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5943|回复: 65

杨禹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19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禹廷          
       杨瑞霖  字 禹廷(1887.11.14~1982.11.15)吴式太极拳始祖全佑的再传弟子,王茂斋的高足。

        杨禹廷于民国初年拜王茂斋为师,曾任中法大学、民众教育馆、智化寺、北平太极拳研究会(经南京国术馆批准设立再北京的分馆)教员。著有《太极拳动作解说》。

          杨禹廷是吴式太极拳的继承发扬的代表任务奠基人之一。   王茂斋之后的北方吴式太极拳的掌门人。

杨禹廷,讳瑞霖。生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二十九,逝于1982年(壬戍)十月初一(均为衣历),享年96岁。祖居北京,九岁习武。先后拜周相臣、赵月山、田凤云、高克兴(于明)等名师学武,未冠即驰名武林。他擅长汉回两门弹腿、少林拳、黑虎拳、形意拳、八卦掌及剑、刀、钩、棍、枪、戟、镗等拳械。将近民国又拜太极大家王茂斋为师,专攻太极拳,从此他即终身不二业。四十年代初,王茂斋、吴鉴泉去世后,吴公仪在国外。因此,他更是专心致志,肩负起弘扬吴式太极拳之重任。他用70 多年的人生历程、呕心沥血地从事太极拳的修炼、教学和研究工作,直至逝世前一日。他创造了太极拳教龄之最长和有记载的太极拳老拳师的高寿记录。受教之众,数以万计。其中知名人士有:刘秀峰、陈云涛、李星峰、周学鳌、傅作义、楚溪春、叶浅予、戴爱莲、赵君迈、李万春、张云溪、曾维琪等,以及不少国际友人与使馆人员,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从民国初年即教授武术,是职业拳师。因之历史赋予重任,使之全身心地投人提高技艺和教好受业之人。尤其是王茂斋逝世后,责无旁贷地由他支撑门户,广传太极拳。为服务群众,提高锻炼者身体健康做出贡献,为繁荣北方的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为改变"口传心授"的教拳方法,早在二十年代就写出《太极拳讲义》,用文字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几经改进,在1960年出版了《太极拳动作解说》一书,发行遍及全国,还漂洋出海,被翻译成外文。

  这里再特别提出来,吴鉴泉在上海逝世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不广。只有徐致一、张达泉还在为太极拳努力工作。徐在建国后历届全国武术比赛会上领导裁判工作。重要的是在1958年整编出版了《太极拳》(吴鉴泉式)一书,他是第一本用现代科学讲解传统太极拳的好教材,为推广普及太极拳起了良好的带头和奠基作用。

  现将杨禹廷的事迹和杨禹廷太极拳的优点列后:

  (一)富贵不淫,贫穷不移,爱业敬业,矢志耕耘于太极拳园地,培育民族文化之花果。

  1906年时,有显贵白亮臣居盐务督办,带他去南京教家馆,并地盐务总署为他安排个显赫有油水的职务。但他过不了"为富不仁"的生活,不到三个月就弃职回来,甘当穷拳师。他夫妻哺育幼儿时连最低营养的豆浆都舍不得买,只能是自己捣黄豆挤浆来喂孩子,日伪时期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派人请他去教拳,被他断然拒绝。日本投降后,物价飞涨,粮价倍增,民不聊生,难以果腹。他为了一家人糊口,狠心卖了唯一值钱之物(代步的中字牌自行车),但仍每天走十几里路到太庙去教拳,在困难艰辛的环境下坚持育人。他绝不巴结那些官府豪富或勾结军警宪特去欺压平民百姓,攫取不义之财。

  (二)发奋图强,学以求真,尊师爱友,崇高武德。

  业精于勤是他的座右铭,勤学苦练是他的行动。无论在哪位老师门下都是认真学习,求理穷思,听从教导,事师最孝。他忠厚老诚,踏实可靠,能很好地完成代老师教馆的任务。所收学费如数交给老师,听凭老师赏赐。在师兄弟之间虚心礼让,热心助人,早来晚走,陪练到底。在武林中口不伤人,手不伤人,不逞强凌弱,不欺压善良。他经常告诫弟子们说:"练武的人首先要讲武德,武德是我们的天职和本份。德为技本;德高技荣,这样才能正确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武术"!

  (三)治学严谨,技艺精湛,勇攀太极巅峰。

  无论对何种拳术,他在学、练、教、研诸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每一动作,每一姿势都求真穷理,选优至善。在继承先辈的基础上通过修炼的实践,教学的提高和理法上"颖、妙、神"的研悟,并结合人体的机能、功能而改进了太极拳势结构与动作方法,使之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道路。在拳法的创新有:

  1.制定"八方线",以此确定步法、身法、眼法、手法,使拳式动作有规矩方圆可循。

  2.将83式太极拳分解为326动,每式都是以"奇偶数"动作组成。把复杂难作的拳式化为开合的单动,以合于阴阳变化和运动生理,呼吸自然和内外相合。

  3.以练拳者的肢体为尺寸,以五行八卦为方向角度,进退屈伸为布局范围,结合肌体的本能,设计出标准合理的动作路线。

  4.特别强调躯体松静和用意念在肢体的某处引领及运动过程中如何转换,到达时在何处显现,眼、神恰当密切地配合动作,使形体与神意高度和谐,内外统一,身心双修。

  (四)以毕生精力,全部心血和所有智慧,精雕细镂地形成自己拳术姿势、动作、理法的独特优点:

  1.中正安舒。身体的中轴线、重心保持垂直在步法组成最大的支撑面积内最佳位置上,得机得势而稳固。

  2.员垠广阔。步法合理,单腿承重进退幅度大。放松舒展可控的范围最宽最远而不失重。

  3.端庄平稳。四平八稳而适中,吞吐变转而端直。意念应上触九天,下凝大地,不离寰中。

  4.松静自然。不僵不硬,不萎不疲,松得干净。动作时不使自身对面机加诸作用力。

  5.纯以意行。练拳时依靠大脑和心理高度控制指挥,一动一静都是意念变化产生的结果。

  6.精细巧妙,屈伸旋转上下左右的尺寸和角度精确缜密,动作变化协调一致。

  7.心神体合。心之思、心之想、心之念等一切内在因素,都投入融化于松净的动作之中。

  8.以意导体。"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呼吸深长自然顺随,气感可循经络运行。

  9.内外合一。一举动应由外及内再从内返外,达到内外相合。无外则无内,息息相通。

  10.返朴归真。返朴者还原也,归真者除伪也。所谓肌体各部位器官组织的自然机能,使大脑可控的躯体各处都能灵活自如,随心所欲,意动即至,触之则返朴归真,就是消除后天形成的习惯动作,恢复能黏走变化无往不利,以达到舍己从人之境地。

  (五)亲传弟子有:

  赵安祥、王培生、吴连祯、陈文艾、龚树庆、李德贤、沈家立、马汉清、冯士英、戴玉三、王光宇、李秉慈、张福有、辛国华、周忠枢、李经梧、王辉噗、孙枫秋、郑时敏、李植林、王松年、石兰田、马月卿、赵任情、李福寿、刘馨斋、王书功、郑治涛、邵瑟安、翁福麒、刘吉仁。

  有子:杨家栋、杨家梁。

  其中王培生、李经梧、王辉璞,李秉慈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太极拳名师,传播最广。尤其是王培生从五十年代开始即专业以教拳为生,弟子盈门,后传甚众。至今健在,仍在辛勤耕耘,太极专著甚多。

发表于 2003-7-16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离谱了!据我所知陈云涛是单香陵的师兄弟不是杨禹廷的学生。
发表于 2003-7-16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禹廷的文化不高,他的书都是其弟子马有清代为执笔的。那本书也是马有清为了替杨老去建工部教拳赶写的教案。
发表于 2003-7-16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中没有马有清?天大的笑话!他可是杨鑫荣大师的师父啊!他要不是杨禹廷的徒弟,那连杨鑫荣都被扫地出门了。
发表于 2003-7-16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再特别提出来,吴鉴泉在上海逝世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不广。只有徐致一、张达泉还在为太极拳努力工作。徐在建国后历届全国武术比赛会上领导裁判工作。重要的是在1958年整编出版了《太极拳》(吴鉴泉式)一书,他是第一本用现代科学讲解传统太极拳的好教材,为推广普及太极拳起了良好的带头和奠基作用。”

说以上话的人真是“不知有汉”。吴式太极拳是吴鉴泉鼎立的,“传播不广”会得到社会公认成为流派吗?吴鉴泉逝世后,以其子吴公仪等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人发扬广大了吴式太极拳,使吴式太极拳风行大江东西南北,南下广东香港,流传海外走向世界怎么说“只有徐致一、张达泉还在为太极拳努力工作。”?上海鉴泉社到现在还存在,没有吴门弟子在“努力工作”行吗?区区不才,“工作”嘛,也算是“努力”的了,只是没有自吹自擂,因为在下“何足道”也!

发表于 2003-7-17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传人图是杨禹廷先生辞世后由李**撰写的,他与马有清向来不和(为了手稿以及照片的事情),所以他写的书里面都没有马有清,而马有清写的书里就很少提到李**的名字。但是忽略马有清是完全不对的,因为马也是踏遍江湖,传播拳艺,而且徒弟中大有出类拔萃之人,而且擅长散手者更以马有清门下为多。例如燕子元虽然号称要与马比试,但是却始终没有去,其原因就大约是如此。
发表于 2003-7-17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jinfeng60892003/07/17 09:28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传人图是杨禹廷先生辞世后由李**撰写的,他与马有清向来不和(为了手稿以及照片的事情),所以他写的书里面都没有马有清,而马有清写的书里就很少提到李**的名字。但是忽略马有清是完全不对的,因为马也是踏 ...


太极拳界的李某某,看看那些哄洋人害国人的碟子,丢尽吴门的脸!

发表于 2003-7-17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至博武.
发表于 2003-7-17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猜猜看,讲评一下.
发表于 2003-7-17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太极网>太极书店,吴氏太极拳书籍等:

吴式太极拳相关图书

《吴式太极拳械精选》 薛安日 ¥15.00

《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 李秉慈 翁福麒 ¥29.00

《正宗吴式太极拳》 吴英华 马岳梁 ¥23.00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 俆伟军 ¥9.90

《吴式太极拳》 中国武术研究院 ¥11.50

吴式太极拳相关VCD

《吴氏太极推手粘黏桿》 李秉慈 ¥35.00

《吴氏太极拳传统套路》 李秉慈 ¥100.00

《吴氏太极拳械套路欣赏》 李秉慈 ¥35.00

《吴氏太极刀》 李秉慈 ¥35.00

《吴氏太极剑》 李秉慈 ¥35.00

《吴氏太极拳竞赛套路》 北大武术教师 ¥30.00

《吴式83式传统太极拳》 李秉慈 ¥35.00

--------------------------------------
说说看,谁有李秉慈对吴氏太极拳普及做的贡献大?

说起李的不好,大家都好像是振振有辞,所谓的有功夫者人为什么来普及呢?

除了马岳梁先生的<正宗吴氏太极拳>一书外,其他的所谓好书根本不好买,真的不出,又不让假的出,怎么可能呢.

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多做贡献.不要指责别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