么学呀!!!
17:47:41
明理之后,一系列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这时候回顾一下没明理时打的拳,真是非常可笑的。
17:48:31
理的范畴很大,不过也很有条理。先明白太极拳的原理
17:48:43
再明白打太极拳的道理
17:48:57
这两个都明白了,就能入门了
17:49:33
简单的说,西医是建立在尸体的基础上的,我们的中医是建立在活人的基础上的
17:50:09
高下如何自见分晓,当然,西医也是后很多优点的,但是千万不能和太极拳的原理混在一起,那样就坏了
17:50:26
做什么都要追本溯源才好
17:50:43
我们在这里谈中医,主要是为了说明太极拳的理
17:51:43
启功先生调侃说:在西医眼里没有没病的人,在中医眼里,没有只不好的病
17:52:11
这两句话很有哲理,其实把中西医的依据和有缺点都包含了,颇令人玩味
17:53:11
原理就不讲了,其实都在老拳论中
17:53:23
有几个人真正的研究过老拳论??
17:54:05
师父是做什么的??是把老拳论的精要用通俗的徒弟能听得懂语言讲授给他的人
17:54:24
这些话没有一句不“实”的
17:54:36
只不过你需要的是微观的“实”罢了
17:54:53
其实我开始已经讲了,一个是松,一个是腰,这就是拳理
17:55:36
明师有了,剩下的是你的悟性和毅力
17:56:00
拳理明白了,再贯彻到盘架推手之中才能起到作用
17:56:39
明师就是老拳论 呵呵 这是 虽然死了但是仍活着的师父
17:57:08
无论哪个真正的明师最终都可以用老拳论来解释他的拳
17:57:51
其实太极拳不难,对聪明的理解能力强,有悟性的人来说,很简单,但反过来,对那些悟性差的就很难了
17:58:16
太极拳是高级的玩意,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表现方式
17:58:33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出太极技击功夫的,但是健身都没问题
17:59:16
对太极拳来说 勤能补拙这句话不成立
17:59:42
我亲自经历过太极拳技击高手
18:01:11
最大的感觉就是你找不到他身上的力点,或者说就是空的,没有重心,无论你用多大的力量用真么方式他都能给你化了,让你打不到重心,反过来他打你,因为知道你的重心所在,你用的劲越大,受的伤害也越大
18:03:03
他不用力,他要用力我就知道他的重心了,那样我不就能发力了么!
18:03:23
就像空气一样,你打空气一拳,
18:03:36
散手就是推手技巧的实际应用
18:03:47
我就是散手和他打的
18:04:07
实战中都是散手,谁会慢吞吞的和你推呀!
18:04:13
太极拳其实最讲应用!
18:05:28
推手是为了培养你灵敏的感觉!
18:06:05
敌人打你了,你要迅速的感觉到他力的方向和大小,这样你才能借力打力
18:06:22
否则的话,硬拼硬挡就不是太极拳了
18:07:17
推手的目的就是:彼不动 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
18:07:31
当然不是硬碰硬!!
18:07:45
太极拳是先软后硬,这么说吧,
18:08:25
彼不动 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己已动 是动的思维!!
18:10:07
肯定要挨打才能体会出劲来
18:11:23
推手只是太极拳锻炼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