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91|回复: 1

三、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0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氏家传老谱对中的论述有:


①去不贪不欠,不即不离。


②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③身法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


④腰脊中正顶劲领。


⑤尾闾中正神贯顶。


⑥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⑦用功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


⑧脚踏中门抢中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以上的论述都强调了中正。居中则能正。和式太极拳行拳作势要求身体不前俯后仰,不左歪右斜,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和式太极拳素有耍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的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静坐一样端正不偏。人体的脊柱有三个生理弯曲,即颈部、腰部、骶尾部。通过背部及躯干部的肌群调节,即虚领顶劲,下颏内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裆,使脊柱弯曲减小或消失,从而使身体中正。脊椎中正时,各椎体关节间隙受力均匀,不易受损伤,并使脊髓神经得到有益锻炼。脊柱正直则腰轴旋转灵活,脊椎成反弓,使脊柱成为劲力之源。意念守中是和式太极拳的心法。走架时用意使动作规矩端正,不贪不欠,轻灵圆活。拳架为意念的载体,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拳架动作的感知,这种感知的积累形成下意识的本能反应。拳谚说:“拳打十万八千遍,不打自转,”强调了练习拳架对意识锻炼的重要性。用意不是故意,和式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松神凝神,心平气和,意念守中,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心动意出,意动形随,意到劲到。意念要自然,耍拳时不要存如何打人之意。《耍拳论》中说:“此拳由起步学习,至精气神一元化,始终要求自然,松柔,轻灵,像顽童玩耍那样随便,不要用意,使气,更不可显示发劲。”前辈名师庆喜公在教拳时要求学生的拳架功夫没有达到自然圆转的阶段,不能学推手练技击,就是怕影响意念守中的锻炼。心贵静,意守中,遇敌攻击时,反应时间最短,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基础,也是意念的自然状态。若意不能守中,心则不能静,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在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自然而然练就的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的无意识状态。行拳走势,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守己在中,取彼也在中。占居中央之地,就掌握了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转换灵活,故和式太极拳把中正放在重要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