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06|回复: 0

周宁:陈式太极双璧——老架一路与二路炮捶的阴阳合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8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华武学的璀璨星河中,陈式太极拳如一座深邃的殿堂,而老架一路83式与二路炮锤71式,恰是殿中对峙互抱的阴阳双鱼——一者如静水涵光,一者似惊雷裂石,刚柔相济间,构筑起太极武学最恢弘的辩证体系。它们并非简单的招式变体,而是太极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活态呈现,共同演绎着华夏武学“阴阳相济”的至高智慧。

  一、老架一路83式:缠丝为魂,柔化中的生命哲学
  1. 行云流水的结构美学
  83式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富春山居图》,起势“金刚捣碓”如笔落宣纸,沉雄厚重中暗藏千钧之力;收势“当头炮”似墨色渐隐,余韵悠长仍见筋骨峥嵘。其间“单鞭”七现、“云手”三现九转,绝非简单重复,而是如书法中的“笔断意连”,在往复折叠中锤炼“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当习练者以腰为轴运转四肢,肩肘腕胯如轮齿相衔,整套拳架便成了流动的太极图,每一处转折都暗合“阴阳相推”的韵律,展现着“大道至简”的古朴气象。
  2. 绵里藏针的劲法精要
  这一路拳是缠丝劲的极致诠释。“懒扎衣”展臂如鲲鹏振翅,看似舒展实则暗藏“引进落空”的巧劲——手臂如绵绸裹铁,接触瞬间便能感知对方力向,顺势化解;“六封四闭”沉身似巨蟒盘岩,螺旋下沉中完成“掤捋挤按”的劲力转换,松活中蓄势,弹抖中发劲,恰如“弩机未发,其势已张”。拳论有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83式正是通过千万次的慢练,让劲力如春蚕吐丝般渗透筋骨,最终达成“柔能克刚”的武学境界。
  3. 动静相生的哲学修行
慢练时,83式是一场移动的禅修。例如,在“三换掌”的虚实转换中,习练者可体悟“致虚极,守静笃”的内观之道;“掩手肱锤”的蓄发之间,可感受“静为躁君”的辩证智慧。快打时,又如惊鸿掠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攻防进退中实践“反者道之动”的生存哲学。这套拳架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成为习练者“以武证道”的载体——当气息与动作浑然一体,便触碰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内核。

  二、二路炮锤71式:刚猛为表,爆发中的武道锋芒
  1. 雷霆万钧的气势营造
  若说83式是月光下的太极湖,71式炮锤便是怒海中的礁石阵。其名“炮锤”直指精髓:“裹鞭炮”左右开弓似重炮齐鸣,开裂呼啸中带着“一寸短一寸险”的贴身短打;“连珠炮”双拳螺旋进退如蛇缠龙绕,胸腰运化间展“化打结合”的凌厉攻势;“玉女穿梭”腾挪如电光穿云,跳跃中完“上下相随”的立体打击。这套拳架节奏急促如战鼓催征,动作脆快似利刃出鞘,将陈式拳“打人如亲嘴”的近战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2. 刚柔相济的发力玄机
炮锤的刚猛绝非蛮力蛮打。“倒骑麟”的脚蹬手挒,看似迅猛却暗含“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的发力链条;“倒插”的钻头劲,拳锋在接触瞬间突然旋转,正是缠丝劲在爆发中的极致运用。清代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强调:“刚落点,柔过劲”,炮锤的每一次发力都如拉弓放箭——先松肩沉肘如引弓蓄力,再瞬间收紧如箭出穿杨,这种“松活弹抖”的劲法,恰是83式柔化训练的能量释放,印证着“刚从柔中来”的太极真谛。
  3. 攻防一体的实战智慧
  71式将太极“化打合一”的理念外化为直观的技击形态。“斩手”踏地如惊雷贯耳,借反作用力增强拳势;“穿心肘”直取中线如矢穿靶心,符合“拳打卧牛之地”的近战原则;“伏虎”俯身似灵猿探穴,在低矮姿态中完成攻防转换。这套拳架如古代兵书的活体演绎,每一招都藏着“知己知彼”的战术思维,每一式都体现“后发先至”、“攻守同时”等应变智慧,将太极“因敌变化”、“以柔克刚”的哲学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战技术。

  三、阴阳合璧:太极武学的辩证体系
  83式与71式,恰如《周易》中的乾坤二卦——乾为天,自强不息;坤为地,厚德载物,二者对立统一,构成完整的太极世界。

维度老架一路83式二路炮锤71式
劲力本质缠丝为体,如抽丝绵延弹抖为用,如惊雷乍响
节奏韵律缓急相济,如流水绕山快慢相间,如惊涛拍岸
技击逻辑引化落空,后发制人化打结合,攻守同时
修炼侧重养气柔筋,培本固元练骨增力,强体储能
哲学象征阴中有阳,守中致和阳中有阴,动中求稳
  二者的互补性在修炼中尤为显著:无83式的柔化功底,炮锤的刚猛便成“无根之木”,易致僵硬蛮力;缺71式的刚劲训练,一路的柔化则为“无刃之刀”,难成实战威力。习练者需如农夫耕地——先以83式松土施肥(养气练劲),再以71式播种收获(发劲致用),方能完整掌握太极“蓄发相变”的精髓。
  这种互补性更升华为独特的美学体系:83式的圆活如篆籀,藏锋不露中见筋骨;71式的刚劲如魏碑,方折凌厉中含筋脉,二者共同诠释着华夏美学“刚柔相济”的审美理想。当83式的“运劲如抽丝”与71式的“发力如放箭”在习练者身上融为一体,便达成了太极“阴平阳秘”的至高境界。

  结语:在刚柔之间体悟大道
  陈式太极的83式与71式,从来不是孤立的拳架,而是太极之道的一体两面。一路如长江九曲,在舒缓中积蓄万里之势;二路如壶口瀑布,在奔涌中展现雷霆之力。习练者在“金刚捣碓”中沉心观照,在“裹鞭炮”中振气发力,实则是在身体力行中实践“一阴一阳”的宇宙法则。
  正如古人所言:“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刚柔并运,乃称太极。”这两套拳架的真谛,不在于招式的多寡,而在于能否在刚柔转换中把握平衡,在动静相生中领悟自然。当习练者的气息与天地同频,动作与阴阳共振,便会懂得:太极不仅是拳脚的艺术,更是生命的智慧——它教会我们以柔克刚的从容,也赋予我们自强不息的勇毅,最终在刚柔相济中,触摸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正是陈式太极双璧穿越数百年岁月,依然熠熠生辉的根本所在。
  周宁,广西玉林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的入室弟子,自幼喜爱武术,勤思善悟,体用结合,文武双修,武医相伴,在武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一定的造诣。2024年9月1日,拜西北棍法宗师王天鹏嫡系传人王延龄先生为师,系统习练西北棍法和八极拳小架、通臂苗刀等传统武艺。
作者:周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