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666|回复: 9

观“温县太极武术馆视频实战”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0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真正的太极功夫”,或许那只是人们美好的想像和遥远的传说

发表于 2005-3-30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怕也不能这样下结论喔,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真正的太极功夫”的前辈(包括在世的),还是有的,只是看淡了名利纷争,大隐隐于市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温县太极武术馆视频实战”后感

今天看了“温县太极武术馆视频实战”视频后,哎!真不知道什么是太极了,到最后还不是摔跤?!惨,还自吹自擂,让外国人笑掉大牙了。


《陈二虎接待英国民间武术代表团“中国文化之旅”》

发表于 2005-3-24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是尽人皆知的太极搏击高手,这样的太极高手已鲜见于 世。这虽然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从内因来讲,恐怕与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一些误 解有关,现列举一二,供读者参考。
  一、推手就是搏击。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认为推手就是太极拳的搏击功夫。其实推手只是达 到太极功夫最高境界的一种练习方法,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王宗岳所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 但“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则需另下一番功夫。太极大师洪均生先生在其论著《陈式太极拳实用 拳法》申明确指出:推手原是练架子到一定水平之后通过推手检验动作正确与否的一种功夫。 “我们学练陈式太极拳用功的次序有三个。即:练架、推手、教手,这三个阶段应循序而进”。 石家庄马虹先生在回忆陈照奎先生时说:“他把太极拳的推手看作一种锻炼方式,是一个锻炼 阶段,最后还是散手。”说手,即讲解拳引用法时的试验,是假设对手“如果这样”、“如果 那样”后,教导习练者“这样或那样”化解或进攻,是一种试验性的练习,也是太极拳十三式 的循环练习法。让学习者在这种练习中体会劲路,培养触觉的灵敏、大脑的反应速度,还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也可用于测验学习者进步的程度。它是一种实战的模拟,就像战斗演习不是 战争一样,推手并不是真正的搏击。“独知体育之文,不知武事而成者,即小成也。”(杨氏 老谱《太极文武解》)要想达到太极功夫的最高境界,还需跳出推手的圈子,下一番苦功,循 序而进到太极拳用功的第三个阶段——散手。
  二、太极拳是近战的拳术。太极拳因其独特的理论和训练方法,练得其近战功夫相对于其 他拳种具有一定优势。因些包括太极拳习练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是近战的拳术,不宜 远战。他们认为:太极八法(棚、捋、挤、按、采、列、肘、靠)都是在沾连粘随不丢顶”的基 础上实施的。既然要“沾连粘随”,那么必定是两人接触,缠绕时才能应用。其实不然,一位 散打亚军,腿功颇好,听说王成老师擅长太极散手,经人引见,多次登门比试皆末碰面,有一 次得知王老师在医院看护病人,便追至医院要求一试。王老师一再称自己并无其所说的功夫, 练拳只是健身而已。此人心亦极诚,不试不走,介绍者也极力劝说。百般推托不过,王老师就 站在医院院中,离对方两米开外请他出招,此人自恃腿功不错,左脚向前一迈,右脚即横扫到 王老师肩颈部,观者皆大惊。可是他的右脚在即将击到王老师时却迅速抽回,再细看,此时王 老师的右脚尖已指在对方右脚内侧,稍一点动便能使其左腿无法支撑身体,如进攻者右脚执意 击出,摔倒的将是他自己。再者,如果王成老师的右脚不是点而用蹬、踹则会迅速而严重地伤 害进攻者。这使他大吃一惊,反应极快地收回右腿。接着他多次欲用各种
腿法,发现王老师都 早他一拍将其控制住。俗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次“比试”不到一分钟便以挑战 者的叹服而告结束。王老师事后告诉我:“我用的是沾法,在两米之外已用步法将他沾住了。” 王老师说的“沾”主要是指与人交手时,控制和掌握方向、角度、距离、速度等的能力,可使 对方陷人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被动局面,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控制敌人的 搏击效果。“沾连粘随”的目的无非是揣度和控制对手,只要能达到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控制, 又何必一定要接触对手呢?在太极拳论著中,关于功法和推手的文章颇多,而关于太极散手搏 击的论述甚少,这里有“秘而不宣”的原因,也有因不知其所以然而却无从著述者。遍览群书, 只有清道光年间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年)所著的《太极拳用武要言》中语之甚详。曰: “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曰:“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 可见太极拳不仅仅限于近战,是多层次的搏击术。
   三、太极拳是后发制人的拳术。从普遍的拳理来讲,交手以先发制人为上,后发将陷入被 动。太极先贤们针对这一弱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掌握了许多能够后发制人的要诀,如: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后发先致;动急则急应, 动缓则缓应;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可谓后发制人宝库。但是, 太极拳是最讲究阴阳平衡的,有近战就有远战,有后发就有先发。请看:被不动、己不动;彼 微动,己先动。(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被动方触我皮毛,我之意已人彼骨肉””于被动 将发末发之际,我动已接人被动”,(李亦《五宗诀》)这是讲意在人先的。“借法容易上法难, 还是上法最为先。”“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先动为师,后动为弟”( 陈长兴 《用武要言》 )。这都是抢先上手的。陈长兴还说:“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察形势者, 必不能防人……胆欲大而心欲小。”可见太极拳的搏击出手时机不在先后,而在于察清形势, 知己知被。只要察清形势,于得机,得势之时,便可用最恰当的招法,“起手如闪电,击敌如 迅雷”干净利落地取胜对方。
  太极拳理精法密,深不可测,以上乃一家之言,以期抛砖引玉耳,请方家斧正。望有志于太极拳散手搏击者解放思想、科学训练、直追先贤,振太极拳雄风。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哎,现在真正的高手太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3-31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呵是呵,真是太少了。
发表于 2005-5-17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人的人,一般是发的自己的徒弟,和真打架不是一回事。

发表于 2005-5-18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徒弟与发敌人原理是一养的。
发表于 2005-5-30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是一样的,但是细节上还是有所不同.

发徒弟.徒弟都是惊弓之鸟,很容易拔根,有时候一个暗示就够了.

发敌人.敌人是不会轻易被拔跟的,必须功夫比敌人高很多,才能发得了人,否则就是赢了,也是腻腻歪歪的.不痛快.

但若是高手.发敌人会比发徒弟脆.因为徒弟不会当真使出全力,感觉不对就收了,擎等着挨打,借力借得不会很痛快.而敌人不知深浅,会越陷越深,待到惊觉,逃避的本能反应会更强烈,因此会被借到更大的力量,会被发得很脆.

发表于 2005-6-9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自己的感受,就发人脆否,与自己随、粘、合的功夫及时机的掌握程度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